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创新考核模式 激发改革源动力

作者:山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25 13:4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不可一蹴而就。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地方过于追求改革成果的展示,在亮点成效上设置考核指标;有的地方改革简报、要情、典型案例“一箩筐”,考核全靠“文字凑、材料装”。

考核作为推动落实改革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重要手段,一旦指向发生偏差,必然会引发改革创新的实质性偏离。创新考核模式,跳出各种“怪圈”,才能更好调动基层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激发改革源动力。

跳出“认知圈”。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中梗阻”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实践反复探索、逐步演进、不断深化。各地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阶段性规律,不能以片面的认知,强制以考核推动基层改革“朝种夕收”,要坚持导向正确,系统分析改革规律的客观性、制度机制的规定性、治理实践的多样性,精准掌握基层改革的操作性、实践性,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健全考核结构、评价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

跳出“形式圈”。考核作为正向激励的手段和过程,要避免流于形式,重点从考核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考核导向更加明确。要着力在指标、事项上聚焦聚力,把握好基本的“限度”。要做好权衡,突出侧重点,分类制定考核评价维度,在改革落实、改革探索、改革成效等方面细化指标,在各个阶段优化考核占比,科学运用评价周期,提高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要聚力在考核中了解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抓好指导和整改工作,通过结果运用帮助基层优化改革的路径和举措。

跳出“文字圈”。要克服“材料为王”的依赖性,以实绩实效为主,材料文字为辅,突出改革举措是否发挥根本动力作用,是否形成可行性制度成果,是否看得见、摸得着,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掌握改革实际进度、具体成果,多让数据链接事例“说话”,减少不必要的文字材料;多到现场一线看成果,减少对台账的要求;多以群众感受评成效,减少繁杂的环节和步骤,发挥出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基层全身心投入到破解难题,推动改革中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


编辑:冯驿驭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