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小平同志,我们大家衷心热爱的伟人(中)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8-29 08:40:52

1938年,还不到34岁的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是当时八路军三个师中最年轻的政治委员,也由此开始了与刘伯承长达13年之久的亲密合作。

一个军事主官,一个政治主官;一个举轻若重,一个举重若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由是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活剧,带出了一支威震中外的刘邓大军,也续写了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友谊,留下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

1945年10月,刘邓指挥部队在陇海路南北先后九次与国民党军较量,九战九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威名。再往后,是毛泽东要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关系战略全局和党中央在陕北的安危。

邓小平曾说,当时的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千钧一发。12万人马走过黄泛区,跨过沙河、汝河、淮河,强渡黄河,往南一下就走一千里,下这个决心,真了不起。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光辉。而这个担子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身上,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是挑这个担子,是挑的重担啊。不是说消灭敌人九个半旅是挑了重担,主要是撇开一切困难,坚决地挺进一千里,挑的就是这个重担。

他说,我们由黄河到长江跃进了一千里。这个跃进的意义可不要小看了。正如毛主席说的,由于我们的反攻,已经扭转了战争的车轮。我们击破了蒋介石的反革命计划,使之由进攻转为防御,由外线转到了内线,而我们则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内线转到外线,改变了战略形势。

大别山的斗争不决定于消灭好多敌人,而决定能不能站住脚。这是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什么叫胜利?胜利不在于当时消灭多少敌人。要不要消灭敌人?要消灭。但关键是能不能站得住,站得住就是胜利。

结果,我们站稳了。

1948年七八月间,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发展与国民党军的分崩离析已成定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阶段。

为了确定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任务与方针,同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又称“九月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委员、中原局第一书记参加了这次会议。

8月上旬到达西柏坡的那一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村口迎接。从1945年8月25日离开延安,三年过去了,邓小平非常兴奋,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手。毛主席注视着邓小平消瘦的脸,爱怜地说,邓小平啊,你都瘦成邓小猴了。

9月13日会议一结束,邓小平即返回前线。送别时,毛主席对邓小平说,我们每年见一次面,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明年见面时,全国的形势一定会比今年更好。周恩来说,你们的位置太重要了,要靠你们去消灭国民党蒋介石的命根子,消灭它的主力部队,还要去剿蒋介石的老窝呢。

作为总前委书记指挥淮海战役,无疑是邓小平军事生涯的一个辉煌篇章。说起当年规模越打越大的淮海战役,晚年的邓小平犹感责任重大。他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权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淮海一役,中原、华东两野战军并肩作战,60万对80万,以少胜多,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战役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的光辉纪录。毛主席称赞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渡江南进,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以后就开始悉心筹划的战略决策。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原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去,邓小平将目光投向华东战场,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是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邓小平是2月26日从徐州动身参加会议的。28日到达西柏坡。会议期间,毛主席经常找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商量渡江作战的问题。毛主席对邓小平说,渡江作战就交给你指挥了。

4月21日,已进京的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北京香山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前的20日夜,人民解放军东突击集团强渡长江,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21日,东西两突击集团开始渡江。22日,全面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中突击集团的第八兵团一部渡过长江,占领南京、镇江。

南京的解放,宣告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胜利的消息传到总前委驻地,邓小平兴奋不已,战时很少喝酒的他午餐时也喜不自禁与大家举杯同饮。

正值谷雨时节,饭后和陈毅到野外散步。放眼远近田园阡陌,到处一片新绿。邓小平饶有兴趣吟诵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女儿毛毛在父亲晚年,曾问起当年进南京时的情形。你进总统府了吗?进去了,是和陈伯伯一起进去的。那刘伯伯呢?他那个时候在西线指挥。你们在蒋介石的总统宝座上坐了坐吗?他笑了,总要坐一坐嘛!

1949年8月,邓小平在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所作的《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报告中,概括了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马不解鞍,马不停蹄。邓小平积劳成疾,头痛病发作,一度卧床不能起身。中央批准他到北平休养一个月。

1949年7月12日从南京出发,14日晚到达北平。这也是邓小平第一次到北平。他一边治病养身,一边向中央报告工作和研究解放大西南的作战。

不到一个月,邓小平8月上旬经上海旋即又回到南京,和刘伯承一起加紧领导和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各项准备。

夜以继日,案牍劳形。9月底邓小平又赶到北平,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汇报进军大西南的作战方针,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45岁的邓小平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他兴奋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21日,和刘伯承南下,大迂回、大包围解放大西南的战斗就此打响。

11月30日,重庆宣告解放。

12月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8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领二野指挥机关进驻重庆。

对于重庆,邓小平有一份特殊感情。从重庆往北100多公里,就是他的家乡广安。重庆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29年前,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四川,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而走上革命道路的。现在,他率胜利之师回到这里,担负起解放大西南、主政大西南的重任。

率千军万马拿下大西南,完成中国大陆的解放后,邓小平把家安在了重庆。不久,他把继母夏伯根从乡下接到重庆。从此,夏母和邓小平一家一直生活在一起。

编辑:石俊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