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党媒重大主题作品的创新路径

——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读着诗词游长江》为例

作者:​张倵瑃 刘成国 周神青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8-20 18:17:16

近日出版的《传媒》杂志,刊发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职工新闻传播研究文章。文章以《党媒重大主题作品的创新路径——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读着诗词游长江为例》为题分享了当代党员杂志社重大主题作品创制的实践探索。据悉,此文系2024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创新工程委托重点项目“党的创新理论融合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全文如下:

党媒重大主题作品的创新路径

——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读着诗词游长江》为例

张倵瑃刘成国周神青

摘要:重大主题作品的创制既是新闻宣传的重点又是难点。重点在于政治性、思想性强,难点在于严肃有余、生动不足。全媒体时代,党媒特别是党刊如何创新重大主题作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格外重要。本文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创制的重大主题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为例,从提升策划精度、建立协作机制、创新创制方式、搭建联动平台四个方面,来探析创新重大主题作品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重大主题作品 党媒创新 《读着诗词游长江》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2024年4 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联合长江流域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百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共同录制,以短视频的呈现形式,推出100集传播长江文化、讲好中华诗词故事的重大主题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

重大主题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分为《云从三峡起》《一江清水向东流》两个篇章。其中,第一篇章《云从三峡起》共26期,2024年1月5日至3月25日在七一客户端、七一网、“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重庆党建”学习强国等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全媒体平台上完成推送。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国际在线、第一眼—重庆广电、上游新闻等媒体第一时间转推该作品,学习强国 “文化”栏目开设专题推介该作品。目前,第二篇章《一江清水向东流》已经推送22期。两个篇章推出的48期,总阅读量超5000 万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提升策划精度,以全新视角让重大主题作品“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流域,探寻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拉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序幕。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江西南昌三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高度重视。

如何围绕“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一重大主题,策划推出有传播力、影响力的作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2023年10月,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成立创制团队,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作品立意、作品结构上下功夫。一方面,把准立意方向。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文化思想, 深刻把握和理解“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流域4个省市考察调研期间、全国两会参加4个省市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诗词作品入手,梳理了整个长江流域有影响力的诗词和诗词故事,并确定重大主题作品篇名为《读着诗词游长江》。另一方面,优化结构布局。作品《读着诗词游长江》在叙事方式上,通过讲述诗词,延伸到反映城市发展,来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在时空布局上,通过讲述历史,延伸到反映时代变迁,并拓展到未来的擘画,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例如,第一篇章《云从三峡起》、第二篇章《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篇章名均来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事实上,立意与结构两个内容创制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这种“一手抓立意、一手抓结构”的策划方式,既能让重大主题作品从大处着眼, 又能在小处落笔,有效兼顾内容的深度性和形式的鲜活性,从而充分发挥党媒在创制重大主题作品时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建立协作机制,资源整合让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动”起来

创制重大主题作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资源、相互协同。对于主流媒体,特别是党媒来说, 用好资源整合“关键一招”,就是要充分聚合各传播主体的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增强传播效能。

以《云从三峡起》为例,这一篇章的创制,地域跨度大,涉及重庆、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江西南昌4个省(市)的地理维度;牵涉单位广,涉及4个省(市)的高校、党刊社,以及所属区县的宣传部等;工序流程长,诗词选取、文稿写作、动漫设计、诗词录制、审核等环节无缝衔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创制过程,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积极建立协作机制,做好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 以资源整合的方式让不同区域、部门“动”起来。一是做好出品单位的分工协作。西南政法大学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高校联络资源。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漫专业实力强劲,师生获得全国性大奖无数。在《读着诗词游长江》创制过程中,出品单位分工明确,由西南政法大学负责与长江沿线省市高校对接、联系,选取在重庆撰写的诗词并执笔讲述文稿;由四川美术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在作品中添加动漫元素,增强作品观感;由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负责作品创制统筹,及后期制作与发布。二是调动联动单位的积极性。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积极联动长江流域的其他党刊社,请他们与当地高校进行接洽,由当地高校负责推荐熟悉本地情况的专家、教授选取诗词、撰写讲述文稿,并遴选有影响力的教授出镜录制《读着诗词游长江》。长江流域的党刊社支持、长江流域的高校参与,不仅为内容创制夯实了品质基础,也对该作品在当地的传播起到了有力助推。三是优化产品创制流程。从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全视界》四个编辑部和全媒体中心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创制专班,组建协同联络组、文稿审核组、视频制作组、视频审核组,每个创制组合理搭配成员,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的目的。

