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立峰专栏|南川往事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10 13:30:14

记不清来南川多少次了。但我依稀记得,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在南川体验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玩雪,第一次漂流,第一次摘瓜,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听音乐会……南川,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一转眼间,孩子都读初中了,长成大小伙了,比妈妈的个头还高。如今回望往事,内心泛起幸福的涟漪,清凉感涌上心头,足以从容流火的夏天。

山王坪,未被辜负的时光

山王坪——黔渝交界处的一片原始森林,一处喀斯特公园,一个天然露营地。

有一年盛夏,朋友相约,来此避暑。

在上山、下山的盘山公路上,层林叠翠,红房青瓦,原始森林,金色田园,炊烟人间,纷纷闯入眼帘。当车子驶上高高的山冈,远山含烟,夕阳正浓,光影万变,如行天路。崎岖的山道,原始的森林,让我们过足了越野的乐趣。

是夜,我们在山上露营。几家人围坐一起,在如水的月光下,大人们聊天,孩子们嬉戏。简单的冷餐,冰凉的啤酒,直到深夜,才心满意足地睡去。

山间的清凉令人恍若隔世,一点一滴都是妙不可言的回忆。

清晨,徒步在山林小道,阳光努力地穿过密林,洒下强劲的折子光束,让柔弱的小草生机勃勃,让带着露珠的树叶闪闪发光。那份新绿,过目难忘。

林下,是三三五五帐篷,是城里人携一家老小,弃车别屋,来此露营。像山风一样自由,像飞鸟一样驻足,尽享山间的清凉,醉在清晨的氧吧中。

一首诗在这时击中了我——晨起登山径,鸟语入林深。忽闻鼾声至,原是露营人。

每年这个季节,浩浩荡荡的避暑大军都会占据重庆周边的大小山头。这是独属于重庆人的夏日记忆。

山王坪,便是其中最近的露营地之一。

在酷暑难耐的时候,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定是这山间的美好,旅行的记忆,无尽的爱。更多的时候,我们像一个成年的蚕,把自己包裹起来,抱紧了安全,也锁住了快乐。其实,快乐一直在我们内心里,我们需要的是把它唤醒,并且始终如一地乐观向上。我们坚信,有一天,毛毛虫会破茧成蝶。

旅行,给了我们重启心中欢乐的良机。旅行的过程,便是把阳光、快乐、爱等一切的美好,统统打包入囊,将心中的乐园打理得更好,直到诗意的花朵訇然绽放。

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在山王坪,人们没有辜负时光,山王坪也没有辜负每一个远道到来的人。

青春,真的不见了呀

依然是2016年。这一次去南川,是为了听金佛山之夜演唱会。我不追星,只是朋友相约,以避暑之名。

从金佛山下道,流云横在山头,如同白色的围巾,又如同棉花糖一般。心情瞬间大好。蓝天白云,气候变凉,这才是对旅途最好的馈赠。

来不及吃晚饭,顺道买些小零食,直奔天星小镇会场。一路车流,人山人海。

刚进会场,天空中乌云来袭,偶有零星雨珠,给即将开始的演唱会蒙上了阴影。我不禁担心,难道要在雨中听一场演唱会?既来之,则安之。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管风雨如何,都要听完一场演唱会,以祭奠渐行渐远的青春,以找回当年的不羁的心。

朋友买来雨衣。露天演唱会没有座位,观众全都站着听。我们索性席地而坐,边聊边等,静候开场。

群山环抱,乌云压顶,在充满严肃的氛围中,演唱会开始了。演员们一个一个登场,卖力地唱出自己心中最好的声音,陌生的歌名,陌生的旋律,闻所未闻。台下,90后、00后们尽情尖叫,配合互动,呐喊声响彻山谷,让这个清凉的夏夜充满火热的气氛,空气中流淌着青春的荷尔蒙。听得出,她们都很年轻,包括声音。几米之外的我们,都很安静,淡淡地笑着。

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来听演唱会。年龄渐长,人渐沉稳,休闲时光多留给了家人和孩子,无忧无虑的青春正在下一代身上肆意滋长。如果不是朋友邀请,也许都想不起,还有一场山中的演唱会。

担心的雨终究没有下,心中的忧愁转为惊喜,老天真是给力。转身望去,密密麻麻的人头之上,圆圆的明月爬上山头,它也来看我们的这场演唱会了。

朋友肩背60斤的孩子坚持站了两三个小时,让我们看到一名父亲的耐心和责任。孩子尽兴了、开心了,就是此行最大的收获。站得久了,腿受不了,索性远离人群,席地而坐,透过疏林,打望不远处的歌舞升平。

