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智库|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作者:蒋成会 黄体浩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4-10-10 09:16:40

【导读】

●近年来,重庆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制度型开放的推进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对接,都表明重庆找准了国家战略布局中的自身定位。

●在准确把握“两大定位”内在要求的前提下,重庆要聚焦物流交通和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制度规则创新三个方面,把握通道、平台、经济、环境、制度等多种要素,积极探索内陆开放的新路径,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助力西部地区更广泛融入世界经济的背景下,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为国家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重庆力量。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对重庆工作成绩给予“六个新”的肯定勉励,赋予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部署提出“四项任务”,并就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明确“六个坚持”重要要求,为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提供根本指引,这在重庆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任务,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必答题。2024年5月24日,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召开。全会强调,要深刻把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目标体系,重点打造“六个区”。重点打造“六个区”,其中之一是“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以此次全会为基点,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快部署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要求更好发挥重庆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关键枢纽作用,加快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新机制,积极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体系,支撑带动西部地区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

准确把握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重庆优势”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不仅依托于其独特的区位地缘、产业资源与制度规则优势,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为重庆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重庆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制度型开放的推进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对接,都表明重庆找准了国家战略布局中的自身定位。

(一)从物流交通来看,重庆是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

“府会川蜀之众水,控瞿塘之上游”,“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依托于独特的山岭地势和川江走势,重庆具有天然水路交通运输优势。据相关文献记载,到了清代,重庆“兵民聚处、户口实繁”,并以转口贸易为首要城市职能,成为西部转口贸易中心。清乾隆年间《渝州简志》曾评价,“全蜀四塞之险,甲于天下。故渝城能守,坐安合会”。这一评价,充分彰显出重庆的地缘政治节点作用和交通要塞地位。

在近代,随着重庆正式开埠,重庆成为中国内陆最早的通商口岸。交通运输优势和地理优势凸显,水运业、航空业和陆路交通迅速发展,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尤其是东西向货物集散中心,大量外国商品通过重庆涌进内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航运业、公路运输业和航空业更是为其作为大后方中心提供了强劲支撑,是大后方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航运业方面,开辟新航道、改善航道条件、加强港口码头建设,奠定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第一大港、西南地区水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在公路运输业方面,省际交通迅速发展,特别是西南、西北方向与国际公路相连通,开辟了新的国际运输线。在航空业方面,开辟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建立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空中联系,重庆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航空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继承了历史上作为战略腹地的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使重庆的战略地位上升到新高度。以工业发展为契机,重庆的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发展。通过对交通航运项目进行新建扩建,重庆成为长江上游水陆交通枢纽,初步构建起立体交通格局,为其成为现代化交通枢纽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发展提速,先后成为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直辖市,重庆物流交通发展进入市场化与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完成西部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水、陆、空全面交通条件的重要城市,重庆实现了“水陆空”全面同步发展,构建起以长江及其支流水运为主导、各种运输方式俱全的交通运输体系。进入21世纪,重庆内陆开放的枢纽城市定位愈发明确。重庆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交通运输同步发展,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措施,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了物流效率,巩固了作为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地位,为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奠定了基础。

(二)从产业资源来看,重庆有多元配套的产业体系

重庆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在局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之下,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由此开启重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内迁工业企业建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三线建设”,使得一大批军工、重装、资源、能源等特大型企业在重庆布局,大量资金和工业领域技术型人才涌入重庆,对重庆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了重庆的工业水平,促进了重庆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在这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新时代以来,重庆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传统制造业持续升级,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而且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展现了其在全球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重庆的产业体系并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涉及多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种多元配套的产业体系,在提高重庆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同时,也为重庆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重庆的产业优势还体现在其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方面。因此,重庆的产业资源和多元配套的产业体系是其内陆开放优势的重要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全球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从制度规则来看,重庆是内外并进的开放高地

