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75年·75人”|蜀道变通途

——记成渝铁路建设者孙贻荪

作者:徐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8 10:43:05

事件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人物

孙贻荪,男,江苏泰州人,1932年生,成渝铁路建设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总队直属二团参谋。成渝铁路通车后赴朝鲜战场,任战地记者,回国后先后在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工作,1993年4月退休。

74年前,1950年6月15日,初夏的山城重庆,位于佛图关的西南军区司令部大操场上,阳光温暖,微风不燥。

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迎风飘扬,操场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一场简朴却不失隆重的开工典礼在人群的欢腾声中拉开了帷幕。

“我的人生命运从那一天起开始改变,与铁路结下了缘分……”面对记者采访,现年92岁的孙贻荪老人,将那段修筑成渝铁路的历史娓娓道来。

挥师成渝

“孙贻荪,出列!”

1950年,孙贻荪17岁,是西南军政大学的一名学生。6月15日清晨,刚出完早操的孙贻收到大队刘政委的命令,要求他立刻回营房打背包,下午两点前赶到市中区佛图关西南军区司令部大操场。

接到任务的孙贻荪,并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只知道学校在南温泉附近,距佛图关18公里,还得坐轮渡过长江,要在中午时分赶到指定地点,时间并不宽裕。几位要好的同学得知孙贻荪要离队了,赶忙请了相馆的师傅,一起拍了张合照,之后孙贻荪便动身启程。

中午时分,孙贻荪辗转赶到西南军区司令部大操场,找到值班警卫报了到,便被带进了会场,这时他才看到主席台上方的横幅上,写着“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几个大字,而他就这样成为了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总队”的一员。

“当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坐在主席台上,邓小平是我们的老师,每月都要来给我们讲两次课,当时看到他神采奕奕地站在麦克风前,操着四川广安口音给我们做动员报告。”孙贻荪回忆,当时邓小平嘱咐他们,“你们去修路,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莫要说二话呦!”

邓小平作完动员讲话后,贺龙为筑路部队授旗,总队司令员李静宜向贺龙敬礼,而后双手接过绣有“开路先锋”字样的旗帜,转身向全场展示。与此同时,喇叭里响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歌声:“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会场顿时沸腾了,人们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天,3万军工分赴指定的筑路工地,孙贻荪跟着通信团二连赶往现场,完成了军校生到筑路人的身份转变;这天,西南铁路工程局设了九龙坡、油溪、永川、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成都9个工务总段,下辖29个分段,正式开始修路工作;这天,消息在山城重庆传开了,许多失业工人纷纷报名参加修路……

攻坚克难

“你看这张照片,我们是一手铁镐一手枪,边修路还得边打土匪。”谈及当年修路遇到的困难,孙贻荪指着照片如是介绍,表情严肃。

1950年的端午节,成渝铁路开工后的第五天,刚从学校出来的孙贻荪,以排级见习参谋的身份,跟随部队到了一个名叫泥壁沱(现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泥壁村附近)的地方,负责沿线架电话线。

忙碌中,孙贻荪听到当地老乡闲聊,说山里有人影晃动,可能是土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孙贻荪把这一情况记在心上,赶忙回驻地观察情况。刚到驻地,就看见一个头裹白帕身着长衫的中年人,从背后山梁上跌跌撞撞冲下来,告诉他山那边来了一百多号土匪。

孙贻荪把情况及时告知了连长,连队吹响了紧急集合哨,五十多名战士子弹上膛、手榴弹拉开栓,做好了战斗准备。

又过了不到5分钟,土匪黑压压地从山上冲了下来,被做好万全准备的战士们迎头痛击。一阵枪声过去,土匪倒下五六个,其余惊慌四散,部队乘胜追击,打了场漂亮仗。

因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团长在部队里宣布,孙贻荪原本两个月的见习期提前结束,破格晋升半级。

孙贻荪回忆,成渝铁路修筑之初,土匪和国民党残余部队不时会袭扰破坏,因此他们修路时枪就放在身旁,子弹上膛。

除了打土匪,各种物资的缺乏,也给成渝铁路的修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缺水泥、缺火药、缺钢轨,缺枕木,真正的一穷二白。“没火药我们就自己做土炸药,把青杠树烧的木炭砸碎了过筛,和土硝按比例混合,制成了土炸药,引线是用的农村糊窗户的土皮纸制作。”虽是忆苦,孙贻荪眼神中却不乏一分自豪。

