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立峰专栏|打望重庆①:重庆的面子和里子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8-01 08:49:41

记得,我曾经漫步在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

花园一村建于20世纪80年代。走进其间,满满的年代感扑面而来。青砖灰墙充满了怀旧感。我试图从一个个窗口,发现自己童年的影子。因为这些楼,和我的年龄相当。

然而,经过四十余年风雨的洗礼,小区越发地焕发了生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南湖社区赋,以三字经的方式传颂南湖人的生活。

在社区广场上,儿童之家、科普之家、妇女之家等应有尽有。老人们在文化长廊里吹拉弹唱,幸福的分子在空气中荡漾。

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告诉我,此前,小区由于没有物业,业主私搭乱建,荒草丛生,公共设施几乎为零。如今,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区一班人以“益己、益人、益家园”为理念,重新赋予小区娱乐、健身、文化、科普、绿色等功能。

整治以后的小区,户户建了“一米花园”,花儿朵朵,翠竹扶墙,紫藤袅袅,环境优美。就连以往的“卡卡角角”,也因地制宜,围起篱笆,开起了“泡椒小院”,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地。游客来到这里,能开启一段“南湖人家”的时光,能触摸到幸福的温度在升高,别提多带劲儿。

同时,南湖社区加强党建引领,让飘扬在嘉兴南湖的党旗在社区高高举起。以党建暖民心,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居民被发动起来,共建美丽社区。家家都有志愿者,民风淳淳,书香袅袅,文明依依,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市井长卷。

往前走,步上青石台阶,在黄桷树的浓荫下,坐满了品尝坝坝茶的居民。蓝色的塑料椅子,大碗的老鹰茶,一包瓜子,一副麻将。三五近邻,或打牌,或嗑瓜子,或摆龙门阵,见天见地见众生。

这场景,很容易让我想起成都,想起人民公园的盖碗茶,想起在那里虚度的光阴。只不过,眼前的塑料椅换成了竹椅。

沿着一层层坝子往上,是一个更大的坝子,老年大学的大妈们载歌载舞,抖着腰,迈着猫步,丝毫看不出她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打羽毛球的,打乒乓球的,打太极拳的,在花园七村,几乎人人都是运动健将。

“安逸”,是川渝生活最致命的诱惑。置身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代入,恨不得自己也大喝一声,“老板,喝茶!”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缔造这一切的,正是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是我们的社区居民。

生活中处处是风景,把日子认真过,哪里都是桃源。人生处处是舞台,把工作当事业,平凡人也会成为英雄。

很快,我与这样的生活擦肩而过,投入都市的车水马龙中。

车子沿着南滨路前行,十里长江之滨,是重庆人的会客厅。

你看,龙门浩老街,乌龟石,米市街,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慈云寺,千佛寺,钟楼广场,呼归石,弹子石老街,法国水师兵营,依次映入眼帘。

每一名字,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篇文章。这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更令人心驰神往。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漫步南滨路,把这些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风景一网打尽。

久居山城的我尚且如此,且莫说初到此地的游人。多元重庆,山水之城,既有人间烟火,又有时代新潮,既有摩天大楼,又有老街乡愁。每一个人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皈依。

我突然发现,重庆生活的真谛,出则鲜衣怒马,见星空,见万家灯火。归则一步田园,见巷陌,见麻辣生香。

小社区,大舞台;老小区,新巨变。南岸起风景,不仅因为有南山,还有南湖。

如果说南滨路是重庆的面子,那么南湖社区毫无疑问是重庆的里子。里外兼修,表里如一,这便是时代的缩影,便是中国的见证。

编辑:李序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