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六届市委第三轮巡视公布大足区等6个区县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作者:

文章来源: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11-12 19:08:30

11月11日,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发布大足区、铜梁区、潼南区、梁平区、垫江县、秀山县6个区县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大足区:以高质量整改成效

推动特色产业高地加快建设

大足区委坚持把巡视整改作为管党治党、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定期听取整改情况汇报,确保整改落地见效。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效不够明显”问题,紧紧围绕现代制造业、生态特色农业、文旅产业三大板块下功夫,加快推进全区特色产业高地建设。2024年上半年,大足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

一、坚持强基固本,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坚持“实业为本、制造强区”,紧扣服务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发展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及其零部件、再生资源及新材料、现代五金、光电等为代表的“246”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截至今年9月,签约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项目、绿源(重庆)绿色出行产业基地扩建项目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58个,推动33个项目正式投产。全区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行工业项目用地规模、投入产出联合预审,严把项目准入关,对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339家参评企业亩均税收7.7万元、增长13.2%,亩均增加值99.9万元、增长23.6%,亩均产值429.3万元、增长20.4%。

二、坚持提质增效,在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建立“1+5+6+4”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调料、酒水、中药、禅茶、粮油、畜牧等加工业,完善原材料、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聚焦大足黑山羊、稻渔、大足冬菜“一主两辅”和“一镇一品”,培育壮大生态特色农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涉农企业153户、个体289户。推动45个大足黑山羊项目入库,安排衔接资金1850万元支持12个项目建设,新建成定点屠宰生产线。截至今年9月,大足黑山羊存栏19.66万只,出栏25.29万只,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农业总产值77.8亿元;农业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2.8%。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推动大足石刻“五山”全面开放,推出龙水湖度假区西子湾假日营地、山泉沙滩浴场等消费新场景,提档升级如梦荷棠·山湾时光、隆平五彩田园、重庆红岩重汽博物馆等特色景点,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强文旅宣传推广,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直播”新媒体矩阵发布作品520余条,10余个国家的博主或旅行商现场踩线考察,举办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承办“大足石刻杯”系列体育赛事、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等活动13场次,推动《非遗里的中国》《诗行长江》“与辉同行”专场直播活动走进大足,借势《黑神话:悟空》,提升大足石刻吸引力。2024年1-9月,大足石刻景区接待游客87.5万人,较2023年同期增长6%。2024年国庆假日期间,大足石刻景区共接待游客10.03万余人,同比增长9.15%。

铜梁区:坚持以巡视整改为

引领深化国企改革攻坚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铜梁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突出”的问题,扎实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坚定不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高质量整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1-9月,区属国企减亏扭亏22户、压降法人主体23户,实现净利润增长50%,国企改革攻坚相关做法在一、二季度“一把手”例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加快市场化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引导国有资本布局到产业端口,增强国企造血功能,有效激发内生动力。组建30亿元的铜梁产业发展基金,参投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渝深创富等产业基金13支,以16亿元股权投资撬动330亿元新型储能产业投资项目落地。由国有公司、村集体、社会资本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采取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的方式组建“巴岳农庄”强村公司,撬动眉山好味稻、西科院等社会资本投入1.2亿元,建成集中连片产业基地220个、12万亩,打造北、中、南3条乡村振兴示范环线,上半年“巴岳农庄”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14%、经营性收益增长92%。充分发挥国企在文旅融合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常态展演《追梦·铜梁龙》非遗山水实景剧,加快建设巴岳山玄天湖景区、淮远河岸夜间经济集聚区,提质打造龙温泉酒店,依托铜梁龙足球、铜梁马拉松、端午龙舟赛等培育壮大赛事经济、节会经济,今年1-9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2亿元、增长11.7%,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高水平建设铜梁研究院公司,筹建铜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矩阵体系,集聚市区科技创新平台198个,实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推广120余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0亿元。依托研究院公司组建产业(研发)创新联盟,设立2亿元科技创新基金,推行制造业首席专家制度,在全市率先探索“创新积分贷”科技金融改革,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完成率108.46%。推动区属国企与中国农科院共建西南研发中心,建设南方蔬菜种质资源库,培育蔬菜花卉新品种30余个,中蔬科技、果之王园艺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

三、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深挖高质量发展新潜力。创新开展资产、资源、资金、资本、资质、资信等“六资”清理盘活,盘活存量国有资产59.23亿元,回收资金47.04亿元。引进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运营管理产业基金,完成产投基金合伙权益变现8亿元。创新股权投资、混改经营和使用者付费覆盖等经营模式,引进央企国企来铜投资经营性公共基础建设项目9个、20.3亿元。在全市率先开辟确权登记绿色通道,完成国有资产办证261.62万平方米。通过债券及银团资金置换等方式,大力压降融资平台有息负债、非标债务。

