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徐成文专栏|家有竹篾扇

作者:徐成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24 15:33:14

家乡那句俗语又萦绕在我耳畔——六月(农历)天气热,扇子借不得。可见,在太阳炙烤大地的六月,扇子的重要性。

父亲砍倒几根自家的茨竹,在午睡的时光,一刀一刀,一条一条,为我们每人编织一把竹篾扇。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除了关心庄稼牲畜,还有着浪漫的生活情趣。父亲念过书,能写毛笔字、会作画。几把形状一致的竹篾扇上,父亲根据家人的年纪、个性,涂鸦一些相应的内容。

父亲还担任着村里的会计。那把枣木色的算盘,挂在腰间,与父亲一道,深入村子里,将村民们的账目,算得一清二楚。在虫鸣四起的深夜,父亲还没回家,母亲吩咐我到山梁上去呼唤父亲,我扯开喉咙一阵呼叫,始终没有得到父亲的回应。等到我们都熟睡了,父亲才打着火把深一脚浅一脚,踩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回家。翌日的早晨,父亲告诉我们,有一角钱的账目总是对不上,他反复核算,最后才做到收支平衡。他拿出毛笔,在自己那把竹篾扇上画了一把算盘,再写上“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算账”十二个醒目的大字。父亲想时刻警醒自己,每一笔账目都不能出问题。每年年终,镇里都要派专业会计来检查账目,父亲担任村会计三十多年,没有一笔账目出错,他赢得了村里男女老幼的信任。

母亲是农妇,她原本细嫩的双手,在岁月的磨砺下变得粗糙。她的世界,由孩子、牲畜、庄稼、厨房构成,她素朴的愿望就是一家六口能吃饱饭穿暖衣。父亲在母亲的那把竹篾扇上左边画着一头肥硕的黑猪,右边画着一些玉米稻谷,希望家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大哥是我家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大学毕业后支援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去康定做了一名中学教师。一曲《康定情歌》享誉中外。初到高原,大哥不适应那里的风土人情,曾萌生折返的想法。父亲的书信跨越高峻的二郎山,劝慰大哥既来之则安之,用自己的微弱力量,为藏族的孩子播撒文化的种子,为汉藏民族和谐添砖加瓦。大哥的竹篾扇上,父亲画了一本书,还附上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父亲希望大哥扎根藏区,以陶老为楷模。

姐姐文化程度不高,她整日里背着背篓、手握镰刀,穿梭在田间地头。那些鲜嫩的野草,在姐姐的眼里熠熠生辉。家里的几十只一身雪白的长毛兔,急不可耐地等待姐姐为它们添加草料。一两月的精心饲养后,长毛兔被剪去绒毛,拿到街上一售卖,一叠叠数额不等的钱币揣进姐姐的口袋。她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为大家庭贡献力量。姐姐的竹篾扇上,父亲画了一只长毛兔及一双手。

那时我正念初中,父亲希望我像大哥一样,成为知识分子,不再像他和母亲、姐姐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走不出大山。家里的活都由母亲和姐姐来做,哪怕洗碗扫地也不让我做,我本来就出奇的懒,加上父亲的专宠,我成了扫帚倒了也不扶的懒人。父亲的观点很现实,也很偏激——只要我埋头读书考个学校,成为公家的人,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我的竹篾扇上没有画实物,写着“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小妹是最小的家庭成员,她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父亲在小妹的竹篾扇上,画上花花草草,蝴蝶蜻蜓,富有童趣。

父亲将竹篾扇一把把交到我们手里,嘱咐我们保管好自己的“专属”竹篾扇。此后的每一年夏天,我们都会取来竹篾扇,饭前饭后,劳作之余,手执竹篾扇,让炎热的夏日在一摇一晃中化为徐徐清风。

夏日傍晚,一家人在庭院里纳凉,一边摇着竹篾扇,一边举办家庭故事会,你说一段神话故事,他说一则民间传说,一人一故事,轮流讲述,雅俗共赏、其乐无穷。


编辑:龙籽凝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