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水平
作者:刘嗣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1-13 10:54:46今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是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关键举措。新征程上,重庆需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打造创新引领的制度型开放枢纽为牵引,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水平,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重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的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并部署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通道机制、通道设施、通道物流、通道经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正在迈向制度型开放新阶段。推动通道制度型开放顺应大势、势在必行,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对于助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重塑意义重大。
这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新时代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需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顺应国际规制合作新趋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支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标准“走出去”,促进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引进来”。
这是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的内在要求。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衔长江经济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际供应链网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提升规则、规制等“软”联通能力,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聚要素,发挥通道辐射全球产能优势,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
这是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保障。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助力破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的堵点,打通阻碍国际循环顺畅流动的卡点,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这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客观需要。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能够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提升通道对外贸易、投融资服务便利度,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让人民的高品质生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认同感更加强烈。
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键举措。当前开放合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越开放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有利于顺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通过完善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防范化解外部风险,为全球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
重庆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探索及现实挑战
党的二十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四梁八柱”,一体打造大通道、大物流、大平台、大口岸、大枢纽、大产业,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化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可复制的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重庆已经成为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的战略枢纽,从开放“末梢”逐渐走向“前沿”,为服务全国开放发展大局作出了新贡献。
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率先构建现代化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提单创新试点,创新“一单制”数字提单,打造“一站式”国际多式联运定舱平台,开行中老泰马跨境铁路班列,助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并实现批量化运用,弥补了全球贸易规则主要针对海运而陆上贸易缺乏统一规范的空白;试点航运贸易数字化改革,通过“智慧长江物流”应用,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协同联动。
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探索“即报即放”“一箱直通”等新模式,深化“四自一简”“一保多用”“三个一”监管模式改革,大幅提升通关便利度;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迭代升级,通关全流程电子化水平全国领先;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培育重点制度创新成果148项,AEO(经认证的经营者)高级认证企业突破100家,制度创新指数省级排名第五,居全国第一梯队。
破解通道物流规则堵点卡点。推动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13+N”联席机制,通道物流从“一条线”变成“一张网”。截至今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38个港口,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增至1157种,货物从重庆到东盟国家的运输时间由平均32天缩短到平均18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约50%;高标准建设枢纽港产业园,加强中老泰“三国三园”通道产能合作,国内国际循环互补枢纽作用进一步放大;推动铁路国际联运单证物权化,显著降低集货和通关成本,提升物流枢纽综合服务能力。
探索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服务贸易新规则。推动跨境数据、数字身份、数据监管先行先试,完善数据交易、监管和安全联动联防机制,提升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数字赋能实施巴渝文化“出海计划”;推动绿色标准国际合作,出台全国首个绿色商务发展规划,建设“重庆造”制造业全球碳足迹追踪数据库,打造“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携手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推动赛力斯问界、长安阿维塔等品牌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走向全球并主导市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贸易产品享誉全球;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拓展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双向投融资通道,围绕“渝车出海”推出“出口数据贷”等系列跨境金融产品,上线跨境金融区块链融资结算应用;牵头建立“13+2”省区市人民银行联动服务机制,境内外63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与通道沿线国家开展的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居中西部前列。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抓住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重庆率先推行市场主体“证照联办”新模式,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企业申请资料数量压缩近70%,办理环节压减50%;设立企业服务中心,破解外向型企业服务资源分散、惠企政策和工具“不了解、不会用”、企业“多头跑”等难题;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成功办理首例商标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
