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藏在光阴里的中国故事:晚秋霜降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23 07:09:52

二十四节气排行十八的晚秋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寒露之后,太阳不舍昼夜,到达黄经210度。这时天气更加冷了,三个月凡90天的秋天已近尾声,就要结束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茂盛的芦苇随风飘荡,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就连文学泰斗王国维都谦虚地说,我所明白的诗经,不过百分之十。原来诗经里这首蒹葭描绘的,也不是大家通常普遍认为的白露,而是霜降。因为只有在霜降时节,露才会凝结为霜。

秋时已暮,天高气冷,佳人何方。大轴霜降,苍凉幽缈,一咏三叹,好一派凄清迷茫。它还有另一个别名,叫杪秋。杪者,细锋细梢,末端末梢,就是树梢的意思。到梢头了,登梢顶了,多事多愁的秋也就即将画上句号。

天地人间,最无法接受又难以阻挠,最无可奈何又十分无助的,便是光阴流逝,岁月荏苒。原来在季秋翩然上场的霜降,是专门来作最后握辞告别的。

放不下的过往,回不去的时光。辞别,是风中摇曳的一片落叶,是时间抚扪的一抹浅痕,是岁月呢喃的一声轻叹。好在每一次的离别都不是终点,从晨光微熹到暮色四合,从春有百花秋有月,到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如秋叶飘落的光阴流转、节气更替,虽略带忧伤,都一样是一段独一无二的锦瑟流年。

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潇潇霜飞寒。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霜降意味着一季的翻篇。嗟夫,才现霜花儿的秋天终究留不住了,君不见即刻又现冰碴儿的凛冽冬天,已经步履匆匆,在迫切地叩门了。

霜降辞行,一季闭幕,一季又将开启。这便是自然的秩序和法则。

安放中国人乡愁与情怀的二十四节气,不论什么时候提起,都令人惊叹和叫绝。每一个节气,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两个汉字,一经并肩组合,就随季风飘荡在五湖四海、十里八乡,就流淌在炎黄族谱的血脉,成为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时光碑刻,以及寻常百姓烟火日子可以依附的时间坐标。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要真正读懂从满目金黄到满目枯黄的霜降,少不得还要来咬文嚼字一番。

云雾,雨之征也。温则为雨为露,寒则为霜为雪。常识告诉我们,雨和雪显然来自空中的云;而冻凝者无论是露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所以,节气霜降,不能像平常和以往一样望文生义,倒过来用惯性思维从字面简单理解为降霜。

霜降不是降霜,气象学也没有霜降的概念。晚秋霜降节气,一名一动,一平一仄,至纤至悉的用字组词是何等的贴切,拿捏得又是何等的出奇大胆。这里的霜,指的是气象学上的早霜或初霜;这里的降,是莅临、临幸,自兹以降之义,描述的是霜的降临,取到来的意思,还表现这一时段冷空气频繁,温度骤降、温差变大的气候特征。

没有饱蘸天地山河的苍茫云烟,是断不能郁郁乎文哉,敢如此遣词造句的。不约而同,相映成趣,其实老百姓常用的一句俗话说打霜,也十分的准确和明白。

二十四节气48字,是人类历史上字字金石、句句锱铢,只言片语却又渊博深厚的鸿篇巨制;就连在其映照下一语破的的标志性物候,也堪称一部难得的民间版白话诗经。

——摆酒肉、备供品,进贡上香、叩拜行礼,本是人间上事天、下事地、中尊先祖而隆君师,向神灵前辈俯垂祷告,表示崇敬并求保佑的一种仪式。然一年七十二候应,却竟然有雨水水獭祭鱼、处暑鹰乃祭鸟和霜降豺乃祭兽三候。且看今日份其牙如锥的豺狼,为储备过冬口粮,竟将捕获的猎物摆放,仰天祈求容忍它对弱小兽类的捕杀。感恩报本,秋金之义;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个时候,肃杀秋风常常是突然地来去,其气凛冽,其意萧条。于是乎,天地间五颜六色齐抖擞,经受既是摧残也是磨砺的黄熟枯萎草木,扬起又落下,山上坡地、土坪场院便铺满厚厚一层。霜降杀百草,秋风扫落叶,不是树不挽留,也不是风不正经。这是你来我往,居诸不息,谁也带不走谁,谁也留不住谁。飘零纷纷之草木黄落给生命以静美收尾。

