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秀镇专栏|学会照“镜子”
作者:官秀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09 16:04:10镜子是玻璃制成的生活用品,照镜子对于人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说是家常便饭。也许有人会问:照镜子是生活习惯,谁不会照镜子?还用得着学吗?回答是肯定的。照镜子也有学问,照镜子时间、角度、距离与心态不同,照出的结果却大有差别。
如何掌握照镜技巧?本文不去深论。笔者想说的是,从人们生活中“正衣冠”的物镜联想到照人灵魂之“无形镜”,即唐太宗所说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人镜”。
“人镜”比起玻璃物镜不仅更复杂,而且还多变。“人心如面”,千人千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管是作为照镜之人,还是作为“人镜”之人,都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如何“照镜”颇有讲究。若选错“镜子”或方法不对,其“照”的效果就会走样变形,甚至相反,弄不好还会误导,让自己走上人生歧途。因此,“学会照镜”,关系到人的前途命运,不可小觑,不能不学。
那么,如何“照镜”,怎样才能把“人之镜”照好用好,使之为自己人生添彩?依鄙人陋见,应在“勇于”“善于”和“齐贤”六个字上下功夫。
勇于,勇气也,即敢于用“人镜”照自己。我们常在报刊、影视中看到,有些人一旦毁了容,破了相,就对镜子产生恐惧症,害怕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同样,面对“人镜”,也不是个个乐于揽“镜”自照。有些人心上“蒙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或做了亏心事,有悖人性道德,不敢面对“人镜”,生怕自己原形毕露。更有官者,为官贪赃枉法,或尸位素餐,生怕“镜”前看见自己丑相,对“人镜”亦有恐惧感。还有人认为,照“人镜”是官人之事,与平民百姓无关,不愿拿“镜”自照,等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官与民,行走于世,难免“蒙尘沾土”。“尘”在哪里,“土”在何处?不照“人镜”是难以发现的。一个人要想去掉灵魂之“污垢”,做一个光鲜亮丽之人,就得有敢于照“镜”的勇气,不怕直面“蒙尘”灵魂,甚至变形的自己,不然永远都是“丑人”。
善于,方法也,即善于照“镜”,会照“镜子”。如何用好“人镜”,关系到“照”,即“镜”中自身形象的真伪以及“照”的效果。首先是选“镜”。物镜有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哈哈镜,镜子不同成像有别。同样,“人镜”也有多种。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锋也有后进者和随大流者,选什么“镜”来照自己,效果大不一样。选君子、贤人、好人、先锋为镜,照出的是差距,带来的是激励和正能量。若选小人或平庸之人为镜,照出的是一或夜郎自大,自我感觉良好,一或同流之人,带来的是负能量。作为上进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为官之人,应选遵纪守法者、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为镜,这样才能照出差距,看到不足,避免夜郎自大,为自己前行点亮明灯,充值人生向好向上的正能量。其次是认真。心怀诚意和真心。照“镜”时要去掉彩妆,素颜朝天,全方位地照,不留盲区死角,不“一闪而过”,更不能作秀。照镜不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照镜时既要看到自己光鲜的地方,也要看到自己的“斑点”“疮疤”,甚至丑陋之处,这样才能照出自己的本真。再次是反照。即以人生失败者、为官落马者为镜反照自己,见不贤而内省,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思齐,即见贤思齐。人们照物镜是为了正衣冠,擦洗修饰脸面,梳妆打扮,以光鲜亮丽的形象示人。照“人镜”亦然。照“镜”人“照镜”不是为了掩盖问题、美化不足,而是通过“照”,察看到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与“镜” 中人(贤人、圣人、君子、先进人物、党纪国法)的差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继而“提针引线”,缝补灵魂中的破漏,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墨子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人生在世,不管为官还是为民,都应学会“镜于人”。作为官者,“镜于人”,“吾日三省吾身”,扫尘垢,祛弊病,防微杜渐,才能德以配位,行稳致远。作为民者,“镜于人”,可提高自己人生格局,做一个有修养有公德之人,活出人生精彩。
编辑:熊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