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发布会|重庆国际生物城力争2027年集聚企业超200家 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作者:陈维灯 李雨恒

文章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9-05 16:30:28

发布人:

巴南区区长 钟涛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罗莉

市科技局副局长 田盈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邢雅翕

市医保局副局长 吴良和

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力

9月5日,“机遇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国际生物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重点关键产业园,重庆国际生物城构建了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的“1+3+N”医药产业体系发展蓝图,力争到2027年集聚企业超过200家,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加快建成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和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力争2027年集聚企业超200家

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巴南区区长钟涛介绍,巴南区将重庆国际生物城发展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经过5年努力,由“0”到“1”破零开局、蝶变升级,一流企业、产业平台、独创成果跻身全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硬核支撑。

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已成型成势,智睿生物、博唯生物等一批国内生物医药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在研创新药数量多年保持全市第一。

近年来,巴南区着力聚链强群,加快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引进了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130亿元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并以此为契机,吸引130余个国内领先、全市唯一的行业“塔尖”项目相继落地。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已形成了以智翔金泰、博唯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集群,科瑞制药、兴泰濠药业为代表的化学制药集群,植恩现代中药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集群,仝干医科、复星杏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集群,带动重庆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前沿企业的重要“聚集地”。2023、2024年,重庆国际生物城连续两年,与张江药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知名园区同时获评国内生物医药标杆园区。

同时,巴南区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打造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团队合作共建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培育引进疫苗研发中心、抗体药物研发中心、胰岛素研发中心、动物试验平台等核心研发机构,形成西部地区领先的“1院5中心10平台”,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重庆国际生物城还与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20余位两院院士助推药品研发和产业合作,200余名博士服务产业发展,培育国家级、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英才创新创业团队等50余个。目前,重庆国际生物城在研创新药物达到56个、进入临床23个、Ⅲ期临床10个。8月20日,全市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完成注册审批,填补了国产银屑病治疗用生物制剂的空白。

接下来,重庆国际生物城将依托高峰湖创新生态圈创建“高峰湖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创新平台体系,布局完善国家级疫苗研发中心、抗体药物研发中心、胰岛素研发中心、多肽药物研发中心,全力推动生物安全三级防护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产品研发提供基础支撑,力争到2027年在研药械品种达到100个以上,推动建成1-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重大创新平台,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在此基础上,重庆国际生物城以高峰湖生态公园为中心,建设近50万平方米的医药企业聚集区、10万平方米产业创新中心、15万平方米国际人才公寓、20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公园……下一步将锚定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潜心耕耘、悉心培育、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和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我市在研I类创新药项目超过100个

其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近40个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在研I类创新药项目超100个,其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近40个,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医疗器械2个,智翔金泰和精准生物等企业多个产品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罗莉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研发实力稳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2022年,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创新药械创制和产业化。在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的指导支持下,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于今年6月成立,旨在进一步整合我市医药产业链资源,破壁跨界,加速实现重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大力提升研发能力,培育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市上市医药企业达15家,高新技术企业271家,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均为医药企业,拥有智飞生物、博腾制药、智翔金泰、精准生物、中元汇吉、山外山、西山科技等一批创新骨干企业。近两年来,我市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共支持生物医药项目65个,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6亿元。

罗莉介绍,除了于8月20日完成注册审批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外,预计未来每年我市都有1-2款创新药将注册上市。

同时,重庆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研发平台,逐步搭建起了从药物筛选到量产上市涵盖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目前,重庆建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0余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拥有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金凤实验室、重庆市临床研究中心、美莱德、博腾制药、柳江医药、都创医药、重庆市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创新药械转化服务平台,产业创新发展支撑得到有效强化。

我市建成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果库

已收集成果184项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系列政策,在资金、项目、人才、转化等方面强化生物医药发展保障,并建成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果库,已收集相关成果184项。

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介绍,目前,市财政支持医学科技投入每年增加至1亿元,全市医疗机构每年投入科研经费已超过13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积极组织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上半年吸引了全国30余家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相关活动,成功对接科研成果转化案例7例。