——蜂蝶无踪,蜇虫无声。往往寒气肃凛的霜降一到,蹦蹦跳跳的秋虫便静悄悄离场,懒洋洋蜷缩洞中,垂下头来,耷拉眼皮,曲着身子,不动不食。以优于人类的这种让生命冷藏,一觉能睡到明年的季节性特殊低耗能形式,进入越冬的麻痹状态。老秋的大自然,就这样在唧唧窃窃地一声声吵吵闹闹,再一步步浸微浸消的蜇虫咸俯始末里,以入定的修行姿态呈现出清冽动人的一幕。

有一种说法,言远古多在霜降时伐木,故而显露出了树桩一圈一圈的圆形纹路。这些圈纹有的挤在一起,有的又隔得老远。这就是树木的年轮。后经不单是画家大佬,还是近代植物学开拓者,并集绘画、科学、建筑、发明于一身的外国人达·芬奇论证,树的年轮一圈代表一年。数一数树木的年轮,就可以知道它有多少个年头了;看一看年轮线的宽窄和质地,就可以推测过去的降水量和气候变化,甚至还能寻摸出森林大火、早期霜冻以及从周围环境吸取的化学成分。原来树木年轮不仅是树龄、气候的忠实记录者,它还可以告诉人们很多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霜晨月,晚来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自古立春开兵,沙场秋点兵。随着草木摇落,寒霜满地,又到了暮秋演武收兵之时。在久远的这一天五更,各州府道县的教场坛庙,照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总兵和武官都身穿盔甲武装,手持刀枪弓箭,列队行三跪九叩大礼,再齐放枪炮三响,谓之凶迎祥“打霜降”。嗣后便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除了牛肉土豆萝卜齐上桌,加一碗既饱口福又滋润身子的老鸭汤,还有御寒保暖补筋骨的霜打柿子,但这时节首屈一指补冬不如补霜降的头牌贴膘,还数品尝“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的螃蟹了。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吃蟹最好的时分就是霜降前后。此前是未成熟的嫩蟹,内里几乎是空的,没有肉;直待霜降才有了真正的菊黄蟹肥。

image.png

一盘蟹,顶桌菜。持鳌赏桂,再佐以姜醋黄酒去腥提鲜,能清热解毒,养筋活血,消寒暖胃。难怪鲁迅先生不仅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还不厌其烦多次从味道、吃法、习性、外形等角度,面面俱到描写了吃蟹的乐趣和惬意——

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籽。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它“蟹和尚”。

这一番描述别有情趣,让人意犹未尽,也让手上那一只小小的螃蟹,蕴含了种种人间况味。

秋曰素秋,风曰谢风,辰曰霜辰,草曰衰草,木曰疏木。随着夏季风的撤离和水汽的减少,具有夏季特征的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且行且远;具有冬季特征的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尚未出现,冷空气还来不及形成气候。因而对流性气候相对减少减弱的霜降时节,天地一时变得平静下来了。

露是润泽,霜是杀伐;露以润草,霜以杀木。既轻薄又沉重,以消失方式存在的霜,是寒骨伤逝之物,代表摧残,也代表磨砺。不仅覆盖大地表面,也会覆盖人的双鬓。

不怕寒露雨,最怕霜降风。易经曰,履霜坚冰至。自兹以降,自然物候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冻了。

秋天是历事后的坦然。记住,在寒露主动穿上秋衣秋裤的基础上,到霜降须再进一步把秋衣下摆塞进秋裤里,把秋裤裤脚扎进袜子里。这不但是对时令的最基本尊重,更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标志。

编辑:石俊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