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吐祥镇“三驱并进”做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文章
作者:李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12 08:50:15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积极探索由村集体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攻坚破题,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有效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2023年,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1.85万元;2024年上半年,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超495.4万元,预计全年将达750万元;全镇上半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增至90.4%,5个村收入超30万元,响水村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整体壮大、强村凸显的良好局面。
“政策牵引”靠前发力,打造集体经济发展“倍增器”。一是强组织促落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包村督导、支部书记全面负责”的责任链条,同时将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等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确保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发展成效等村情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研究规划发展方向,全镇无集体经营收益的“空壳村”和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实现清零。二是强支撑促发展。强化资金支撑,采取“打捆经济”经营理念,推进整合试点工作,将资金“打捆”办大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50万元支持石笋葡萄、燕子羊肚菌、槽兴荷兰豆等特色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推广致富能人型党员“传帮带”模式,鼓励致富能人协助制定产业科学发展计划,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141人,其中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472人。三是强监管促提升。紧盯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制定印发《吐祥镇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制度》《吐祥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等六大突出问题展开集中排查整治,切实保护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
“资源聚优”加速成势,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地基石”。一是“变废为宝”盘活闲置资产。探索将闲置资产转化为产业资源,实行产业化改造优先、出租售卖置后的处置模式,转化改建一批种植基地、肉兔农场、共富工坊。燕子村引进成都金堂县佳通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羊肚菌产业,改建废弃荷塘500亩为羊肚菌种植基地,5年流转分红收益可达100万元。石笋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对闲置民房实施风貌改造,现已发展特色民宿15家、农家乐23家。二是“拓土开荒”盘活土地资源。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图斑“一时整改”向产业“长期兴旺”转变。槽兴村引进青海湟源盛鑫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土地流转、集体托管、公司运营相结合的“大托管”模式,昔日200余亩“撂荒地”经“非农化”整改后化为“金土地”,耕地资源得到有效盘活。与三峡之巅林投公司合作,流转11个村10万亩林地,村集体年收益可达100万元,村民分红总额可达400万元。三是“合资共营”盘活存量资金。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联村共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推行一村“主建主管”、多村“合股联营”模式。由13个村合投280万元,在白蜡村建设的7间存储冻库,年收益可达7万元;由14个村在响水村投资合营的生猪养殖场,年均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
“分类施策”面上开花,延展集体经济发展“操作臂”。一是“中介式”服务。发挥乡村熟人社会优势,推动村集体经济居间服务,迎合资本融入新需求。纸坊村、槽兴村、大河村与联通公司合作探索“业务中介”模式,村集体为公司业务开展充当“中间人”,公司在村营收向村集体分成。二是“公司化”运作。燕子村试行“村民+集体+企业”劳务服务公司化运行模式,组建劳工队伍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至20000元不等。三是“造血式”经营。深化拓展“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夯实利益联结机制,把村民的土地林地经营权、闲散资金等折股量化、化零为整,鼓励土地连片分包、村民自主参与,加快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和脱贫群众收入“双倍增”。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