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陈劲专栏 | 夏夜家访

作者:陈劲

文章来源:七一网发布时间:2024-08-30 10:13:16

虽然不做老师许多年,但老陈一直把走访帮扶户犹大娘家当作家访,只因她家有个学生娃。学生娃叫青松,因父亲小林长年在外,他显得有些自由生长,青春叛逆期刚过就到了初中毕业。

去年老陈家访时,早早地为青松推荐了本地一所公办职高,但昨天犹大娘电话说儿子小林为青松找了一所外地学校。老陈转而向小林电话证实,原来学校在成都,隔两天就要去参加军训了。

“那么远,又这么急。”老陈有些困惑,就近读书管理方便不说,还有费用补助,这样的好事却不领受?他决定晚饭后去家访。

夏夜的街头,高温难却,行人稀少。老陈一路大步流星,身旁是妻子。路过一家纺店,妻子叫住老陈,买床夏被,孩子在哪读书都用得上。

两年前,犹大爷病逝,犹大娘从乡村来到城里的租房处,照应着儿子的小家。儿子与人合伙开了家旅行社,市场竞争激烈,一天少有空闲。

到了,虚掩的厨房门里传来刷碗的声响,犹大娘、小林等在客厅看电视。老陈刚要问“青松”呢,读懂老陈眼神的犹大娘忙叫出了正在厨席刷碗的孙子。

9年前,当老陈接受任务第一次来到犹大娘位于乡村的家时,青松刚上小学,不爱说话,身体有些清瘦。如今,只见他几个箭步上前,清脆大方地叫了老陈一声“陈伯伯好”,然后端个独凳稳坐在老陈身边。

“又长高啦,长成壮实的小伙了,身高过一米七了吧。”老陈笑眯眯地打量着青松。去年,莽撞的青松因自做化学实验不慎伤了自己,后去大医院治疗才见好转。老陈见他脸上光生生的,手臂已无明显伤痕,心里放松了些。

随即,小林将选择成都学校的原因和盘托出。相对来说学校是远了点,但能让青松换个环境,专心学机械制造方面的实用技术,毕业后学校可推荐就业,他也可回来,本地有些企业需要这方面的实用人才。

“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吗?”老陈转过身,盯着青松那张还有些稚嫩的脸。

“感兴趣。”

“这就好。”老陈一字一顿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望你不负时光好好学习,学成归来挑起一家人生活的大梁,还要建设好家乡,行不行呢?

“行。”

青松的回答让犹大娘好生欢喜,“为人不学艺,挑断箩筐系”“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警示孙儿的老话从嘴里鱼贯而出,赢来大家啧啧称赞,屋里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那你最要感谢的人是谁呢?”老陈又问。青松抬头,将奶奶、父亲等家里人,包括老陈,凝目扫了一遍,最后停留在父亲小林身上。

“对啦。”老陈拍了拍青松的肩膀,继续往深里说,你成长的路上父亲苦乐相随、风雨无阻,当年给你取名青松,就是望你人如一棵笔直挺立的青松。

“松娃,陈伯伯说得好,今后的路我们看着你,也相信你哟。”犹大娘由衷地说,这些年来家里的事情我愿意跟你陈伯伯说,他说的话呢,我这个老太婆也乐意听的。

老陈喝了口小林递过来的温开水,望了望大家又说,我们今天都处在一个好时代,不然青松这代人选择学校的面哪有这么宽,让他外出学习的心愿哪能顺利实现呢?

“对着呢,现在这个时代好,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勤劳肯干,不但皆有所得,还能实现更大的心愿。”老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屋里又快活起来。老陈呢,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钟,觉得今天的家访就像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酣畅淋漓,效果好于预期。

“不是以往家访作的铺垫,哪有今天量变到质变呀。”回家路上,凉风渐起,行人稀少,挽着老陈手臂的妻子如是说。

作者: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档案馆副馆长


编辑:汪茂盛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