目前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国际合作“集团化”“政治化”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形成冲击,有的西方国家大搞“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意图将我国排挤在全球新治理体系格局之外;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CAI(《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区域经贸协定制定了更高的规则标准,给制度型开放带来新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本地化趋势,优势产能对接国际规则受到排挤,给开放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复杂多变,受地缘政治效应外溢影响,以海运为主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遭遇障碍;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抢滩”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白热化,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领域加紧布局并推动新建符合其利益的相关标准,企图主导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规则制定,因此更加需要通道沿线各国加强合作,以更大的勇气和改革的思维去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
重庆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的关键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重庆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塑等机遇,以服务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为引领,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为主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创新引领的制度型开放枢纽为目标,聚焦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集成,突出场景牵引,以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制度型开放水平。
深入研究对接相关国际经贸协定。利用RCEP、加入CPTPP和DEPA以及中欧CAI谈判重启等契机,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方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融,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发挥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无缝衔接优势,完善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内陆开放综合服务体系,拓展“五网”运输体系、“五型”枢纽功能,构建支持铁海联运流畅衔接的一体化机制和规则体系,提升西部和内陆地区物流综合效益,提高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互联互通水平;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迭代升级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陆海链’金融服务”标准规则和法律制度;参照世界海关组织发布的AEO认证标准,围绕内部控制、财务状况以及贸易安全等完善AEO制度体系;完善通道跨境争端解决机制,创新“柔性磋商+刚性专家组解决+协同执行”模式,建立标准化处置程序,提升国际商事纠纷化解能力。
持续降低通道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定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的物联网行业标准,优化人员、资金、物流等要素国内国际双向自由流动体系,畅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冷链、大宗商品等国际物流;加快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推动中老泰“三国三园”纳入澜湄合作,打造重庆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标杆;依托“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探索通道沿线科技研发国际合作新机制,打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携手沿线省区市共建风险防范应对机制,更好保护海外企业合规利益。
着力创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等新兴领域规则。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生态体系各环节标准化机制,推动更好开展跨区域互联互通标准制定,形成统一的车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加强工业设计、软件系统等标准规则衔接,建立补贴政策闭环评估监管机制,以优势产能标准引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拓展海外市场、向全球延链强链。积极顺应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一方面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推进数字领域内外贸一体化,扩大数字艺术、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等领域出口,发展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服务外包业务,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对外开放,推进跨境综合试验区建设;另一方面推动环境标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通相融,构建绿色能源算力标准体系,推动在绿色产品和区域碳市场交易制度、产品碳标识认证、碳足迹管理、气候规则等领域引领重塑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与负面清单管理相适应的通道跨境服务贸易信息平台,创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咨询、设计、认证认可、法律、仲裁、会计等专业服务贸易发展,创新文化贸易形式、文物及文化艺术品保税监管模式,开展服务贸易标准国际化工作,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领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建立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开放举措的风险评估、预警和预防机制;引入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境外机构,争取设立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业银行,培育通道基金、通道信托、通道债券等业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绿色投融资;加快布局建设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数字底座,大力探索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试点政策,推动人民币在重点企业、领域和行业跨境使用。
充分发挥典型应用场景牵引作用。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辐射欧亚、联动陆海的产供销一体化网络,增强大范围、跨区域要素配置能力;发挥枢纽港产业园、海外承包项目等产能外溢优势,强化对东盟市场的产业链场景布局;对照“绿箱”“黄箱”和“发展箱”等补贴框架,探索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方式;引进培育金融大模型,形成数据决策、防伪安全、风险提前识别等应用场景,培育通道线上医疗、网络培训、数字文旅等业态,实现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可感可及。
注重以制度型开放联动深层次改革。构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协同机制,围绕涉外法治、金融开放、数字贸易等领域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同促进国际经贸规则迭代升级;更加注重“边境后”规则改革,加强与国际规则深度对接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破除制约统一大市场隐性分割和阻碍国内国际市场联通的制度性壁垒,强化外贸与财税、产业、金融政策协同,推动内外贸法律法规、资质、标准、规则、信用体系等相互衔接;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试点机制,完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规则,加快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关键领域改革;开展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结合贸易结构、产业禀赋、口岸服务等设计制度型开放压力评估指标体系和压力响应模型,多情景多领域评估开放压力阈值,助力优化开放制度体系。
推动以通道制度型开放助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推动通道沿线国家将陆上贸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纳入国际经贸规则重构议题,积极参与和引领通道沿线国家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的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为载体,推动与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达成新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亚国家等达成数字贸易合作,鼓励数据安全、数据资产、数字信用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的数字发展环境;发挥绿色能源标准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世界绿色组织等国际机构活动,推动将绿色能源算力标准加快融入全球绿色发展方案;创新医疗、减贫、能源、教育等合作机制,深化与沿线国家人文领域交流和智库机构合作,不断提升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力。
作者: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编辑:唐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