潼南区:以高质量巡视整改

助推高质量发展

潼南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检验践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坚决扛起巡视整改重大政治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打造成渝中部地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有短板”等方面问题,全力以赴稳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能级,以高质量巡视整改助推潼南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全区GDP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分别高于全市0.6、15.2、1.5个百分点。

一是突出稳进增效,经济稳步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大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3个产业获市级特色产业集群。迭代“11744”招商工作体系,重庆华电潼南一期气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动工,工业投资增长88.62%。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链条发展柠檬、蔬菜、油菜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重庆(潼南)农科城、中央厨房产业园、全市“平急两用”重点保供基地、重庆市现代种业创新基地,投用世界首条柠檬六分离果胶生产线,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6.24%。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举办生态潼南·虾王争霸第二季,创新推出“涪江中国年”、“潼台比武‘镇’功夫”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

二是突出除险固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潼南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网络和社会舆情事件底线。加强监测预警,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有力防范社会风险,涉未成年人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59.21%,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损失金额分别同比下降50.33%、55.86%。

三是突出改革突破,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数字重庆建设加快推进,创新推出首席数字官制度,实体化运转区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23个镇街指挥中心,处理上报事项35.1万件、办结率99.99%。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党建统领“双网共治”获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优秀案例,“潼南民企夜话”入选全市工商联系统实践创新案例,“潼南青竹荟”入选全市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医养家·潼心护”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案例,《潼南区数字化手段推进柠檬产业“四链融合”》获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提名奖,探索聘任产业村支书(主任)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关注报道。

四是突出惠民强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进。创新开展“聆听新期待·携手大发展”活动,深入村社、车间聆听群众建议并解决问题1000余件。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截至2024年6月底,全区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14%。统筹抓好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8个,妇幼保健中心二期加快推进。扎实开展“治气”,废气扰民投诉同比下降68.5%。创新“四链融合”服务企业机制,截至2024年9月底,新增升规工业企业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瞪羚企业3家。

梁平区:聚焦问题、动真碰硬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梁平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牢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不足”“领导班子作用发挥不充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力”两个问题,动真碰硬,细化措施,补齐短板,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以巡视整改实际成效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凝聚“三项”合力,“全链条”落实目标责任。一是聚思想合力,深学促改。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指导区委教育工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3次,向基层党组织下发理论学习汇编4篇,不断夯实思想根基。二是聚工作合力,履责促改。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多次专题研究,推动制定专项整改方案2个,分别细化形成整改措施7条和4条;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实施“周调度、月汇报、季小结”联动推进机制,专题研究8次、出台制度10个。三是聚推进合力,以查促改。督促梁平一中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深入开展精准摸排、政策宣传、意愿调查、方案解读等工作,首批在职公办教师63人已平稳退回公办学校任教。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涉及教育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二、抓住“三项”核心,“全方位”补齐问题短板。一是以质量提升为要,补品牌短板。开展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三三制”教研,建立高中学科工作坊9个;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培育试验区建设,与广安市教科体局开展教育一体化发展合作;贯彻落实“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新增高中学位5500个,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二是以硬件投入为基,补配置短板。完成桂香小学等学校改扩迁建,补齐补足城区学位。投入1892万元对42所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三是以队伍建设为本,补人才短板。通过国才大会、区外遴选等方式引进新教师136名,优秀人才不断汇集。以名师大讲堂、城区学校跟岗学习等方式赋能教师成长,持续推进教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学习研修。福禄镇中心小学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三、用好“三项”评价,“全过程”检视工作成效。一是八张报表检视。坚持以全市“八张报表”赛马比拼结果为导向,检视评价教育整改成效。桂香小学等3所学校成功申报2024年度第二批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双创建”培育学校,梁山小学《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入选全市12个清廉学校建设优秀实践案例之一,成功获评国家级改革肯定1次。三所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平安校园。二是区级分析检视。坚持以出口看质量,以数据检视评价整改工作质效。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竞赛获奖300余人次,育人质量持续提升。三是部门考核检视。印发《2024年度教育目标综合考核实施方案》《梁平区2024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健全完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实现从客观数据中查找教育短板、以评估监测结果客观反映学校工作成效亮点。

垫江县:扛牢巡视整改重大政治责任

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垫江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扎实推动巡视整改工作走深走实。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不够有力”问题,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突出“2+1”主导特色产业,全力抓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促转型。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6.99亿元,同比增长47.6%。