三、创新创制方式,以更高品质让受众关注度“高”起来

重大主题作品由于政治性、思想性强,许多时候会给受众留下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印象。如何让重大主题作品“接地气”,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创制方式是关键。

在《云从三峡起》创制过程中,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坚持创新呈现方式,以更高品质让受众关注度“高”起来。一是出镜主播要有辨识度。第一集《读着诗词游长江·重庆——〈早发白帝城〉》的出镜主播武夫波,是因热爱滑雪、动漫而“出圈”的西南政法大学“90后”副教授,是2023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八集《读着诗词游长江·湖北——〈度荆门望楚〉》的出镜主播韦乐,是一位“网红”教师;第十一集《读着诗词游长江·湖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武汉两所小学的两名学生出镜……这些出镜主播特征鲜明,一改以往重大主题作品中千篇一律的主播形象。二是文稿内容要有认可度。《云从三峡起》的文稿,皆由高校专业教授执笔,并经过反复打磨,思想准确、语言精妙、逻辑清晰,质量很高。比如,第六集《读着诗词游长江·重庆——〈踏青过巴蔓子墓〉》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斐撰写。其文稿从清代周开丰撰写的《踏青过巴蔓子墓》开篇,延伸出重庆历史上著名的巴蔓子将军,再写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要求,最终提及重庆人民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努力奋斗的实践,短短600字,内容丰富,极具思想性、故事性。三是呈现形式要有吸引力。《云从三峡起》在创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画面讲好故事,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背景图,每一幅背景图都让人心旷神怡。整体来看,该作品以“宣传片+短视频+人物海报”的呈现形式,给受众带去直观的视觉冲击。

四、搭建联动平台,以多维互动让传播范围“宽”起来

重大主题作品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集纳式的内容产品。从这一角度来看,这就决定了重大主题作品需要多平台传播,以提升一体效能,形成规模效益。

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内容创制的“四梁八柱”,即“4+4+N”全媒体矩阵,拥有《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全视界》4本纸质期刊,七一客户端、七一网、“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重庆党建”强国号4个新媒体,重庆党刊全媒体抖音号、人民号、快手号、微博等N个平台账号。

《读着诗词游长江》作品创制后,首先在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自有平台进行整合传播。2024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8周年之际,《读着诗词游长江》宣传片在“4+4+N”全媒体矩阵各平台上同步推送,形成“众人划桨撑大船”的良好传播态势。截至2024年3月底,宣传片及第一篇章《云从三峡起》系列作品在七一客户端、七一网、“重庆党建”学习强国号等自有平台上的传播量超200万。其次,联动外部平台进行传播。这一作品第一时间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推介,学习强国“文化”栏目专门开设《云从三峡起——读着诗词游长江》专题,新浪网、网易网、抖音、第一眼—重庆广电、上游新闻等平台相继转发,湖北、江苏、江西三地的党刊全媒体广泛联动推送,形成“积聚效应”,实现优势互补的合力传播效果。例如,第八集《读着诗词游长江·湖北——〈度荆门望楚〉》经新华社新媒体平台推送后,短短两天时间传播量就超100万。最后,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传播。《读着诗词游长江》通过各平台传播后,受众通过微信、微博留言、跟帖等方式为作品点赞。有学生家长来电表示,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让自己孩子获得了知识,更为孩子学习诗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让孩子参与其中,朗诵诗词、分享感想。对于这些点赞、来电,创制团队一一回应,推动了作品的再次传播,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影响力,也实现了重大主题作品“走新”又“走心”。

五、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面对海量化的内容传播场域,党媒特别是党刊如果想要在重大主题作品上出“新”出“彩”,就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大策划力度、建立协作机制、创新创制方式、搭建联动平台,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阐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之中,真正让重大主题作品可亲、可知、可感,让“主旋律”发出“最强音”、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

(作者张倵瑃系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刘成国系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周神青系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党员文摘》副主编)

本文系2024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创新工程委托重点项目“党的创新理论融合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4CXZD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贺云翱.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N].人民日报, 2023-11-13.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N].人民日报,2024-4-25.

[3]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0-11-16.

[4]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10-13.

《传媒》原版:


编辑:周神青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