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先立后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的潼南试验

作者:张倵瑃 陈国栋 别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7-26 17:09:16

image.png

一条涪江,千古流淌。

时间的流水,在重庆市潼南区城区西郊冲击出万亩沃土,形成了大佛坝。远在东汉时期,这里就是潼南最早筑城设县的地方。

涪江之水奔流不息,昔日的城郭隐入尘烟,不见踪影。阡陌纵横的田野上,独留下一派落寞,与一江之隔的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

多年以来,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反差,城乡要素难以有序流动,不对等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成为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道鸿沟。

如何逾越这道鸿沟?唯有依靠改革。只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那一天就会到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特别强调,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县(区)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引导、依法规范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对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要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城乡互促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近年来,潼南区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大佛坝为重点,先立后破,畅通城乡要素流转,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通过培育、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改革总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加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为解码潼南区城乡融合实践的内在发展逻辑,《当代党员》记者一行走进潼南,感受改革带来的变化。

立“整体” 破“分散”

——联村党委成为聚合发展“火车头”

涪江右岸,百里涪江第一坝——大佛坝,就是“涪江壹村”所在。

“涪江壹村”坐拥14平方公里沃土,有新生村、前进村、丰产村、胜利社区4个村(社区)、1.7万人,其名虽为村,却并非行政村。

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构建城乡一体、产城相融的格局,2022年3月,潼南区委、区政府成立大佛坝“涪江壹村”开发建设指挥部。

这场硬仗,目标很明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

偌大一个“村”,需要凝聚各方之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然而,“涪江壹村”开发建设之初,就面临4个村(社区)人心不齐、积极性不高等棘手问题。

“有好事就争着上,遇到处理不了的难事就相互观望。”潼南区大佛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说,当时,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各村(社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工作不好安排、力量难以调配,让干部们十分头痛。

一盘散沙的局面必须改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潼南区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党建引领新农城开发建设十条措施》,指导大佛街道打破传统行政村壁垒,创新设立大佛坝联村党委,通过党建联建整合资源力量,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在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联村党委打破村(社区)行政划分限制,结合国土空间整体规划,一体推进三村一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一体建设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互通、设施互联;将主干道交通组织、道路养护、环卫等纳入城区范围统筹管理,着力提升管护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联村后,通过联村党委下设的党群工作组、产业发展组、基层治理组、建设管理组合力攻坚,“涪江壹村”的征地拆迁、旧房改造、招商引资等问题一个一个地被解决。

在资源调配上,3名来自区级部门的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带头作用,给当地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哪个农户种的花卉容易掉落,谁家的稻子遭遇了虫害,只要接到求助信息,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派驻新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一便会迅速联系农业技术专家,免费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仅如此,王一还在派出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开展无人机操控、电商网络、农机驾驶等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

而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派驻前进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思锡,则组织协调了一场场文艺下乡活动,让村民们在劳作之余也享受到视听盛宴。

类似这样的帮扶事例,不胜枚举。

大佛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大佛坝联村党委书记周君说,在联村党委的带动下,村(社区)抱团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提升。4个村(社区)联合组建的强村公司——合之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着乡里乡亲共享农场、合之缘共享农场、公社食堂等休闲农业等项目,年创收突破100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累计分红100多万元。

“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潼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立平说,在“涪江壹村”建设过程中,潼南始终坚持党建统领,锻造“火车头”,建强党支部,推动乡村风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实现协同,城乡资源不断聚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的态势。

立“多元” 破“单一”

——让幸福的花儿在乡村绽放

6月13日,细雨没有浇灭孩子们的热情,在大佛坝幸福街花儿巷的自然探索馆内,来自潼南城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围坐桌前,学做泡菜。

自然探索馆主要提供亲子活动、手工体验等互动式、沉浸式活动。“广阔的田野,为城里人源源不断提供滋养,也让城里的孩子们受到启迪和教育。”该馆负责人吴女士说。

由重庆市潼南区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大佛坝打造的幸福街花儿巷,集吃、住、游、乐、购于一体,目前成为网红“打卡”地。

