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参观古蔺“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随想

作者:李树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26 16:11:38

四渡赤水战役,书写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被美国作家哈里森赞誉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古蔺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红军三进古蔺,两渡赤水河,历时54天,在古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019年,我逐梦到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古镇参观了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对“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印象极为深刻。展厅介绍“机要工作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通过在赤水河两岸往返迂回穿插,声东击西,以高度战略机动调动国民党军,突破敌人重兵围堵。作为四渡赤水的情报指挥中心——“红军机要室”,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此外,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的我党特工人员,千方百计将情报及时传递到红军总部,同样功不可没!

展厅文字介绍:徐向前元帅曾就四渡赤水战役谈过一次话,他说:“毛主席用兵确有过人之处,但他也是以情报作基础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时,中央负责情报工作的是总理、伯承、剑英、克农和陈赓、曾希圣、王诤等,对敌情了如指掌。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我们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因此,我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根据《长征途中,中央及红军总部对下发文电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中规定:“电台由红军总参谋长掌握,要害部门随首长行动,除主管首长外,禁止一切人员与机要科人员来往。”这说明在遵义会议之前,博古、李德等人是掌控着红军最高军事情报的,但他们不会用、用不好,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1934年12月1日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广大干部和战士对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表示强烈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军事行动。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机要人员提供的情报,以其慧眼认真研究分析情报信息,去芜存精、去伪存真,并以其非凡的勇气,运筹帷幄,作出正确判断,挫败了蒋介石妄想围歼红军的图谋。

参观古蔺“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 ,让我明白机要工作对军事指挥者起着重要作用,但绝不能将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战役取得的伟大胜利仅归功于机要情报,进而否定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伟人的事迹启迪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只要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一点,格局放大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多保持一点耐心,多预留一点空间,跳出一域看全局,抱持冷眼看热点,掰开表皮看实质,或许就能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重庆社会科学院卢向虎研究员曾对我说:“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对你怎么样,而要看他对别人怎么样。因为他对你好,有可能是他有求于你,而这种好可能是不真实的。”对此,我感同身受。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问题要将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规律。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拓宽信息来源,打破信息茧房,才能看到问题全景,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干扰,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要充分考虑问题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实质。要时刻保持质疑与反思的精神,对自己的观点、理由、结论也要保持必要的审视和警醒。

(本文作者系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纪委副书记)


编辑:杨士达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