此时才发觉,岁月如歌。周围,是吆五喝六席地而坐聚餐的人,把酒听歌,把日子过得简单而又诗意。还有成片的帐篷,在大树下,在车顶上,旁边的烧烤架烟雾缭绕,不时有欢声笑语传入耳中。

在这个夏日的午夜,山风清凉,歌声嘹亮,心灵像月光一样明亮,心情像夜空一样澄清。

我们若有所失,也若有所得。我们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我们的过去。我们在大叔们身上,看到了我们的未来。

不同年纪,有不同的活法。青春常在,当然好,一切充满活力。青春不再,也很好,一样自由自在。人,心灵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在还未结束的演唱会歌声里,和朋友相约离场,再次路过烧烤、露营的大军,近距离感受不同度夏的方式,投去我们羡慕的目光。

走出声光电营造的梦幻舞台,走出青春不再的感伤,走进属于自己的平和中年。

抬头望去,漫天星光。

老刘其人

“老刘,我们又来摘西瓜了,还记得吗?”

“哦,就是上次拍照的嘛!”

一脸黝黑、身体健硕的老刘坐在大观下高速的马路牙子边,满面笑容,热情憨厚,看上去有五六十岁。身边,摆着几个大西瓜和几个小西瓜。这与我们第一次相见时截然不同。

见我盯着一堆瓜娃子,老刘说,“这是二茬瓜,个头小,品相不好,再过一周就罢园了。”

“好吃吗?”我问。

“搞一哈(试一下)嘛!”

老刘随即杀开一个,红色的瓤,在酷热的空气中格外诱人。吃起来,还是熟悉的味道。

2016年,再次绕道此地,赶上采瓜季的末班车,看来不虚此行。于是,跟着老刘,到瓜棚再摘上几个。

一路上,老刘讲述着他的故事。

种瓜已经15年了,今年租了8亩地,亩收入上万元。

走进西瓜地,成片的大棚有序排列,周围被李子树、玉米地和一条小河环绕,不远处就是南川大观镇铁桥村五组。一片白云浮在山顶,状如山东地图。一路上,田园生机勃勃,李子、玉米、豆角果实累累。

地头,一座临时搭建的瓜棚高出地面,这就是老刘的宿舍。夜晚,他要陪伴这些正在成长中的西瓜,如同陪伴自己的孩子。

老刘说,大棚虽然造价高,但可以确保温度。今年雨水多,干燥、炎热的环境有助于提升西瓜的品质,提高含糖量,吃起来就甜,口感更好。

在西瓜地中间,老刘还种了豆角、茄子、丝瓜、藤藤菜,除了自己吃以外,多的都送给了客人。

走进大棚,才觉得气温骤升,里面如同蒸笼,热得人受不了。而早已习惯了的老刘,熟练地帮忙挑选西瓜。有时候,看上去挺大的瓜,用手拍,用指敲,都看不出所以然,老刘却一眼就看出,还没有熟。多年的经验锻炼了火眼金睛。为了让客人体验采摘之乐,老刘选好后,会让客人自己摘。摘瓜并非看上去那么轻松,瓜蒂很结实,需要用巧力,还不能蛮拉,否则容易拉断瓜藤。客人常把西瓜从蒂部摘下,老刘则习惯带一截瓜藤,说这样保鲜得更久。

小孩子跟在其后,乐不可支,跃跃欲试。趁老刘选瓜的间隙,在大人指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摘下一个。老刘看后说,“还没熟,送给你玩。”

自摘自种的西瓜,3元一斤,新鲜美味,入口难忘。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好东西,不是靠广告,入口即见分晓。于是,便常有外地人人未到,电话先打给老刘,预约采瓜。

老刘说,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回头客。他用西瓜的品质、真诚的态度征服了客人的心,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犹记得第一次见老刘,是在马鞭草盛放的季节。下了高速不久,路边紫色的马鞭草吸引了我。停车拍照间隙,老刘走上前说,“去西瓜地拍吧,就在前面不远,买不买没关系。”

相对于花,孩子显然对西瓜更感兴趣,于是欣然而至。走过花海,过了小桥,穿过李树林,便来到老刘的瓜地。那是孩子第一次采瓜。西瓜的味道像极了小时候。

临走,老刘把采摘的豆角、茄子、丝瓜、藤藤草给自己留了一点,其余全部装了袋子,坚决而又热情地送给了我。挥别一脸青铜色的老刘,重新融入都市的车水马龙。大都市繁华如梦,田园情却刻在心底。

每每记起,我都仿佛在老刘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未来。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