与过去单一靠种地、种庄稼支撑经济发展不同,如今的大佛坝不断涌现新业态:时光街区、田园灯塔、瞭望塔让游客驻足停留;锦绣田园会客厅、幸福街花儿巷、阡陌花香文创街,超10万人次到点“打卡”;沙滩音乐节、“涪江烟火·潮玩潼南”跨年夜等文娱活动接续在这里上演,乡村也不缺文化氛围。

承接这么多业态,如何保护耕地红线?潼南区通过探索宅基地腾退、旧房改造等方式,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幸福街花儿巷,看着眼前的一幢幢童话风小楼,少有人会联想到有的小楼曾是久无人居的危房。

自然探索馆对面的“蔬菜咖啡”店的招牌就自带“城乡融合味”。午后,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这里进进出出。游客中有青年大学生,有乐享生活的中老年人,有慕名而来“打卡”的“驴友”,也有从城市回到乡村的创业者。

远眺成片的翠绿美景,品一口惬意的咖啡,某一个瞬间,旅途的疲惫和心头的压力似乎都随风而去。

来者都是客。咖啡店负责人周玉对每一位客人笑脸相迎、真诚相待,以至于许多游客离店前留下联系方式,“老板,加个微信吧”。

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游客李晓燕说,乡下有这般的景致、这样的生活,着实让人羡慕、让人向往。

入夜,大佛坝江边,涪江天街开始热闹起来。烧烤店老板陈荣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食客;集装箱式的音乐吧里歌声婉转,飘荡在涪江两岸;摆摊的年轻人,在璀璨的灯光下,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幸福的梦。在这里,从夜晚到白天,都有人来来去去,这哪里是乡村,分明就是不夜城!

城市资本如潮涌入坝上,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如今的大佛坝,正借助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立“高效” 破“粗放”

——城市人才入乡改变落后模样

宽广的大佛坝上,一片五彩稻田格外引人注目。从上空看,禾苗就像绿色的画布,上面绘着各式各样的农耕图案。

image.png

这样整齐大块的土地在大佛坝并不常见。过去,零散粗放的传统种植模式成为制约大佛坝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用于粮药轮作。”四川广都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丰产村“产业村主任”李良德说,“另外还布局了深加工仓储厂房以及食药同源研究基地。”

李良德从事的是农业,实际的身份却是城里人。只因为老家在大佛坝,在城里打拼获得成功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盛情邀请下,他回到出生之地干事创业。

李良德在成都涉足餐饮和中药行业,一次偶然听家里老人谈起村里的土质好。对家乡怀着浓厚眷恋的李良德,很快找人来给土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让他惊喜不已——这里的土壤可以培育出国际认证标准的麦冬。

“我是做出口订单的,对药材质量和产量要求都很高。”李良德说,试种成功后,他马上着手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

见小田被改成大田,不少村民心存疑虑。“起初,这里没有公路,没通自来水,电压也不稳定,发展产业的时候,这些设施设备慢慢配套起来,大家看到一切在变好,积极性就起来了。”李良德回忆道。

人在城市,根在农村。回村的李良德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直接带来了销售渠道和市场。

现在,数百位村民都在跟着李良德干。李良德说,乡亲们如果愿意种植麦冬,公司就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种好了我们再去保价收购,粗略估算他们每亩年收入至少达3万元,比单纯种庄稼强多了。”李良德说。

吸引城市人才下乡、外出人才返乡、本土人才留乡;打破行政、地域限制,推广“产业村支书”“乡村CEO(首席执行官)”;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等,一套组合拳释放出潼南区惜才爱才的诚意。

像李良德这样的人才,在大佛坝还有不少——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王举,将研习的知识还于脚下的土地,流转20亩土地将小番茄采摘销售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今年销售额可达50万元;搭建了潼南网络门户论坛的沈金龙,瞄准时机在大佛坝上建起了团建研学基地,在保留农村原始风味的同时,进一步延长完善产业链;从机关“下海”的张强,在大佛坝从事商业运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与大佛坝一江之隔的桂林坝上,同样有一位年轻人正在乡村的肥沃土地上耕耘自己的梦想。一方院子,一杯清茶,紧邻城区,又隐于村庄。这是张青倾注所有心血打造的“蔬菜书院”,是乡村里的高品质民宿项目。

