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纪行|“蟹”逅丰收
作者:汪茂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27 13:54:15一道闪电劈开灰色天空,倾盆大雨“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车窗。9月11日上午9时,记者正行驶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桃坡村蜿蜒的水泥村道上,前往二组组长秦家兴的家中。
秦家兴的家是一栋土家族木质瓦房,夹在两栋新盖的水泥房之间,滂沱雨水沿着长满青苔的屋檐如注而下。秦家兴抱着年幼的孩子笑着伸手触碰雨水,说:“终于下雨了,大闸蟹可以再脱一次壳。”
大闸蟹,就养在秦家兴院门前养殖基地的水塘里。在酉阳高山上养大闸蟹,还能增收,是土生土长的秦家兴不敢想的事儿,如今却成为现实。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实,秦家兴家院门前曾经并非一池水塘,而是一方贫瘠的土地。他的祖父母靠着在这方土地上务农,将儿孙拉扯大。秦家兴回忆,20世纪80年代,桃坡村还未改名,叫赤土村,因丹霞地貌土地收成不佳,又多有洪涝水灾,是个远近闻名的“烂沟子”。
“烂沟子种什么、养什么都不行”是那时候流行的一句话。被大山包围的村民,只能靠山吃山、靠天喝水。儿时秦家兴最幸福的事,便是每个月走2个小时山路到小河区(现小河镇)集镇上吃上一碗面。
20世纪90年代,赤土村的青壮年纷纷离开家乡、外出务工。16岁的秦家兴选择了参军,退役后辗转前往沿海地区打工,但是他的心从未离开故乡。“我从来没想过留在外面,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回去,那村里就真的没有人了。”秦家兴说。
2012年,过了而立之年的秦家兴回到家乡,但赤土村依旧没能找到支撑全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种水稻、种柚子、种脐橙……村干部和群众几乎将能尝试的产业都试了,但均未形成规模效应。彼时,村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匮乏,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没硬化道路就修路,没电网就牵线,脱贫攻坚期间,小河镇党委、政府带着群众一起干,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赤土村也更名为桃坡村,但依旧没能找到支撑全村发展的核心产业。
像桃坡村这样土地资源较差的高山村在酉阳不是个例,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改变局面?2010年起,重庆酉阳与山东东营开展东西协作,随着协作不断深入,2018年,双方提出可否将东营市的特产黄河口大闸蟹引入酉阳进行高山养殖。
此后,两地邀请专家共同开展调研,发现酉阳不少高山村水资源丰富,水温也十分适宜大闸蟹生长,四周有浅丘、林环水绕的桃坡村便是其中之一。
对于桃坡村村民来说,高山养殖大闸蟹是闻所未闻,绝大多数村民都不看好。但秦家兴想试一试。2021年,他自掏腰包2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做起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高山也能养出大闸蟹
养大闸蟹,首先需要足够面积的水塘用于活水养殖。修建水塘意味着需要流转村民的土地,问题在于无人看好这个项目。
“在大家的印象中,养殖大闸蟹都是在沿海和湖泊地区,没听过高山养殖的成功案例,谁又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做赔钱买卖呢?”秦家兴说,尽管当地党委、政府投入资金大力支持产业发展,但村民不“买账”,一切都无从谈起。
“大家都在外打过工,见过好日子是什么样的,想要发展就要有思路。”秦家兴和桃坡村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不仅如此,村党支部还承诺村民每亩地每年能有200元流转费加300元分红,先打款再签约,让村民无后顾之忧。就这样,317亩地被流转出来用于修建养殖基地。
世代在高山上讨生活的桃坡村人,此前搞水产养殖多是个人散养,要进行规模化大闸蟹养殖,没有技术支持要走不少弯路。小河镇党委书记张小化想到在酉阳待了十余年的宫祥水,于是邀请这位在天津有着丰富水产养殖经验的老手来助秦家兴一臂之力。
接到邀请,年过六旬的宫祥水孤身一人来到桃坡村,租了间房子住了下来。妻女不理解,他说:“在酉阳这么多年,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干部群众想方设法奔好日子的努力,我既然有这方面知识,就希望能帮上忙。”
2022年4月,挖塘蓄水。5月,投入20万只优质蟹苗。秦家兴、宫祥水和村干部盼着大闸蟹的第一次脱壳。
