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徐成文专栏|夜游在乡村的火把

作者:徐成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8 14:07:31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在夜晚行走,几乎不用手电筒,而选择用火把。夜阑人静,万物皆空,一束束跳动在乡村道路上的火把,把寂寞的乡村装点得分外绚丽。  

火把的原材料源于向日葵梗、竹篾条、柏树皮。

向日葵是乡村最常见的经济作物。鸡啄地面、菜园子里,均可以播下向日葵的种子。春风一扬,向日葵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长。等到夏天掰玉米棒子的时候,农妇往往踮起脚尖,抠出几粒向日葵籽,嗑去其壳塞入嘴里,一番咀嚼,如严苛的阅卷老师,判定其是否成熟。成熟的向日葵便被农民割掉脑袋(向日葵盘)背回家里,用木棒敲打,脱落籽粒,晒干后就成了城里人茶余饭后的“瓜子”。那些失去脑袋的向日葵梗,很快被农民连根挖起,用竹篾条捆绑成一捆捆,扔到附近的堰塘、水池,抑或有水的秧田里浸泡。浸泡半月后,农民们便赤脚到水里,用篾刀将一根根向日葵梗划破,将里面白色的芯子抽取出来,再将去芯的向日葵梗移动到岸上,几个火红的毒太阳后,向日葵梗便可以作为火把走夜路。向日葵梗着火点低,易燃,是农民夜间行走最喜爱的火把。在乡村,唯有尊贵的客人夜间离开,主人家才会从屋梁上取来向日葵梗。手持向日葵梗火把经过垭口,冷不防一股大风刮来,燃烧的火把瞬间熄灭。不用着急,只要将火把上的火星子一吹,向日葵梗又燃烧起来,可以继续赶路。

在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有一笼笼耸入云端的茨竹。农民家里,随处可见用茨竹编织成的竹器,如簸箕、筲箕、背篓、撮箕、斗笠、箩筐等。每到农闲时节,很多家庭就会请篾匠来做几天的篾活。篾匠将一根根茨竹搬回家,剔去茨竹上的枝丫,用大篾刀将茨竹从中间一分为二剖开,再根据所欲编织的竹器,选择篾条的长短、宽窄。篾匠在编织竹器前,先将竹条青色的部分剥下来。这部分被人们称为“青篾”。青篾是编织竹器的材料,而不能拿来编织竹器的部分称为“死篾”(因其易断),主人家便将“死篾”捆成手腕粗的小捆,晾晒一段时间后,便可以作为火把。与向日葵梗比较,竹篾条做成的火把不易燃烧。一旦在路上熄灭,就很难将其重新点燃。

柏树是乡村最常见的一种树木,多生长于森林里。因为其木质坚实、光滑,是建筑、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在农村,不管是修建新房还是打制家具,抑或女子出嫁的嫁妆都要用到柏树。每到腊月,田地里没有什么要紧的农活干,家里的男人便带上锯子,到自家的承包林里,选择粗大的柏树锯倒后扛回家扔到地坝。抽一袋叶子烟后,男人便用篾刀把柏树皮剥下来,留下柏树雪白的树干。剥下来的柏树皮晒干后,农民们并没有将其作为一般的燃料投进灶孔里烧掉,而是作为火把,用于夜晚行走。柏树皮作火把,与竹篾条一样,不易燃烧,在乡村使用率不高。

乡村火把,为农民夜间行走带来了说不尽的方便。时光斑驳了岁月,手电筒普及到寻常百姓家,让火把失去了位置,但它曾经的照明,依然灿烂着怀旧的人们。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