“我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毕业的,懂运营、懂设计、懂工程,有信心把当地的农家乐品牌做起来。”去年,张青从一家央企辞职,干起了这份“既辛苦又有趣的工作”。

今年五月,蔬菜书院投入试运营,还组织城里的孩子“以书换蔬”,实现了城乡资源交换,引发多方关注。

立“均衡” 破“悬殊”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蝉鸣,夏风,绿油油的禾苗,夏天独有的生命力正肆意流动。

一年前的夏末,刘虹希踩着这条乡间小路,来到大佛小学。看过这条路的四季风光,如今,挥别大佛小学,返程的刘虹希的行李箱里却多了些薄薄的“厚礼”。

“祝刘老师越来越漂亮。”

“我很喜欢音乐,谢谢刘老师!”

小纸条轻得能被风吹走,刘虹希却一张张收好带走。这些,是她一年来和乡村孩子们一同留下的美好回忆。

接到组织安排,2023年9月,潼南区人民小学音乐教师刘虹希被派到大佛小学交流任教。

两所小学,一个在江北新城,一个在大佛坝上,仅一江之隔,却有不小差距。

位于大佛坝上的大佛小学存在乡村学校的通病——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也许是因为之前的音乐课不够扎实,我来上课的第一天,能够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并不高。”刘虹希说。但令她欣慰的是,音乐课上,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了强烈兴趣,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一年来,刘虹希带着学生们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文艺比赛,收获不少。“最大的变化是他们变得自信了,不怯场了。”刘虹希兴奋地说,艺术教学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大佛街道党工委书记彭鹏介绍,潼南区实施教师“区聘镇用”城乡交流模式,为大佛小学及其分校配备4名优秀教师,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等均达到100%。

在大佛坝,不仅仅是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在这里,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与城区的差距越来越小。

前段时间,前进村村民徐明秀在村里办上了社保,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连说了三遍:“我是做梦都想不到!”在村里,还有很多地方超出她的想象: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等15项医保服务办理事项,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

如今的大佛坝,在保留乡村自身特色的同时,正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城市与乡村正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

立“集约” 破“散漫”

——“双网共治”提质增效基层治理

“@杜翠红,现在大佛坝老场路口,有医药公司卖保健品,听说价格很便宜,会不会是卖假药骗钱的?”7月14日上午10时,微信提示音响起,丰产村网格长杜翠红打开手机,看见群众在网格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马上安排人员核实。”杜翠红在回复村民后,立即联系网格员、驻格医生和民警,赶往现场了解情况。经过大家的努力,一起涉嫌虚假广告、销售假冒伪劣保健品的骗局被识破。

“@所有人,卖假药的已经被我们驱离了,请大家一定不要贪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上午10时25分,杜翠红在网格群里发出信息。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前后不到30分钟,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前哨”“探头”作用,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这只是大佛坝联村党委推进党建统领“双网共治”的一个缩影。

拥有4个村(社区)的大佛坝地广人多,但基层力量薄弱、治理人才短缺、群众自治活力不足。为此,大佛坝联村党委优化调整了25个网格,配备共47人的治理团队,实行“群众点单我接单、线上接单线下办”,24小时轮流在线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参照城市社区治理的大佛坝基层治理中心也应运而生,对上承接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令任务,对下负责村内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进一步延伸了基层治理的触角。

近年来,潼南区持续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拓展运用“双网共治”实践经验,已推动2.5万名治理人员“入网进格”,建立“潼心共治”网格微信群2058个,该工作经验还入选了2023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通过先立后破,破立并举,近年来潼南城乡融合悄然发生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坚持因地制宜,成功创建70个市级绿色示范村,3个村(社区)获批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等等。

“潼南区敢为人先,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中,解决一个个难题,推动城乡融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表示,下一步,潼南将紧紧抓住“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个“牛鼻子”,创新完善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深化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在服务支撑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培塑城乡共同繁荣新范例。

近年来,重庆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益,持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完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繁荣城乡商贸流通业,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城市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基本建成学前教育、公共卫生、养老照料、体育健身等“30分钟公共服务圈”,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今年一季度,由上年同期的2.32∶1下降为2.26∶1,全市城乡融合取得新进展。

编辑:别致 陈国栋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