此外,我市采取多项举措,推进创新药使用,保障患者用到更多新药、好药。我市积极促进医疗机构根据自身诊疗范围和特色合理配备药品,医疗机构的《院内药品供应目录》品规总数不再限制。同时,我市将合理使用的创新药单列,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次均费用等考核指标;组织专家编制创新药合理使用指南,指导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药;要求驻科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使用创新药加强药学服务;建立市级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中心,对患者使用创新药后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分析,加强创新药在临床使用的实践和反馈。

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创新药临床使用可及性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创新药的机构数较2020年增加90%、金额增加203%。

我市上市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不到2年

重庆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医保局建立了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提高了上市新药进入医保的成功率,我市上市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等待时间从过去的平均5年缩短至不到2年,有的新药上市仅半年就被纳入医保目录。

市医保局副局长吴良和介绍,在此基础上,我市对纳入医保目录的国家谈判药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双通道”管理机制,原来主要在大型医院供应的医保谈判药品,可以在医保定点药店销售并纳入报销,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

同时,我市开通创新药械挂网交易专区,优化采购挂网流程,简化企业申报资料,让企业在最短

时限内完成产品注册、申报和挂网销售,并鼓励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我市企业产品。

我市还依托重庆药交所“全国医药集中采购示范平台”,持续为医药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

全周期的一站式医药交易采购服务。

重庆已拥有市级及以上

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97个

“我市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市级及以上各类相关科技创新平台19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紧扣“416”科技创新布局,紧密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国际生物城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并取得较好成效,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我市聚力打造标志性高能级科创平台,目前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市级及以上各类相关科技创新平台19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比如重庆国际生物城生物城打造了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这一高能级创新平台,涵盖了国际先进的人类免疫力解码平台,强化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科技局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围绕抗体药物、免疫力解码、分子分型等重点方向,突破关键技术77项,催生生物医药研究领域产出一批重要原创成果。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赛立奇)获批上市,成为我国在银屑病治疗领域首个实现国产替代的1类生物新药;智翔金泰抗破伤风单抗GR2001注射液被国家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有望大幅降低破伤风死亡率;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新型重组全人源抗白细胞介素4-受体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的GR2102注射液也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宸安生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锐恩医药枸橼酸坦度螺酮片获批上市。

我市还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先后制定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双倍增”等政策文件,支持生物城打造高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综合医药产业集群。目前,生物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企业144家,其中

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重庆市第三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美莱德、兴泰濠上榜2024年重庆市瞪羚企业。

今年全市已有68个药品获批上市

同比增长100%

“今年全市已有68个药品获批上市,同比增长100%,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的52个。”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力介绍,近年来,市药监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作为,从顶层设计上构建“渝药创新生态链”,着力助推药品研发创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力支持医药产业发展,于8月20日完成注册审批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正是“渝药创新生态链”重点帮扶项目之一。

市药监局全力贯通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牵头召集了我市132家生物医药相关单位加入渝药创新生态链建设,构建创新技术、科研成果、临床资源、物料供需、人力资源以及产品转移、项目投资等信息交互平台,推动一批在研项目立项,进入临床,申报上市,目前已发布首批在研项目174个。

市药监局还开展定期调度和分级帮扶,变“企业找部门”为“部门找企业”,实行“研审联动、一企一策、提前介入、全程指导”,靠前提供受理、检验、审批、监管等药监“全链条”服务;建立常态化区县联络服务机制,110人的专业化联络员队伍为企业服务;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120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通办”,93.33%实现全程网办零跑动。

市药监局还与巴南区、大渡口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5个区共建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中心;支持智飞生物、太极集团、药友制药等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全程帮扶指导赛立奇、细胞治疗产品等创新药的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筛选8个疑难罕见病药物研究方向,推动医院和企业合作研发;推动重庆儿童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与全国头部企业开展研发合作。

(本组图片均由记者李雨恒摄)

编辑:李杜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