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南岸长生桥镇:“五大品牌”铸就健康社区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8-26 11:56:26

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着眼群众普遍需求,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聚焦“加强基层健康治理,推进健康中国南岸行动”的目标,近年来,在长生桥镇党委领导下,以健康社区“五大品牌”为抓手,把“健康”作为组织、宣传、服务、凝聚居民的最大公约数,整合各方资源,多跨协同,着力解决群众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愿景。

做法与措施

长生桥镇以“健康同景·共同愿景”为主题探索健康社区建设,以健康“五大行动”为抓手,打造“红岩先锋·健康加油站”品牌,不断丰富“健康合伙人”“健康集市”“健康益起来”“健康大讲堂”“健康新乐园”等全邻全龄活动,让群众有去处、有乐处、有益处,参与式营造全邻共融、全龄友好、彼此支持、各获所需的健康社区共同体。

党建统领治理,打造“健康合伙人”共建体系

社区坚持“党建扎桩、治理结网”,通过党建联席会,构建互利共生的“有机合伙”模式,助力健康同景。一是党建聚合健康资源。整合党派群团、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73个合伙人,按照服务类别划分为党徽金、健康绿、七彩橙、志愿红、守护蓝、诚信黄六类特色服务团队,实现与对口单位、辖区企业、物业单位等党组织多方共同参与、协商议事,构建起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社区治理体系。二是党建统领健康治理。发挥“1+3+10”网格力量,创新“网事有约”“板凳议事会”等议事协商机制,有效化解轻轨六号线延伸段3号出口建设施工矛盾、天天都会小区物业撤场等突出群体矛盾;有效解决W组团燃气圈占、12个小区雨污分流等450余件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事件,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社区健康治理水平。三是党建引领健康网格。组建“2+7+N”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新模式,“2”即由医院和社区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副主任任辖区家庭医生团队“双团队长”,“7”即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中医师、心理咨询员、健康指导员、社区专职网格员作为团队成员,“N”即若干志愿者、“健康达人”等为补充。同时,社区按照“1+3+10”网格体系,把家庭医生团队、卫生委员会成员、医疗志愿者等健康服务人员融入到26个党组织领导的社区网格,将健康服务的“防、筛、诊、治、康”全链条同社区社会治理全面联结,实现健康力量进网、健康服务在格。四是党建赋能健康公益。网格党支部通过“爱心探访、健康到家”集中宣传、个别探访、定制服务等途径,每周三常态开展“一碗汤一份爱”独居老人关爱行动,不断优化低收入群体健康服务、计生和妇幼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等,重点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1016名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常态对44名重精患者、17名失独家庭、34名低保对象、30名80岁以上独居老师等特殊人群开展健康服务、暖心服务,共探访帮扶5000余人次,实现从健康服务在格到幸福满格。

充分评估需求,孕育“健康集市”服务群众

提供“健康集市”一站式全邻全龄服务,实现从健康集市到健康社区。一是建立健康台账。社区在网格管理的基础上,摸清并在人口家庭信息平台准确录入人口数据,保持动态更新,同镇卫生院协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评估摸底,建立“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社区健康资源、居民健康需求等四本健康台账”。二是打造健康空间。根据居民健康需求,针对性设置了家庭医生服务站、中医科普馆、益同护苗坊、心晴小屋、健康体验馆等5个功能空间,为居民提供全邻全龄服务。三是激活健康服务。积极链接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重医附二院江南分院、爱尔眼科、名博士口腔医院、小米熊儿童医院、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团队等9家健康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身体健康、眼科健康、口腔健康、心理健康等全邻全龄健康咨询、中医调理、慢病管理、心理疏导等身心健康服务。四是开展健康体验。配备红外线烤灯、电磁波治疗仪、医用牵引椅、身高体重仪、人体模型、眼视力测试、自动血压计等17种器材及设备,集健康监测、家庭保健、康复理疗等为一体的健康体验服务,惠及居民10000余人次。

链接各方资源,布局“健康益起来”惠及群众

协调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等各方力量,统筹健康设施布局,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集健身、娱乐、学习、交流于一体的有“益”场景。一是丰富健康氛围。在同景公园、通江大道等完善各类健身设施;在丁香路、桂雨路等主次干道及物业小区周边,设置富有文化底蕴且生动活泼的健康主题雕塑小品80余处;在10个小区内部安装健康知识专栏,实现健康知识小区全覆盖。在北美时光步道设置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栏6块、在社区设置科普画廊7块,广泛宣传大健康大卫生知识。二是培育健康队伍。整合健身场馆、小区内外场所、公园广场等空间,开展科学健身太极拳剑、八段锦、健身操、广场舞、跆拳道等培训,培育体育健身队伍19支500余人,增强居民的体魄;通过同心艺术团培育俏夕阳合唱、同景之声、秋韵走秀、快乐音符等文体活动29支3000余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引入昭扬书法苑、童伴中心、高艺琴行等6家社会单位入驻社区,提升服务队伍专业能力。三是定制健康活动。通过社区搭台、居民参与,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自治事务、群众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形成健动达人秀、健康代言人、健促新业态、健爱雷锋行等“看健同景.遇健幸福”九大活动。紧扣“同景美味小吃街”,举办“香飘同景·美味食光”、法治卫生美家园、全国社区春晚、礼赞劳动美.欢聚健康家等“十八香”专场助推活动120余场,参与居民20000余人,在门口用“健康”讲好同景故事,助推社区向好发展。

