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猛专栏|桔乡的长势

作者:文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18 22:31:14

落地生根,向上生长,生生不息,这是桔乡最动人的长势。

大江东去,在漫长的长江时光格上,一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桔树林,大家就知道素有“长江咽喉”之称的巴阳峡到了,重庆万州太龙古镇到了。

红桔树是太龙古镇的封面。

太龙人有四千多年的红桔种植历史,古红桔早已在太龙大地上落地生根。在太龙,只要有土,栽上红桔苗,就会长成红桔树,结出红桔。红桔与太龙人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农业种植和自然生长。红桔树也成为太龙人最信赖的“庄稼”。

有民谣为证:

大禹治水苦,巨仞斧凿痕。

神女赐红桔,奖赏太龙人。

福星碧树挂,惠泽千万年。

红桔古称“丹桔”,“大红袍”是皇家给太龙红桔的赐名。红桔在书面语中写作红橘,但是在我们三峡,大家总是写作红桔,大家更看重木字旁后面那个吉,图一个语言上的吉祥。太龙土地上有古盐道、古茶道,在太龙还有古桔道,那是一条把贡品“大红袍”红桔运到京城的“阆中桔道”。太龙土地上种植红桔树2万亩,谁也数不清该有多少棵红桔树,百年以上树龄的红桔古树就有1000多株,太龙称为“中国红桔第一镇”,名副其实。

仰望古红桔树蓝色的古树名木保护牌,它的编号前六位数字和太龙人身份证号前六位数字一样。

树是我们的亲人,我们都是大地上长高的树。

俯瞰江边红桔树,树在向上生长,人也在向上生长,从这个景象想开去,太龙人何尝不是向上生长的树。

三峡大移民,古老的地名没有挪过,红桔树挪过,太龙人也挪过。俗语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话在太龙被完全颠覆,高峡平湖,水涨村高,太龙人有了另外一个热泪盈眶的名字:三峡移民。

人要走,树也要走,落地生根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词语。

伟大的三峡工程建设,让太龙原太阳溪成为淹没区,让4580名太龙人成为三峡移民。一天天上涨的江水淹没了家园、桔园。家园、桔园就近后靠,从江边肥沃的平坝被搬上高坡,高坡上长出了炊烟,高坡上长出了桔园。

魂牵梦绕的故园沉入江波,高坡上是新屋、是新树,一切都是新的。

人不辜负大地,大地就不会辜负人。

2017年,太龙人在大旗村对古老的红桔进行提质改良,引进晚熟柑橘国际专利品种“探戈”,这是古红桔的升华。太龙人对待每一棵桔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根据地域阳光的不同,选择给桔树施什么肥,怎样打枝。给桔树喂红糖粥是照料桔树最走心最奢侈也最有效的办法。太龙人家家都有一口大锅,不是为煮饭,是为红桔熬红糖粥,红糖粥喂养出的桔树,桔子特别红特别甜。

走进今天的太龙,四月桔花盛开,天地之间,大江之畔,白茫茫一片,一江白,一坡白,一山白,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桔香。

从金秋时节到次年阳春三月,红桔熟啦,三峡尽展平湖红,大街小巷桔飘香,桔树上挂满通红通红的桔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桔香,那是秋冬点亮的小桔灯,那是秋冬温暖的大红的笑容。一江红,一坡红,一山红。果农用背篓把桔树上的红桔装进去,摆满桔园中的桔道,就像一条条红彤彤的小河在桔林流淌,那是太龙最红最饱满的季节。

在太龙记录落地生根的长势,我们还得把眼光投向江边打渔人,他们也是桔乡最旺的长势。

巴阳峡水深、峡窄、滩险,峡上游水域江面宽阔,奔流至回,水势变缓,是下水船涉险出巴阳峡后停靠栖息的天然良港。长江在此形成一大片洄水区域,鱼类聚集,自古就是长江最好的捕鱼江段。

2020年1月1日,长江流域全面禁渔,89位太龙渔民和他们的45艘渔船退捕上岸,告别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打渔生活。俗语说,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大江禁捕,渔民不仅离开了鱼,更离开了水,祖祖辈辈的江上生活,今后根在何处?

唐家云,太阳溪社区5组人,小学毕业后就在长江“观音堂”码头打鱼,人聪明,加上父辈传下的打渔技术,是大家公认的年轻渔王。他和妻子刘芳将渔船交到镇上的时候,夫妻一遍一遍地抚摸着渔船,一脸茫然。镇里领导鉴于唐家云对机器的熟悉,推荐他去学习水电安装,很快成为内行,经朋友推荐到成都从事水电安装。唐家云开玩笑说离开了江水,现在的工作还是离不开“水”字。逢上休息的日子,唐家云总会到都江堰去看江看水,听到江水之声,心里格外踏实,他坚信都江堰的水会一路流到长江,流到巴阳峡。

同为太阳溪社区的陈大学从小跟着父亲陈洪权打渔,退捕上岸后,盘下一家农家乐。陈大学用在船上练就的煮鱼技术,炖得一锅好鱼,很多人到太龙这个滨江红桔小镇,就奔着陈家的鱼来。陈洪权给儿子当采购员、服务员,水上“漂”了40年,突然离开长江,浑身不自在,只好拼命地忙,让忙淡去对打渔生活的怀念。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俯瞰长江,看江水悠悠,百舸争流。晚上做梦,心还得回到渔船上,晃晃悠悠地生活。陈洪权说,江上的日子,晃悠摇摆是常态,上岸了,脚跟稳了却失了重心,反倒站得摇摇晃晃,但是我们欠着水的情,欠着水的债,江水也该“喘口气”啦!

树落地生根,人落地生根,工厂也落地生根。

古老的土地上长出了著名的冉师傅牛肉干厂,长出了用红桔作原料的红桔深加工厂,红桔酒,桔汁饮料,红桔香精、香皂、唇膏,桔饼,桔皮,成为古老土地上长出的全新的“庄稼”。

我们在工厂、在社区服务中心、在桔园、在清漂船上、在护渔船上,总能见到退捕上岸的渔民,他们护着机器,护着大地,护着长江,过上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祖辈的生活,他们的根从水上从渔船上落到大地之上。

走进小桔灯宁波书屋,这是太阳溪上岸的渔民利用当年长江航道处的房子改造成的江边民宿,冰心老人的《小桔灯》意向在村庄大江边再现,曾经在江上的渔船被改造建成一艘艘漂亮的船屋,接待天南海北的客人,船屋下不是长江的波涛,是厚实的大地,那是太龙最走俏的“旅馆”。

住进船屋,船的根不在江上,在大地上,船在大地上落地生根。

月亮出来了,巴阳峡汽笛声响起,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重庆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王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