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玖专栏|怒江行散记
作者:吴传玖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09 11:45:56一定要再去一次怒江,是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想法。不仅是因为向往这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二大峡谷中的那些奇异险绝、独具绚丽的峡谷风光,更是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当兵从军,守卫边防,度过了我七年的青春时光。
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怀旧情怀的驱使……
从昆明出发,过了不少的洞,再过风花雪月的大理风城下关,我们的车在大理州永平下了高速,驶入保山的瓦窑便转接到通达怒江州的怒江大道。这虽不是高速,但道路还算不错。因进出车辆不多,车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越走也就越有了快进入怒江峡谷的感觉,山越来越高,水越流越急,沟越来越深,一条澜沧江陪伴着我们前行。
我们终于在怒江边与这座大峡谷中的新城——一个以该地区土著民族傈僳族命名的自治州首府六库不期而遇了。或许是太多的记忆,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一直在搜索当年的那些过往,但影像却荡然无存了。三十多年后,这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驻足的怒江的西岸当年还基本是渺无人烟的荒野和蔗田,如今却已是大道笔直,绿树成林,鲜花四野,高楼林立的城郭。我在努力寻找当年那座在风雨飘摇中,横跨于波涛汹涌的怒江上的铁索桥,谁曾想它如今亦是踪影难觅,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直耸云天的钢筋水泥大桥。我们的车行进在宽广坚韧的桥面上,仿佛听见了那条正伴随我们前进着的大美怒江,在时代和岁月的变迁中,发出的那雄浑而激昂的歌唱……
在大都市生活久了的人们,总是想找一个幽雅僻静的小城,在那与纷繁喧闹隔世的青山绿水之间享受自然的陶醉与怡然。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贡山,这个以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聚居的偏远小城,就是我们此行的心仪之地了。
因是春节,大街上的门楼上挂满了红红绿绿的七色彩球,喜庆的对联。但街上的行人很少,更是显得边城宁静而悠闲。我们怀有极大的好奇,想一睹传说中独龙族纹面女人的模样,但所见不多的行人中的女孩,一个个都眉清目秀,透出如同红苹果一般润泽的、粉嫩的、喜盈盈的脸蛋儿。当地的朋友告诉我,纹面是旧时代的一种习俗,新时代已经不时兴了。听说一所敬老院还有几位纹过面的独龙族老人,我们想去拜访,但因她们都回到自己老家的寨子过节去了,自然亦无幸见到。朋友告诉我们历史上的独龙族就是一个弱小的民族,独龙族妇女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的贞操和生命就采取了纹面这种手段。说起这种纹面,着实令人惊心。也就是要把脸上的皮肉当作大图章的表层,用钻刀按着臆想的图案刻出纹路来。而且是妇女自己给自己刻的。她们先想好一个自己中意的图案,对着水塘,用炭头把这个图案淡淡地画到脸上,尔后取一枚骨针,在火上炙烤一阵,把针尖烤烫,就开始照着炭画的线条一路戳将下去,戳得满脸鲜血淋淋,在血迹还未干的时候,用一种叫“火神树”的汁液涂到脸上,这种墨绿色的汁液就永久地固定在创口之内了。纹面图案大都是这个氏族所崇拜的图腾。她们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要得到男人们的爱慕和尊崇。这种看似十分痛苦甚至近乎残酷的纹面方式一直在独龙族妇女中祖祖辈辈沿袭下来。我的一位好朋友,军旅作家尹瑞伟曾和我一起在怒江边防部队工作。他曾多次到独龙江采访,并专门写作了一部反映独龙族生活的中篇小说《纹面女人》。这部小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过强烈的反响。
独龙江是贡山独龙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镇。因地接边境,风光绮丽。所以早已是名声在外,成为不少游客争相往之的旅游胜地。然而要进独龙江却非易事。当年我在怒江当兵时,这里还没有车路,一道雄奇险峻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把它与外界几近阻绝。我曾经徒步翻山越岭,涉急流,过深涧,攀藤索,爬雪山,三天三夜,带着沉重如铅的、沾满了蚂蟥叮咬痕迹的、有些血淋淋的双腿进入到了独龙江。见到了长年坚守在此边防前哨的、誉满全军的、独龙江边防连的边防士兵们。那天他们正集中在一块山间平地上,举行拔河比赛。被选出来的士兵按班排建制,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立在拔河绳的两边,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当我的手接触到拔河绳时,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它不像平时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质地的拔河绳。向连队干部询问,才知道这是他们从原始森林中采回的一种当地人叫阿板白(傈僳语),我们叫构树的树皮自己加工制成的。为了丰富连队的文化体育活动,解决在当地买不到正规出售的拔河绳问题,连队派出了小分队到当地的原始森林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找到了这种能够制作拔河绳的材料。后来我以他们这些奇特险峻的经历为素材,写出了散文《一根拔河绳的故事》,发表在了当年的《体育报》上,这也是我的第一篇刊登在国家级的大报上的散文。我把这根不寻常的拔河绳誉为扎根绳、团结绳,以表达对独龙江连的边防军人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崇高精神的赞誉和崇敬。我一直把这篇稿件珍藏在身边,也一直把它作为为部队官兵服务的一个样品。
现在,我又重返当年连队的驻地时,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了驻军,但是那连队的老营房,那距离连队不远的小山坡上的座座烈士坟茔,仍然勾起我如诉如泣,如歌如诗般的记忆……
我肃然站立在烈士墓碑前,祭上我特意带去的香烟,水果和茅台酒,向那些为了保卫共和国神圣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奉献自己宝贵青春和生命的战友们深深地默哀致敬!愿他们在遥远的天堂安息!
我再一次从心中发出深情的询问,我当年战斗在独龙江连的战友们,你们现在在何方?!你们一切还好吗?!我是多么地想我们能够有机会,在独龙江,在这铁打的营盘——我们连队的老营房,我们曾经奉献了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地方再会啊!
编辑:李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