线上线下结合,培塑“健康大讲堂”贴近群众

结合居民需求,以社区“健康大讲堂”为载体,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微课堂”“线上+线下”“常设+定制”“平时+周末”等多元形式,常态化开展居民普遍关心关注的心肺复苏、骨骼健康、血脂管理、太极养生、法治安全等健康教育课程,开启全新社群尝试,打造社会认知、群众认可的健康家·主理人。一是家医进社区。整合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妇产科医生、中医医生、特检科医生、公卫科医生等7名家医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大病转诊、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为居民就医、个性化健康指导带来便利。二是中医进社区。结合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四季养生法,吃好一日三餐等,全年开展中医治未病30余节课,并开展现场中医展示、体验学习,满足居民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努力使居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提高生活质量。三是红十字会进社区。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紧扣“健康同景·共同愿景”主题,组织37名会员开展“三救三献”主题活动14场,打造“救在身边”“红心牵手”“健康加油站”“童心助成长”4个特色品牌。开展“会急救的党员”“会急救的网格员”“会急救的物业管家”等,构建群众身边的急救网络,让红十字精神传播于日常,延伸服务触角。四是健康教育进社区。结合世界癌症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健康宣传日,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小区、进楼栋、进家门”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等系列活动100场次,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居民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呈现学社互通、健康融合、共同参与的健康社区氛围。

整合闲置空间,建设“健康新乐园”关爱群众

整合社区闲置空间,打造“暖新驿站”,为快递小哥、清洁工人等户外劳动者50余人提供休闲、饮水、取暖、纳凉、充电等服务,让大家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同时,通过社区健康氛围打造、发放宣传资料、简短的科普宣传,使社区不仅成为激发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平台,更是户外劳动者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让更多的劳动者在小区、在街巷成为助力普及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居民健康信息的“联络员”、医疗健康服务的“快递员”。形成“大事小事”有序参与、文化活动全民参与、公益服务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健康生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助推“新业态”健康治理共学共融。

取得的成效

长生桥镇同景社区扎实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坚持以常态教育提升人、以队伍组织凝聚人、以多彩活动丰富人、以便捷服务助益人、以浓厚氛围影响人,着力提高居民参与度、满意度和幸福感、获得感,赋予健康社区建设新的内涵和新的成效。

社区健康氛围更浓厚了。通过社区空间的整合,健康“五大品牌”服务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今年73岁的同心艺术团团长陈潓玲阿姨说:“同景社区浓厚的健康氛围随处可见,不管在我们的小区,还是在社区的其他地方,随处都能看见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法治知识,社区健身的锻炼的地方也多。艺术团的团员们都说社区就是一个人与健康、健康与生活的美好空间,住在同景社区是一件幸福的事”。社区以健康氛围的“变”引导居民健康观念的“变”,以健康观念的“变”促进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生活的“变”。

社区居民参与更踊跃了。以需求为导向、公益为纽带、活动为载体,灵活采用“线上+线下、常设+定制、平时+周末”方式,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微课堂”多元模式,让居民普遍关心关注的健康教育在社区扎根,不断拓宽参与群体。由于活动形式增多、质量提升和趣味性增加,吸引了不同层次需求居民的参加,居民有去处、有乐处、有益处,促进了交流,融洽了感情,健康网格力量不断壮大,健康细胞不断增多,各类活动参加2万人次,健康细胞和参加活动人数同比2023年分别增加11%和21%,居民的主动健康意识、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居民健康意识更明显了。2023年社区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人群来开展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等各类活动、讲座、培训600余场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让居民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通过激励表彰健康家庭、健康网格、绿色家庭、文明家庭、健康代言人等158人,有效使居民“健康”起来。通过对参与活动的居民开展课前课后问卷调查,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社区党组织更有感召力了。社区党委在健康社区工作中始终坚持“定向导航”,始终牢牢依靠并充分发挥好小区支部和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好居民积极参与共治共享的主体作用,发挥好社会单位共驻共建的协同作用,形成社区党委统筹、党派群团协同、共建单位携手的“大健康”工作格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化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广大居民成为健康社区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显著增强。

思考与体会

党建统领是关键。良好的社区治理秩序和成效,始终离不开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力引领。本社区在健康社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轴心”统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使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单位等在健康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健康一盘棋”,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部门支持是保障。“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本社区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发挥医院学校、医药企业、市场监管、公安民警等部门多跨协同作用,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群众参与是基础。作为社区治理建设居民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社区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开展健康社区建设以来,我们以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健康公益为纽带、健康活动为载体,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激活了居民的健康责任,发挥了居民健康主人翁意识,吸引居民参与健康社区建设,社区健康治理由“社区独唱”变“群众合唱”。

编辑:刘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