脱壳,意味着大闸蟹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蟹苗经过5-6次脱壳后,重量达到3-4两以上,便可出货。但他们等来的不是脱壳的惊喜,而是一次次沉重打击。
2022年5月28日,一场暴雨引发洪灾,冲垮了养殖基地的堤坝和防爬网。沟渠道路上蟹苗四散,一些已经没有了生气。秦家兴、宫祥水和镇村干部穿着胶鞋,打着雨伞,小心翼翼地把一只只幸存的大闸蟹救回水塘。
为减少损失,村里开始优化基础设施,分批次巩固加高堤坝,重购防爬网。但就在几天后,又一场洪灾来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经粗略估计,两次洪灾共损失了12万只蟹苗。
“2022年上半年雨水太多,下半年又干旱。”秦家兴说,这就是发展农业的不易。如何翻塘、如何选用水草、如何防止鸟类猎食、如何把握脱壳时机,门门道道都是学问。
为此,酉阳县党委、政府从山东派请十余名养殖专家,到酉阳帮助秦家兴这样的养殖门外汉熟悉技术,并形成长效机制。硬件方面,桃坡村将原本1.5米的田坎拓宽至2.5米,将堤坝筑高60厘米,再从5公里外的水源牵引水管,保障干旱时节的活水供应,还购买了增氧设备等。
很快,来到了验证成果的时节——中秋。秦家兴和宫祥水从田里用捕捞网捞出一兜大闸蟹,虽然普遍个头只有4两,但金灿灿饱满的“顶壳肥”让他们欣喜万分。
面对高山养出的稀罕货,村里人又好奇又期待。秦家兴将大闸蟹送到镇上的食堂,免费蒸煮给大家品尝,谁料反馈平平。原来是村干部没有煮蟹的经验,导致食材没煮熟,味道欠佳。重新蒸煮过后的高山大闸蟹,香气四溢、味美甘甜,被一抢而光。
2022年的养蟹过程“风雨交加”,但桃坡村的干部群众用收获向所有人证明,高山是能养出大闸蟹的。
实现“山与海”的相连
“我在朋友圈看到桃坡村村干部在卖自产的大闸蟹。”在酉阳待了10年的浙江商人夏训康说,受好奇心驱使,去年中秋前夕,他来到桃坡村购蟹。
养殖基地里,防鸟线、防爬网、增氧设备一应俱全,让夏训康不敢相信,这竟是在酉阳的高山村里。更令他惊讶的是,桃坡村自产的大闸蟹口感甘甜,回味悠长,没有一点腥味。
与村干部交流后,夏训康得知了秦家兴和宫祥水过去一年养蟹的磕磕绊绊,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那个带着妻女变卖家产,不顾一切来到酉阳创业的自己。
“桃坡村当时卖蟹全靠朋友圈,如果有更好的销售渠道,我相信会卖得更好。”夏训康说,自己在酉阳做了多年黄酒生意,拥有系统的销售渠道,可以帮助桃坡村实现市场化销售。这样的想法与小河镇党委、政府一拍即合。
2023年3月,夏训康出资入股一起养蟹,他负责拓展销售渠道,宫祥水负责提供技术,秦家兴负责巡塘、安保等工作,让“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运行得更加顺畅。
为便于公蟹母蟹分开销售,基地建起了暂养池;为帮助蟹黄生长,基地为大闸蟹购入了足量南瓜、玉米等口粮;为防止鸟类捕猎,原本的防鸟器升级为水上防鸟线……在秦家兴等人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蟹高峰的务工队伍中,期待着秋日的丰收。
从5月起,大闸蟹开始第一次脱壳,直到2023年中秋节后,大闸蟹便长得膏肥黄满。秦家兴带着村民一起捕捞青背、白肚的大闸蟹,捆绳、打结,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一只大闸蟹能卖上30元,仅2023年,大闸蟹产业就给桃坡村带来了40余万元的纯利润。
同样喜笑颜开的还有酉阳其他乡镇养殖高山大闸蟹的村民。就在桃坡村以北60公里外的黑水镇黑水村,此前因缺少耕地资源,导致全村产业发展受限。2023年3月起,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带领村民加入高山养殖大闸蟹的行列,蟹苗在精心管护下长成了6两的“大个头”。
2023年底,酉阳成立酉阳桃花源高山大闸蟹品牌,进行统一包装,让高山产的大闸蟹走得更远。从在山里找出路,到通过高山养殖大闸蟹协作东西、联通山海,天南地北的人汇聚酉阳,又将酉阳产的大闸蟹送往全国,以此开辟出一条富含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径。
自 2021年以来,通过整合撂荒土地集中经营,酉阳累计投入鲁渝协作资金 2240余万元,在黑水镇、小河镇等 11个镇建成 17个稻蟹综合种养基地共计 3600余亩,发展“稻蟹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如今,全县年产大闸蟹可达100万只,年产值达2300万元,惠及农户2000户、6000余人。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桃坡村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再次喜迎丰收。
编辑: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