为了克服困难,一方面,当时的重庆水泥厂、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重钢集团前身)等工厂顶着国外封锁的压力恢复或加大生产,另一方面,则是筑路部队和修路民工的集思广益、顽强拼搏。往往是天还未亮,大家就举着火把出门上工,天黑到看不见了才回驻地休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陆续发明出了“单人钢钎冲眼法”“压引放炮法”等施工技巧,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土炸药等重要物资。

克服困难与挑战的过程,还伴随着诸多牺牲和伤残的情形。有数据统计,成渝铁路的修筑过程中,因公死亡和致残的人数均超过百人。

万众一心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所作的这一千古名篇,其实也写出了川渝百姓的千年之痛。彼时,四川人民太渴望铁路了。

在1950年的中国,修成渝铁路可算是超级工程,在缺乏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军工是修筑成渝铁路的“开路先锋”,有了先锋开路,各地民工如川汇海,集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最高峰时,人数逾十万之众。

1951年春节,孙贻荪所在的工地,民工自发发起了“在工地过年”倡议,喊着“路不修通不回家”的口号,留在工地上照常修路施工。“路修了两年,这些民工大多都没回过家,这是很让人感动的。”孙贻荪感慨道。

“我们还经常会被老百姓的热情感动。”孙贻荪回忆,不仅是民工的付出,老百姓都在竭尽所能为修路做贡献,“当时根据测算,修成渝铁路需要129万根枕木,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老百姓捐的”。

孙贻荪曾代表部队接收过很多种木材,有上了年纪的老人留着做棺材的寿木,有准备成亲的新人做嫁妆打家具的木料,有修房子用的房梁……送到收购点的木材中,不乏楠木、香樟等名贵木材,有些人把木材送到却不留名字、不收报酬,只是为了能早日听见“火车叫”……

成渝铁路动工之初,因为担心凑不齐枕木耽误工程进度,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还专题召开了“枕木会议”,本意是想动员周边民众采伐符合要求的木材,不承想一呼而百应,沿线各处收购点不是提前完成任务,就是超额完成任务。

除了捐枕木,群众自发组织的护路队也给孙贻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铁路修到哪里,护路队就组织到哪里,日夜守护着修好的铁路,严防土匪特务搞破坏。

“许多护路群众对铁路特别熟悉,哪里有多少钉子都清清楚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是一种真正的主人翁态度。”孙贻荪说。

蜀道通途

1951年12月6日,成渝铁路铺轨到内江;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至此,四川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铁路终于修成了,结束了四川没有铁路的历史。

四川修铁路,发端于1903年,从清末到北洋政府再到国民政府,百姓盼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却没见着一寸铁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渝铁路从动工到通车仅用了两年。

因为在修路期间表现优异,部队领导为孙贻荪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奖励——“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摄影记者证。“出席通车典礼佩戴的证件是红色的,摄影记者证是绿色的,有这个证就能上主席台拍照,当时我没有相机,还借了领导的相机和胶卷。”孙贻荪笑着说,荣耀之情溢于言表。

1952年7月1日,汽笛声响彻巴蜀两地。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联合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广场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暨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大会,成都火车站广场也于同日召开庆祝大会,邓小平和贺龙分别在重庆和成都两地出席典礼。

那一天,火车分别由重庆、成都开出,两地以及沿线各地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火车站,一睹通车盛况。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广场和成都火车站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彩旗飞扬,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这全民的盛典。

那一天,孙贻荪换上新军装,挎上相机,站在主席台上,不断按下手中快门。“成都市民汇集在火车站广场和沿街大道,一直排到了北一环路附近,满满的一片全是人,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南民族学院的学生还表演了舞蹈,场面盛况空前。”孙贻荪抬手比划出很大的样子,虽是70多年前的回忆,他依旧情绪激昂。

“能够参与成渝铁路的修建,是我这一生的荣幸。”孙贻荪说,坐上火车从成都回重庆的时候,听到火车汽笛声,他流泪了,“我想,那些牺牲的烈士得到了最好的告慰”。

数读

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内江工务段的成渝铁路展览馆内,记录了成渝铁路的发展变迁。自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1978年,成渝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1987年12月,成渝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2006年5月,成渝间开通双层城际列车,最快运行时间缩短为4个半小时。2009年,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完成,成都经遂宁至重庆客运时间缩短至2小时,成渝铁路客运列车大幅减少,变为以货运为主。2012年,成渝铁路大修换轨,全线更换无缝钢轨。2015年12月,成渝高铁建成通车。2020年12月24日,成渝之间首开“复兴号”动车组,全程运行最短时间仅62分钟。2021年9月26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2027年建成后,成渝两地通行时间或缩短至50分钟……

(特别鸣谢: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共内江市委组织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内江工务段)

编辑:徐焱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