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打造“清廉城投”,“强根铸魂”企业重焕新生
作者:郑娥 陶天东 费玉琼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26 08:29:46用好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是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城投集团通过深挖案件中的警示教育资源,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促治理工作,多维发力打造“清廉城投”,以“四心育四清”强根铸魂助力企业重焕新生。
多维发力,全面打造清廉城投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黔江区城投集团本是服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但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因党的领导弱化、权力过度集中、监督制约缺失、宗旨意识淡薄、警示教育不深入等问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重灾区”。在“饭局、牌局、酒局、球局”等腐败不正之风的交织和围猎下,该集团原董事长张怀东、连续两任原融资部负责人、下属房产开发及建筑施工企业原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位低权实”人员陆续被查处伏法,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仍不收手”的“苍蝇式”腐败典型。因贪腐之殇,企业生存发展的“根”“魂”严重受损,导致“廉洁生态严重破坏、内设机构庞杂、人员臃肿、遗留问题众多”等恶果,严重滞后了黔江区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黔江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纪委、区国资委的具体指导下,黔江区城投集团狠抓以案促改促治理,持续高压整治沉疴重疾,以“四心”(不忘初心、谨记公心、涵养清心、磨砺匠心)育“四清”(党风清朗、政商清亲、企风清正、作风清廉)强根铸魂,助力企业重焕新生。
坚持“不忘初心”,建设城投“廉生态”。成立“清廉城投建设”领导小组并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印发2024年—2035年清廉城投建设中长期实施方案,将清廉企业建设融入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发展全过程。持续巩固党建入章成效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集团“党委领导+股东会、董事会分级决策+经营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纪委执纪”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体系,狠抓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四责协同”落实,确保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
坚持“谨记公心”,筑牢城投“廉底线”。深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建设,促使全体干部职工“谨记公心”。该集团纪委联合监事会,建立事前监督、监督提示、监管约谈和内部通报工作机制,着力强化对制度执行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有效监督。该集团纪委印发《集团员工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填补了“位低权实”人员廉洁管理“空白”。通过多管齐下,将监督执纪的“针”插到“细枝末节”,将“位低权实”到“位高权重”的各级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防严控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坚持“涵养清心”,注入城投“廉动力”。全覆盖开展“涵养清心”行动,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在“举一反三”中“揽镜自照”,在“一日三省”中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2024年以来,该集团组织开展党性教育7场次,党委领导班子上专题党纪党课11次,关键岗位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全覆盖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92份,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6场次、廉洁谈话63人次,制作发放员工廉政监督卡700余份,在集团廉政专栏发布廉政要闻以及警示案例43期,为全体干部职工持续注入“廉动力”。
坚持“磨砺匠心”,激活城投“廉引擎”。全面打造廉洁实干队伍,制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人员的问责办法(试行)》《人才队伍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有效整治“庸懒散拖软”行为,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激励。匡正实干导向,全面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差异薪酬分配机制,实行全员KPI绩效考核月度晾晒机制并强化结果运用,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为企发展主人翁意识。
强根筑魂,企业发展重焕新生
政治生态和廉洁生态向上向好。进一步建强了党建统领“主心骨”,打造形成了集团“1+11”党建品牌矩阵,下属弘郡公司党支部“1345”创新项目被区委评为一等奖项目,成功创建区国资系统“四强四好”党支部3个。健全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体系、权力相互制衡运行机制,彻底整治了党的领导弱化、权力过度集中、监督制约缺失等问题,企业政治生态和廉洁生态得以修复并持续向上向好。
警示自省和廉洁自律入脑入心。通过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法纪知识学习、警示基地观摩、廉政提示约谈等方式,进一步筑牢了廉洁防火墙。通过突出业务工作合规前置审查、压实“管业务必管合规”责任、签订廉政风险告知书等方式,明确工作要求和风险边界,并持续开展违规吃喝、酒驾醉驾、打牌赌博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划清了全员廉洁警戒线,企业清风正气日益浓厚。
工作实效和发展实绩出色出彩。着力把清廉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集团转型发展的“强动力”。全力推进遗留问题处置,142个遗留问题项目结算完成率100%。完成新城区超购房分配1878套、惠及群众5870人,妥善化解了多年购房分配遗留问题。总部“去行政化”成效明显,内设部室由18个精简至9个、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由108名压减至54名。通过全员KPI晾晒考核,党员干部职工争先创优、克难攻坚、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坚决守住了债务防控底线,创新性落地了全市首单非标置换贷款,落地了黔江区首单银行流贷置换贷款,共计2.77亿元。下属弘郡公司薪酬改革试点成效获新华网、中国财经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持续深入推广实施。成功申报黔江区首个引导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产项目并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4119万元。全局工作提质提效,2023年该集团年度考核得分位列区属国企第一名。狠抓“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2024年上半年,圆满完成法人户数压降及减亏治亏2项市级动态考核指标;资产盘活等9项指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下属“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至3家。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