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冶金村“美颜”记

——重庆市九龙坡区一老旧小区改造观察

作者:王婉玲 胡晨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1-13 15:52:15

9月2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社区。

漫步在时平漫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映在老式楼栋新涂刷的外墙上,也映在居民们笑意盈盈的脸庞上。

一个坝子、几张桌椅,各色坝坝茶摊沿着地上的划线一字排开,摊主拿着暖水壶在桌椅间穿梭,居民们则端着茶杯,围坐一圈,唠着陈年岁月的琐事。这是属于冶金村的坝坝茶时间。

今年84岁的李华芝,就是其中一员。

从20世纪70年代入住,李华芝已经在冶金村生活了50多年。

“我眼里的冶金村,就四个字,‘常变常新’。”李华芝说。

老巷焕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李华芝口中的“常变常新”,源于冶金村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冶金村最初是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修建的职工家属区,后在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入住扩建。作为十八冶人记忆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之一,冶金村集中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建筑群,十八冶公司的退休职工大多居住于此。

但随着时代不断向前,曾经的社区规划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冶金村逐渐显出“老态”。

随意停放的社会车辆缺乏规范管理,擦挂事件频繁发生;社区建筑老旧、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巷内道路因非机动车占道,常常处于拥堵状态,一旦发生险情,救援车辆难以通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电线。”据李华芝回忆,以前的冶金村,私拉电线的情况常有发生,楼栋里、外墙上堆积着大量电线。这当中,也包括进出冶金村的必经之路。

“原来这顶上全是电线,由于太多太重,电线还会垂下来,阻碍过往车辆通行。”李华芝带我们来到当时唯一一条进出冶金村的道路前,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小仓库,“那里原先是印刷厂厂房,每天都有货车运输印刷品”。

垂下来的电线限制了车辆的通行,也给居民和来往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李华芝每每经过此处,都提心吊胆。为了消除隐患,李华芝与其他热心居民聚在一起一同制作了一根木杈。每当有车辆需要通过时,李华芝就会拿起那根木杈,将电线高高举起,帮助车辆顺利通过。久而久之,大家都认识了李华芝,每当有车辆需要过路时,大家都会说一句“李嬢嬢(方言,指阿姨),有车需要您的帮助”。

2022年,冶金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电线改造赫然在列。“针对冶金村电线堆积的问题,我们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场察看,最终决定通过安装桥架的方式对电线进行规范。”冶金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礼琼说。

同时,该改造工程对冶金村的老旧楼栋“牛皮癣”进行整治,还修复坑洼道路1200米,并新建露天电影院、工业记忆长廊、健身场所等。如今的冶金村,再不见此前脏乱差的模样。

李华芝再次坐在曾经的路口处,抚摸着木杈,脸上带着笑意:“常变常新,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光影留痕·工业记忆历久弥新

如今,李华芝爱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工业记忆长廊。

“我散步时,总爱来这里走一走,看看以前的老照片,重温过去的日子。”李华芝手拿蒲扇,哼着老歌,行走在工业记忆长廊上。

在这里,长廊的整体造型宛如一卷胶卷,别具一格的胶片雕塑搭配着老照片,集中展现了重庆冠生园食品厂、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的历史面貌。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独属于石坪桥街道的工业记忆,带领人们回溯过往岁月,探寻工业印记。

6月,高礼琼在冶金村走访老旧小区改造情况时,在工业记忆长廊看到居民郑庆川和孙淑明站在重庆矿山机器厂的旧照片前窃窃私语。

高礼琼上前询问得知,夫妻俩原是重庆矿山机器厂的职工,郑庆川通过网络得知工业记忆长廊已建成,便过来看看。

旧照片跨越时间和空间,承载着郑庆川这一代人的回忆。郑庆川和孙淑明边走边看,在写有“重庆矿山机器厂有限公司”的照片前停下,指着面前的照片回忆道:“其实一开始大门写的是‘重庆矿山机器厂’,待重庆隆鑫集团有限公司将厂收购后,才改为了‘重庆矿山机器厂有限公司’。”

走访中的小插曲,给高礼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23日,当高礼琼在社区居委会再次见到郑庆川时,她立即认出了他。

“高书记,”郑庆川笑着拍了拍自己拿着的大口袋,“我来送些老东西”。

打开袋子,里面装着矿山机器厂的老照片、机械图纸、印章和各地的粮票。郑庆川从中拿出一张照片,笑着递给高礼琼,“这才是早期矿山机器厂大门的真实模样”。接过照片,与长廊照片中的红色大门不同,映入眼帘的是轴对称一般、蓝白相间的大门,门柱上清晰写着“重庆矿山机器厂”。

郑庆川说,了解到冶金村要将工业文化作为社区发展的一部分,他就将家里有关矿山机器厂的资料都收集起来,交给社区。

“我也想为社区改造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郑庆川将袋子交给高礼琼时,郑重地说。

居民有情怀,社区有作为。打造工业记忆长廊,正是通过多种形式清晰而真实地记录历史变迁,让居民了解石坪桥街道的发展轨迹,从而激发大家热爱家乡、接续奋斗的热情。

内外兼修·文化新景加速涌现

在居民与社区的双向奔赴中,冶金村的发展方向逐渐明确。

在时平漫街,坝坝茶摊沿着居民楼两侧整齐排列,茶摊的尽头,是居民们自营的理发店、修鞋铺以及各式各样的食品摊。放眼望去,社区干净整洁。

“过去,这里的坝坝茶摊位摆放随意,桌椅之间,仅留一条狭窄的过道供我们侧身通行。”回忆起那段时光,冶金村居民贺明碧不禁苦笑。

坝坝茶在冶金村已有数十年历史。过去,在饮茶高峰时段,社区空地上摆满了茶摊,小贩们推着凉面、豆花等小吃穿梭其间,地上皆是茶客们随意丢弃的垃圾。

2024年初,时平漫街正式拉开更新序幕。划定经营范围、规范清洁卫生、优化棚伞设计……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坝坝茶饮茶区新增特色。

“作为社区人流聚集的核心区域,闲暇时大家都爱来此喝茶。既然如此,为何不充分发挥坝坝茶的聚集效应,将其打造为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高礼琼思索着。

签订《冶金村社区坝坝茶商户联盟公约》,让商户对卫生秩序、文明经营作出承诺;在坝坝茶摊位张贴宣传标语,让文明理念浸润人心;定期举办网格议事会议,常态化征集社区发展意见建议……冶金村社区党委革新治理机制,切实保障基层治理全过程协同运行、高效运转。以一杯热茶为媒,一个居民深度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被创新搭建起来。

“以前的饮茶区,只是大家闲来无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地方,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传播文明理念、征集社区发展建议的空间。有时候,一个好点子、好方案,就这样在喝茶闲聊中不经意地诞生。”谈起坝坝茶的改变,“天桥坝坝茶”老板苏永群赞不绝口。

随着环境的改善和坝坝茶的规范经营,如今,冶金村的坝坝茶饮茶区不仅吸引了本社区居民,还成为周边社区居民闲暇时的热门去处。为进一步发挥坝坝茶的积极作用,冶金村决定在此处搭建一个交流文化、展示才艺、传播正能量的“百姓大舞台”。

2024年5月,在居民的热切期盼中,“百姓大舞台”正式亮相。普法宣传、艺术展览、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这里轮番上演,冶金村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冶金村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高礼琼说,“接下来,我们将根据网格特色打造不同的网格文化,让每个片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编辑:王婉玲 胡晨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