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爆回锅肉
作者:高兴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11 15:14:27有朋友问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只有回锅肉一说,哪来的“生爆回锅肉”?不是我故弄玄虚,在我们家还真有这道荤菜,是我妈妈发明的,我算是第一代传承人了。
20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不要说大家都没钱,就是有钱,吃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都得凭票计划购买。我父亲在煤矿是井下工人,每个月加在一起也只能凭票供应1.5斤猪肉,他舍不得吃,都是攒足一个月后,一次性买回来全家人一起打一顿牙祭。
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天很冷也黑得早。爸爸那天正好休班,妈妈从地里收工回来,准备煮甄子饭、炒回锅肉,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没曾想,学校的几位老师来家访了。眼看天黑了,如果按照常规把肉煮熟了再捞起来炒回锅肉,拖的时间就长了,人家老师还得赶6里路回学校呢。这时,我就像一只馋猫跟在妈妈身后,只见妈妈在灶屋把肉洗了就切成很薄的片,直接用老油生爆,再和着一些青菜茎翻炒便成了生爆回锅肉,结果吃起来,大家一致叫好,称“好吃好吃!太香了!”从此,回锅肉被妈妈创新了,我也就成了生爆回锅肉传承人。
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川菜的口味清鲜、醇浓并重,让人唇齿留香,在川菜中扛大头即是成都和重庆两个流派的“回锅肉”。回锅肉作为川渝地区民间一道别具风味的传统菜肴,因其历史悠久而无人不知。但回锅肉为什么叫回锅肉,却不是人人都能回答得清楚的。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曾翻阅了大量的饮食史料,甚至专门在川渝地区的农村、边远的民族村寨进行走访,终于有了点基本靠谱的答案,那就是三种由来:第一种说法是因为回锅肉要先煮熟了起锅,再切成片回到锅里炒,所以叫“回锅”肉,这是从回锅肉的制作工序上说的,不难理解;第二种说法是回锅肉源于民间祭祀,其实就是将炒好的肉要先端放在堂屋的先人灵牌下,让逝者先用,然后待正式开席时,倒回锅里再炒热了端上桌子,所以叫“回锅”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为大、吊孝故人的传统美德;第三种说法是因为回锅肉要用“老油”才更香,就是先放菜油炼锅,再倒入切好的肉片爆炒,把爆出来多余的油沥出来,待下次炒回锅肉时,先是倒入新鲜菜籽油,再把上一次沥出来的“老油”回到锅里一起炼,再放进切好的肉片爆炒,将爆出来多余的油又沥出来,和“翘头”(配制的辅材)一起炒制,这样周而复始,所以回锅肉回的是“老油”,这样吃起来更香糯。
炒生爆回锅肉并不难,但要做到色、香、味、型俱佳,还是要看手艺的。我们炒的生爆回锅肉,与家常回锅肉不同的地方有两点。首先是肉不用先煮熟,直接将生鲜肥瘦相连的肉切成很薄很薄的片,要片张均匀,用少许生油和老油大火爆炒,炒得肉片四周微卷,形似灯盏窝,油润透明,再放入生姜丝、大蒜片、适量花椒和肉一起翻炒几下倒入“翘头”(可以是老咸菜,也可以是芹菜或白菜或洋葱,喜欢什么就炒什么),加入少许白糖、适量的食盐,酱油调色。这样炒出来的生爆回锅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颜色养眼,鲜香微辣,肥而不腻,往往是一家炒肉,香溢四邻。再一点不同的是没有多少佐料,不像餐馆里的厨师们,芝麻、豆瓣、鸡精、味精、料酒、嫩肉粉什么的,用佐料堆出来,吃起来似乎也好吃,但细细一品,到底是个什么味什么特点,你根本无法说出来,因为都相互串味了,所以有食客达人就说“天下餐馆一个味”。
小时候我在石二中(今西沱中学校)读书时,在我同学家的梯坎上面有一家饭店叫长江饭店,是我同学的姑姑开的,他们炒的回锅肉非常有名,小盘一毛五、中盘二毛五、大盘三毛五,很人性化。那时,我常常偷偷攒足一毛五,去吃一份小盘解馋,现在想起来都还忍不住吞口水,既好笑又伤感。以回锅肉为“硬菜”的最地道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下甄子饭,这样吃很有满足感;另一种是把白面做成的小锅盔中间花开,把炒好的回锅肉夹进去和着锅盔咬着吃,这种吃法大多在地道的北方。
我是一个看见肥肉就激动、看见辣椒就兴奋的人,所以,很多人都调侃我为“肉娃”“好吃狗”“吃货”,我根本不在意。我觉得,一个人对美食的虔诚,其实是生活的一种修行,爱美食就是爱生活,我热爱生活!
现在想想,我之所以要传承妈妈炒的生爆回锅肉,不是因为她做的味道有多么特别,而是因为她是用一颗爱的心去做的,有爱的人做的东西都是很美味的。生爆回锅肉,倾注了妈妈对我、对家庭的爱,对老师、对他人的爱。
食在中国,味在重庆。我爱生爆回锅肉,我爱我妈妈!
编辑:杨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