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百名基层书记话基层治理|王加维:“三老”变“三新”,用心用情用力托举社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24 16:38:14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街道位于北碚老城中心城区,是典型的“三老”街道——老小区多、老街区多、老年人多。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加维介绍,近年来,街道党工委聚焦街道“三老”实际,扎实开展“老城不老·向新而生”提质行动,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中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实现“三老”变“三新”。

点单式改造,改出老小区新模样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更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

“要想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满意,那就必须改到群众心坎上。”王加维说。

天生街道劳动村片区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小区位于山坡之上,地势落差较大,阶梯多且陡,1300多名居民一半多是老年人。居民多次反映,希望政府能够帮助解决该片区老年人及残疾人无障碍通行问题。2022年,街道党工委积极争取将劳动村片区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并向设计单位提出了无障碍通行诉求。

设计单位前后勘察了半个月,最终提出修建直升电梯方案:在劳动村121号旁修建电梯,同步修建连廊连接电梯与居民楼,便可实现居民无障碍通行。方案有了,但修建电梯涉及的用地权属、强电改迁、维护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街道党工委面前。

“不知道怎么办,那就问群众。”王加维说,街道党工委立即组织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强弱电管线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议电梯修不修、如何修、修了谁来管等一系列问题,经过为期1年多、20余次的沟通协商,最终顺利通过了修建方案,就“引入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电梯”“每人每月缴纳5元管理费”等后期管理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23年11月,公共电梯建成投入使用,居民们盼了5年的无障碍通行问题得以解决,大家纷纷点赞。

“过去从街上爬坡回家,得上70多级台阶。我老伴膝关节不好,即使扶着她也上不了这么高的台阶,只能常年窝在家里。”居住在劳动村的居民牟强说,“现在公共电梯修好了,再也不用费劲爬楼梯了,这次改造真的是改到我们心坎里了”。

“之前我们还担心收不了费,需要街道党工委兜底管,但现在居民都自觉缴费,基本能够平衡电梯管护费了。”王加维开心地说。

劳动村片区改造就是天生街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共改造了26个老旧小区、192幢楼栋,惠及4296户居民。街道党工委实施点单式改造,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改造全过程,改造综合满意度超95%。

共建式焕新,激发老街区新活力

天生街道不仅是典型的老街道,还是典型的校园街区。辖区除了有西南大学,还有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超6.5万人。面对消费外溢突出、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困境,如何将本地消费留在天生,如何发挥青年群体活力助力老街区重焕新生,街道党工委也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商家们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抱团作战,才能实现共赢。”王加维说。

为凝聚街区合力,街道党工委一方面强化商圈党建联盟建设,构建“街道+商圈+社会组织+非公企业”治理体系,挖掘深化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建设“碚暖心”驿站延伸基层党群服务触角,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街区力量。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惠”模式,积极对接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等部门,联动三大商圈,合力打造“相约天生,夜享芳华”夜经济文化节、“天生有你,天生不凡”北碚城市青年文化生活节、“碚儿有福·天生讨彩”北碚青年传统文化生活节等品牌活动,制作“碚好玩·最天生”美食地图,充分释放天生城市魅力、发挥青年消费潜力,绽放老城不老新活力。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第二届北碚城市青年文化生活节,相比去年参与活动的商家更多,活动辐射的面更广。我们将活动安排、活动形式、商家优惠瞄准青年群体,相信活动效果会更好”。王加维信心十足地说。

今年上半年,街道实现GDP46.6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总量39.76亿元,市场主体培育新增1000余家,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三大商圈联合开展活动5次,吸引消费人群累计超30万人次。

菜单式服务,绘就老年人新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为提高老年群体服务水平,天生街道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建成全区首个智慧养老社区体验站。同时,依托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创新建立老年服务“三张清单”——老年群体高频事项清单、老年群体台账清单、老年群体服务清单,坚持“网格+为老服务”模式,以“菜单式”服务方式,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体检、文化娱乐、法律援助、文明提升等活动,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精细化。

龙溪路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在巡查楼院时,嘉陵村99号居民寻求帮助,家有老人行动不便,希望社区能够上门进行养老待遇认证。网格员立即上报事件到基层智治平台,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安排社区工作者上门采集认证,半小时解决了居民需求。

上门核采认证的事情看似简单,但背后是街道、社区、网格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的共同努力。

“针对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需要重点关注的老年群体,我们探索形成了‘133’工作法。王加维介绍,“1”即各个社区都建立了一本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人员台账;“3”即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落实“两日一次、一周一次、常态关注”三级分级管理制度;“3”即开展上门“开门问询、进门检查、出门上报”3件事行动。工作法的制定实施让辖区内的独居孤寡老人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真正做到了关注不漏一人、服务精准到位。

“不管是社区还是我们楼栋长都知道我是一个人,经常上门关心我,社区有活动的时候还会专门打电话让我参加,真的很贴心。”独居在新星路社区渝南花园小区的杨嬢嬢满脸笑意地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天生街道共举办健康义诊、免费体检、文艺汇演等活动60余场,上门服务关爱重点老年群体4400余人次,建设社区老年食堂2家,满足独居孤寡老人就近就餐需求,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老城不老、向新而生。老城要想真正实现重焕新生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一定可以做到!”王加维满怀信心地说。接下来,街道党工委将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不断激发老城基层治理新活力。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