重庆在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这为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首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是重庆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成果。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成为开放枢纽。重庆自贸试验区通过“单一窗口”系统的建立、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实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

其次,重庆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方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重庆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贸易规则,推动海关程序简化。同时,重庆全力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深化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推动渝新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等方式取得众多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提供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对接国际贸易规则的典范。

再次,重庆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法治保障体系。一方面,重庆在涉外法律和涉外商事审判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如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成立重庆临空政策法律服务国际中心、设立外商投资“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签署《川渝自贸区法院合作共建协议》,初步构建了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另一方面,重庆通过制定或修订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措施,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推动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最后,重庆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效初显。从跨境融资来看,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金融服务模式和机制来看,重庆建立金融服务重大战略“树标对标”机制,建立“金融链长制”与“金融顾问制”,推动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金融服务国际合作平台来看,在重庆的多家西部地区地方法人银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起组建“金融服务联合体”,形成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着力点

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是重庆被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准确把握“两大定位”内在要求的前提下,重庆要聚焦物流交通和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制度规则创新三个方面,把握通道、平台、经济、环境、制度等多种要素,积极探索内陆开放的新路径,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助力西部地区更广泛融入世界经济的背景下,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为国家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重庆力量。

(一)建设国际交通物流枢纽,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重庆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长江上游的门户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明确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目标。这要求重庆更好发挥其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关键枢纽作用,加快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新机制,积极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体系,支撑带动西部地区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

一是要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引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重庆作为该通道的核心城市,承担着优化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的重任。因此,重庆要着重打造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通道的物流效率和承载能力,注重通道沿线的产业布局与升级,促进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增强重庆的国际物流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是要构建绿色新型能源体系,提高物流效率。以新型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保障多元、低成本、稳定的能源供应,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增强重庆的国际物流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提升网络供应韧性,为物流数据的快速传输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优化物流服务体验。

三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物流竞争力。要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比如,简化物流企业的注册与运营流程、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优化通关环节、缩短货物通关时间等。同时,要通过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理念,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从而提升重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吸引力。

四是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强化物流金融支持。要依托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针对物流贸易中的金融需求,持续在已有的物流金融创新产品中探索发力,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重庆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要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在境内运费外币支付便利化和物流对账单融资、南向进出口融资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功能,简化跨境贸易融资和结算服务流程,提高企业的外汇支付效率。

(二)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创新

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构建高端产业体系,能够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其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和西部、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更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高端产业集聚,深化产业创新,以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一是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高端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的重要抓手。面对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要精准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吸引和培育高端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年来,重庆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重庆可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发挥其区位地缘和产业资源优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依托,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吸引跨国公司在渝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二是要深化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产业创新是提升产业链价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要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力度,促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创新基金、完善人才引入相关规定等措施,构建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要促进产业协同,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巩固产业发展优势,强化产业创新,离不开产业协同和区域共建。一方面,要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产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沿海、内陆边境省份的产业合作,实现内陆开放与沿海、沿边开放的有效衔接。比如,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产业链资源等措施,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对接国际规则,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对接国际规则,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规则对接,打破内陆地区在开放程度上的局限,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要在制度方面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探索创新陆路国际贸易规则,为外商来渝投资贸易营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环境。此外,还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如聚焦压缩纳税时间、优化缴税流程、减轻税费负担等环节,探索公平普惠的税收便利化改革。

二是要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关注相关贸易协定的签署与执行,注重国际贸易规则的内化与适应。通过积极参与地区间和国家间的多边贸易框架,重庆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增强本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只有积极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探索创新陆路国际贸易规则,为外商来渝投资贸易营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环境,重庆才能成为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为全球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庆方案。

三是要强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项目,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以重庆为运营中心或重要节点,实现多向辐射乃至影响更广泛区域,扩大重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促进其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吸引国际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使重庆逐步成为内陆地区吸引跨国公司的重要城市,为全球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进入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的西部市场乃至中国市场的便捷通道。

〔作者分别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周龙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