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行走在山乡的“120”

—— 记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龙源村村医黄凤

作者:游凤 隆太良 龙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23 16:50:20

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妙手,抚慰世间疾苦;一颗仁心,驱散千般病痛。乡村医生,是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接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守护之责。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龙源村沿河卫生室,黄凤坚守了整整20年,用生命守护2700多名村民的生命健康,老百姓亲切称他为随叫随到的“120”。

一大早,沿河卫生室来了十多名病人。黄凤忙着给大家搭脉、听诊、测血压,对症用药,忙得满头大汗,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这种工作状态,他早习以为常。

问及为什么从医,黄凤回答得云淡风轻。“我父亲是乡卫生院的医生,从小受他影响,我也喜欢学医。”父亲用一言一行,教会黄凤从骨子里尊重病人、疼惜病人。

59岁的黄凤是龙源村沿河组人,1986年从石柱卫校毕业后,先后在原官田乡卫生院、中益乡卫生院工作了15年。“龙源村地处武陵山深处,以前不通公路,村民想出去一趟都难。很多人生病了就在家里硬撑,有的人拖着拖着就去世了。”乡亲看病的苦,黄凤一直记在心里。2004年,他辞去工作回村开起了卫生室。从那以后,他就再没“挪过窝”,一转眼就是20年。

“每天早上6点开门,只要有病人,再晚也不下班。”20年来,黄凤从未食言。除了日常坐诊,他还是这大山里的“120”。“只要病人需要,随呼随到,病情不等人,不能耽误最佳诊治时间。”作为一名医生,黄凤深知分秒必争的意义。他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看病的身影成了大山里的一道“风景线”。

有时回到家,刚端起饭碗,还没来得及吃就接到电话,连忙出门;有时半夜熟睡中,打来电话,便赶紧起床出诊。一个医药箱、一件白大褂、一辆摩托车,黄凤在大山间奔走,爬坡上坎、敲门入户,接送病人、上门送医。7000多个日夜,他和村民相处得胜似亲人。

今年82岁的谭登桂,十多年前在黄连地干活时,突然呼吸困难、喘不过气。一个电话,黄凤疾驰而去,第一时间确诊病情,挽救了她的生命。“发作的时候,气都喘不过来,每次都是打电话喊黄医生到家里来看病。”十几年来,谭登桂的哮喘时而半夜发作,而每一次,都有她的“120”守护。

在龙源村,像谭登桂一样的老人甚至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大病小痛在所难免。沿河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但黄凤总能在关键时刻,准确判断病情,帮助患者及时就医。

“早上起床,突然手脚无力,自己裤子都穿不上。”6年前突发中风的情形,陈玉兰记忆犹新。当时,黄凤第一时间凭借精湛医术,及时正确判断她是脑梗引发的中风。“黄医生给我女儿说,必须马上送到县医院才行。”当天,陈玉兰到达县医院后立即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经过20多天的治疗,病情才好转。

出院后,陈玉兰回到村里,在卫生室旁边租了房子,坚持让黄凤开展针灸治疗。谈话间,陈玉兰举起手,示意记者看她的手脚已经可以灵活伸曲。“现在自己煮饭吃、在园子里种点菜、接送孙娃上学,都没有问题了。”陈玉兰说。

多年的乡村医生经历,黄凤总结出一套乡村全科诊治经验,自学考取全科医学专业资格证书。

“村里的老人因为干活劳累、长期饮食不规律,很多都有慢性胃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炎等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就医成本,效果还不错。”黄凤告诉记者。

在黄凤的卫生室,诊疗区、治疗区、中药柜、西药房等一应俱全。中西医结合诊疗已经成为黄凤的“绝活”,救病人于危急,守护村民健康。

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医者仁心、敬佑生命。黄凤的坚持和付出,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医术精湛、倾情服务,治疗疾病、安抚心情,他是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舍小家顾大家,随叫随到、上门服务,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凤守护村民,村民依赖黄凤。”龙源村党支部书记黄玉国毫不吝啬对黄凤的夸赞。

编辑:吴曼祯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