一、加强平台建设,工业承载拓展扩能。锚定完成市级高新区创建并接续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目标,提速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园、消费品产业园、汽摩装备产业园3个“园中园”建设。完成园区开发区四至范围重新核定、高新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静脉产业园产业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市级高新区“以认促建”试点13项指标全部达标,高新区规划展览馆建成投用,为通过市级验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8月底,高新区直管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9.77亿元、增长17.3%。有序推进盘龙路新建道路工程(一期)等1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阀门产业园、装配式表面处理、海达光能等10个项目1400余亩征地和317户房屋拆迁工作,土地出让353亩,产业空间不断拓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量质齐升。深入实施金牌“垫小二”助企行动,常态化开展“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利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帮企业找政策、解难题。今年上半年,新增融资担保2.1亿元、助力518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新创业;新增减税降费1.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万余户次;兑付涉企奖补政策8845万元,精准帮扶中小微企业超千家。截至2024年9月底,新增市场主体5831户,企业1738户,占32.3%。持续开展“逐梦他乡·回报垫江”垫商回归行动。截至2024年9月底,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0个、协议引资287.44亿元、到位资金71.71亿元,招引10亿元级项目4个。

三、加快发展步伐,特色产业集聚成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调整《垫江县制造业亩均论英雄分类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和土地再开发利用力度。截至2024年9月底,引入16个新进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1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10亩;开展企业技改升级项目30个,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18个、节能减排项目12个,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4家、市级绿色工厂1家。今年上半年,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9.8亿元、增长9%,其中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4.9亿元、增长7.7%,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2.6亿元、增长8.6%,汽摩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2.3亿元、增长13.4%。截至2024年9月底,全产业链打造百亿级西部智能阀门产业基地,成群成链引进阀门企业58家。

秀山县:以市委巡视整改为契机

扎实做好锰污染治理“后半篇文章”

秀山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落实锰污染治理批示精神不够到位”问题,紧扣部分历史遗留锰渣场未完成深度整治、部分锰矿山未进场施工、离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目标还有差距等表现,突出矿山、电解、渣场、处理四个环节,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深化标本兼治,推动锰污染系统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一、聚焦保障抓好高效统筹。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双组长”作用,定期调度进展,持续实施攻坚。按照《锰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稳步推进矿山、厂区、渣场和道路、河流、山体等系统治理。争取市级以上专项资金等10.66亿元,通过融资、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12.34亿元,有效保障后续治理的资金需求。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技术单位的支持帮扶,动态解决后续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二、聚焦矿山加力生态修复。在推动201个矿井全部按时永久封闭的基础上,开展锰矿山综合整治,对未损毁的原始地貌区域进行保留现状处理,对裸露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实现矿山损毁土地达到可利用状态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截至2024年9月,市委巡视反馈的笔架山、六合、石门等14个未进场施工的锰矿山已完成生态修复。同时,印发《已销号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后期管护机制》,压实属地乡镇(街道)后期管护责任。

三、聚焦厂区实施环境整治。在推动48家涉锰企业全部按时淘汰退出的基础上,设立“锰产业转型”投资基金,预留6000余亩工业用地,盘活33万吨能耗指标,支持企业转型发展。针对电解锰企业厂区,采取委托三方公司编制厂区环境整治方案等方式,有序推进设备设施、构(建)筑物拆除,稳妥推进堆积矿石转运、废弃物品清理,全过程加强环境风险隐患管控。截至2024年8月,金星特种锰业厂、天雄锰业、新峰锰业、宝精锰业、望明锰业、三角滩锰业等电解锰企业完成厂区清理。

四、聚焦渣场加快深度治理。按照首创《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整治标准,采取“源头截、两侧控、表面盖”等多种思路实施深度治理。截至2024年9月,市委巡视反馈的龙井槽、磊鑫、武陵、天雄、三润(新)、三角滩(新)、望明、益立、紫金9个渣场完成封场,恒丰渣场即将完成生态修复。目前,全县23个锰渣场地下水入渗量减少80%,锰环境年释放量减少87%,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五、聚焦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制定《锰行业环境专项监测方案》,以流域为重点进行定期分析,发挥监测服务决策作用。完成龙井槽渣场、锰二渣场、三角滩渣场、天雄渣场、武陵渣场、新峰渣场等处理站建设,实现设施正常运行、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完成23个锰渣场安全风险隐患治理和闭库工作,制定环境事件应急方案,巡查检查纳入年度监督检查执法计划。实施锰渣利用技术研究“揭榜挂帅”项目,开展锰渣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锰渣生产路基材料、水处理专用填料2项全量化技术成果。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