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前专栏丨龙年说“龙”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10 11:36:14今年8月的一个周末,我到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卧龙居参加笔会。卧龙居的主人贺鲲昇是一名画家,特别喜欢画龙。卧龙居的大厅、廊道等挂有大大小小几十幅“龙”,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贺鲲昇先生说他生肖属龙,从小就喜欢龙,7岁时拜中国著名画家艾瑶森为师开始学画,特别喜欢画龙。他曾到各个地方去研究过龙,因而“成龙在胸”。其在画龙时,根本不用勾线条,而是根据纸张大小随兴发挥,仿佛龙自心中奔涌而出,经手腕、毛笔而腾于纸上。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马精神是中国人需要发扬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龙,传承龙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贺鲲昇先生眉飞色舞、充满激情地说道。
是啊,虽然生活中我们谁也没有见过龙,但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龙的存在。我们在教育培养小孩时,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望子成龙”;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精力旺盛或一个团队蓬勃兴盛时,往往会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时,往往会赞叹说“龙飞凤舞”;我们在祝福别人什么都好、一切如意时,往往会拱手作揖说“龙凤呈祥”……
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今年九月的“开学第一课”,从中央电视台到不少地方电视台,也都讲到了龙,讲到了龙的起源、龙的演化、龙的图腾、龙的精神及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和艺术作品。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发扬龙的什么特质和精神,从而传承好作为华夏子孙的根脉呢?姑且抛砖引玉,谈四点个人浅见。
其一,博采众长,不断超越自我。正如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所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图腾形象本身就是集鳞虫鸟兽之所长而完美组合的创造物。这些形象的背后,代表的是友善、坚韧、敏锐、灵动、迅猛、威严等特质。于生存技能而言,则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于生存空间而言,则上天入海无处不在。作为龙的子孙,就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从而自成一家,不断地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其二,能屈能伸,善作阶段性调整。《易经》部分内容以龙为喻,提示我们要因时变化、乘势而为,或潜或跃,或隐或现,或惕或飞,同时又不能过度,否则就“亢龙有悔”。人生处于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环境,就要有不同的处世方式,而不能拘泥不变、机械刻板。当然,能屈能伸的关键在于当屈则屈、当伸则伸,恰到好处。正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所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其三,勇于担当,敢于直面挑战。龙在神话中常常承担着守护和引领的职责。我们常说的青龙和白虎,便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两个守护神,分别代表东西两个方向,体现的是力量和勇气。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龙曾主动协助大禹开山辟河,成功治理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勇于担当、无私无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品格,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弘扬。
其四,团结协作,凝聚各方力量。龙的形象本身就是多元融合,即便两条龙在一起,也不是二龙相争,而是“二龙戏珠”。体现在团队协作中,便是凝聚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人为共同目标而融为一体、密切配合,共创、共享美好世界,而非恃强凌弱、唯我独尊。就如端午的赛龙舟活动,更是需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
龙年说“龙”,真有说不完的“龙”。我们每个人心中,其实都蛰伏着一条龙,我说的这些,只不过是提了一下“龙须”而已。读者诸君,你以为呢?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