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碑(一)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09-30 10:34:46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命运一经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历史还将继续证明,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5年。

75年前的1949年,《人民日报》图文并茂大篇幅报道,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广场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军民载歌载舞,欢呼着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起立频频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蓦然间,万朵彩色礼花照亮天安门广场的夜空。祖国,在彻夜未眠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缕曙光。

欢声雷动、群情激昂;铭记历史、纪念先烈。举国上下尽情欢腾、欢庆、欢跃的时候,并没有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就义的英雄们。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式上,毛泽东主席用地道的湘音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与会者的掌声持续了五分多钟。

就在这次会上,有委员提议,应该在北平城的重要位置竖立一个纪念物,以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与会委员的响应。最后,全体一致通过一项“以本届全体会议名义设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亲往奠基”的重要决议。

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这是最终通过决议的法定程序。实际上在1949年7、8月间筹划开国大典、修整天安门广场的过程中,就已经涉及了建立纪念碑的酝酿和设想。

早在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来任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对“届时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制定了具体的方案”,且“相应成立了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1949年8月,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作出的“为迎接开国大典修整天安门广场的决议”提出,“广场规划主要是选定纪念碑和旗杆位置”。

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组织程序,在全体代表参加的大会之外,新政协还有主席团全体会议和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会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就是在主席团会议上作出的。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万象更新。巍峨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从这时起,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决议决定后,在酝酿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接踵而至。

首先是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地点。当时有多种意见,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更多的人主张建在天安门广场。

周恩来支持建在天安门广场上。他解释说,这里有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同时还是全国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因此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这里是最合适的。经过多次会议的充分讨论,与会代表的意见基本达成一致,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应该建在天安门广场上。为此,会议正式决议“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址确定了,更具体的问题又来了。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纪念碑应该建在广场的哪个方位哪个地方,又是众说纷纭。有的建议就放在前门楼上,有的认为应放在中华门以南,也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还有人提议拆除端门的城楼,将纪念碑兴建在端门的台基上。

对于这三个方案,毛主席觉得都不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说,把新建筑放在古建筑群中,总显得那么不伦不类。

这时,周恩来再次提议,纪念碑应该建在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旗座之南,也就是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这显然不是周恩来一时兴起的一时之想。为了选址,一连几天几次会议争执不休,这让行思坐想心细如发的他非常焦急。每天会后,他都要爬上天安门城楼环顾广场四周,揆情度理,揣摩斟酌纪念碑与天安门相互之间的远近和比例关系。

终于,他的这个提议再次获得了委员们的一致赞同,纪念碑就修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为了筹备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万年不遇的大喜事”,从领袖到各部门各团体各领域,多少人多少天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日理万机。

纪念碑的大体位置和具体方位处所都明确了,接下来提上日程的就是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9月29日晚8时,新政协主席团于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三项决议,其中第二项决议就是:决定于九月三十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前一天黄昏,三千多名首都各界群众和六百多名政协会议代表齐聚在天安门广场,奠基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新中国成立前夜,雄伟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却鸦雀无声,人们心潮起伏澎湃,心里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在那庄严肃穆的一刻,不约而同陷入了悲怆的回首和深深的哀思——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undefined

这篇碑文是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完成的。碑文回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所有斗争,也是为了深情纪念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每一位人民英雄。

三年是指从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上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篇载入史册的碑文明确了中国现代革命的起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观与历史观。

奠基仪式上,毛主席宣读完亲自撰写的这篇114个字的碑文,率先执锨铲土,与委员们一起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下纪念碑基石。

作为奠基仪式必不可少的这块厚重扁长方体奠基石碑,是北平琉璃厂镌碑处最后一位传人、最有名的碑文篆刻大师陈志敬夜以继日赶制,在5天之内镌刻完成的。

在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手写稿。彭真用钢笔写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落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立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毛主席用铅笔将彭真草拟文字修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是以国之名的深切缅怀,更是至高无上的深情致敬。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