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谭德成专栏|箐口小河

作者:谭德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8 08:41:14

入伏,就意味着盛夏的到来,上利川苏马荡纳凉避暑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小区的人越来越多,马路上的车越来越拥挤,如遇周末,跟城区交通状况差不多。除了天然的凉爽和清新的空气外,平常的休闲、宁静环境被打破。几个“荡友”便约起,出“荡”周边探幽,说走就走,开启踏行山野的一日行程,来到利川团堡的一个名叫箐口的小村子。沿着一条碎石铺就的道路一直前行,在绿树掩映下一条蜿蜒的小河顺流而下,蓝天、白云、古柳,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里,难得的原始样子,瞬间心灵被触动、被安抚。

我们的车停在河边上的一块空地上,四下望去,一座山谷里,有一个零乱院落,走出一个老人,他眼角的皱纹像横卧的山脉,起伏绵延,短袖圆领衫外套一件黄土色马夹背心,衣兜里塞满了土叶子烟,卷着一个裤脚,两只拖鞋也有些年代感了。从我们的攀谈中得知,他是这块空地的主人,现在开辟出来停车,适当收点儿费。

我们顺着他手指的前方抬眼望去,的确是一幅震撼的画面。群峰脚下的一条小河安安静静地从上游走来,与对面山脚的龙洞水汇合后,在这儿静如处子,跃过石板、绕过巨石后的声响又如天籁之音曼妙。幸运的我们,遇上了久雨放晴的绝美时刻,九十点钟的太阳正在轻柔地洒在河面上,由于早上地面比河面升温快,小河像醒来的出浴少女,穿着薄如蝉翼的纱裙,朦朦胧胧,含情脉脉地飘飞,像风像雨又像雾,梦幻般地飘逸!

走近水边的鹅卵石滩上,另一家的父子俩日夜赶工打造的简易竹筏正准备试水,我们赶紧谈好价钱,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走上竹筏。虽然是一个袖珍水潭,宽才两竹竿,长不过八竹竿,来回几圈,沙沙声响的柳条叶,上下翻滩的浪花飞溅,出诗入画。撑竹筏的老人,已经年过六十,他也出过门打过工,但是还是觉得山谷里面清净,他说通过竹筏牵手山外的人,是他做了一辈子的山梦。尽管在前几天遭遇了一场山洪的洗劫,冲走了竹筏和零时摊棚,但他毫不气馁,唱着他非常喜欢的年代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红星照我去战斗》《山路十八弯》等应景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可是他越唱越跑调,把我们一行人乐坏了……

一会儿,又被两岸的白柳树带进了斑驳的过往。这些白柳,爬满的青苔,寄生的菌子,活化了岁月,是先于村子,还是村子先于它,就是这里的人也说法不一。望着两岸一棵棵的柳树老而不朽的筋骨,俯身握手在小河的上空,天然棚荫,更加增添了苍天眷恋的神奇色彩。原住民的劳动智慧尤其闪光,他们把秋千拴在小河上空的白柳臂膀上,让劳动闲暇的日子飞起来,让梦跟着去山外的远方。据传,这里后山有面坡,开门就能看见迎面的山腰有一条横亘的石崖,起伏在青山丛林间,酷似一条巨龙翻滚。当地人从此叫这面坡为“桅杆坡”,无限的希冀是小河也要扬帆大海。

正午时间到了,突然想起该吃饭了。但这儿没有餐馆,也可能是受洪灾影响,还来不及恢复。就在这时,对岸水边突然升起一缕孤烟,走过村民自建的六孔桥来到小河对岸,原来是当地的一个老大娘把山里的苞谷背下来烧烤。五块钱一根的烧苞谷,让我们吃出了儿时的味道,热情的大娘还给周围的邻居们一人发了一根,自己也吃起来。老大娘看到我们吃得开心,她说你们城里还觉得稀奇,我们农村现在是拿苞谷喂猪。我们顿时自嘲地开怀大笑起来,老大娘立马反应过来,有点不好意思,补充说,那喂猪的苞谷还是没有这个好。我们又大笑起来,猪跟人类的食物差不多,说明老百姓真的富裕了!

准备出山时,依依不舍一行人,脱掉鞋袜,坐在滑溜溜的鹅卵石上,将双脚伸进小河里,刺骨的凉意似乎是寒冬,可此时正值盛夏,于是有一种恍惚,不知今夕何处的感觉。

箐口的小河欢快地向前流淌着,淙淙的水声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永无终结的故事,河面上的跳蹬桥、木棒桥静静地目送着。

我们的思绪却停留在小河边,不知道河水明天会流到哪里……

编辑:向俞璇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