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藏在光阴里的中国故事:凝雨小雪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1-22 07:00:00

在中原和南国咽喉要道,也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八公山最后整理编定的二十四节气,一经完成发布,便随大自然源远流转了几千年。一年四季、一季六节,节节白云苍狗、季季物阜民康。

娓娓婉转、仄起平收,口口传诵、齿颊生香。每一个节气都平实朴素而又文雅浪漫,宛若一首首生长在田间的诗经、唱上了戏台的民谣,在传唱传承中不仅仅将节气的美和功用传递,还被人们过成节日,装扮着一日三餐的烟火日子;更有一代代众多者顺时应景,拿来用作黄口孩提的人名或小名。

小雪,就是被人钟爱,常常念叨的一个很有人缘的节气。一个小字加上一个雪字,不染纤尘,不落俗套,透出几丝怜爱和憧憬。每每一声轻唤,心头便满是脉脉温情和殷殷期待——

咦,小雪呢?

undefined

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眼看着水彩画一般的粉绿红黄,被一日强似一日的朔风吹得七零八落;就在落叶萧萧的料峭里,压过寒风吹来银铃般清澈悦耳的柔柔一声,在这呢!

季节翻过一页,节气另起一行。冰清玉洁的凝雨小雪,应声款款翩然而来。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是天文气象在大时空划下精确刻度的又一个节点。

骋怀游目,小雪时节的自然物候,被仰观俯察从宏观微观分为三候——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这里描述的是小雪节气的头五日一候虹藏不见。阴阳气交而为虹。彩虹,是阴气和阳气的交锋交泰。当太阳光照射到空中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就形成七彩光谱圆弧现象。而这个时候,气温降低,阴气旺盛,阳气隐伏,阴阳两两相背,空气中没有了悬浮的小水滴,也就不会有水珠对阳光的色散作用,所以天虹藏起来不见了。

片片枯叶蝶,处处荒草地。这里形容的是小雪节气的又五日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从天上来的天之气,也即阳气上腾;从地下来的地之气,也即阴气下潜。天地冷战,气场变了,于是乎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既而不交不通,天地间便是一片荒凉荒疏,花木衰竭,蛰虫咸伏,万物活动渐次趋向沉寂休止,大地已然没有了往日生机。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这里刻画的是小雪节气在五日三候闭塞而成冬。随着地气入地,物候特征的关键字是一个封字: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天地形成自我封闭状态,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由于气温日降,老人此时不复出,闭户燃薪守蓬荜。也预示着初冬已矣,冬令已成。天寒日暮,这时才真正有了冬天的样子。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象征。在人们心目中,冬的样子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的样子。

于是乎,大家伙齐齐昂首望天,又齐齐满腹疑团,小雪到了,雪呢,你那里下雪了么?

暂不管下雪与否,先得来厘清一下字同义不同的小雪这个概念。

节气小雪与天气预报的小雪,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一个小雪节气,一个小雪天气,两个不同的概念又各有着不相同的独特内涵。

节气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其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和光照等。在气象学上,凡雨雪雹等从天空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一概都称之为降水。此时太阳对北半球的照射时长更短了,二十四节气排行二十的小雪与雨水、谷雨一样,代表的是此间寒冷与降水的气候指征。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表明这个时候,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气温下降,水汽遇冷凝雨为雪的几率增大了。

而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是气象学上降雪程度的标准之一,泛指下得不大的雪。也就是人们一目了然的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梅花都不见的降雪强度较小的雪。除了小雪,关于降雪等级的标准,还有微量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共7个等级概念。

由于此时天气还不算太冷,如果雨雪同降,似雨而非单纯的雨,似雪亦非单纯的雪,天气预报就叫作雨夹雪;而下的雪如果是半冰半融状态,随下随化,落地即融,天气预报则称之为湿雪;而松软松散很容易被风刮走,不容易成团的雪,就是干雪。

大概率是,凛冽的寒风首先带来了北方的初雪,随之一路南下,跨过黄河,穿过长江,抵达南方地区。寒风所到之处草木枯萎,冰冷刺骨。至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才开始缓缓拉开冬日凋零美的帷幕。

小雪节气后,气温呈直线下降,不适于户外活动;又因为即将步入食物匮乏的隆冬,所以很久以前,这个时节左邻右舍除了念雪盼雪,街谈巷议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吃。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总之,吃什么、怎么吃,成为了冬令时节的一件大事。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与兴风作浪、行云布雨,人们幻化出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各路神仙不同,在老天爷酿造一场比其他天气现象要更为复杂繁琐的雪花的日子里,大众这回别过神坛,回到了人间。很多地方请出来的,是流传已久的“寒婆婆”和“雪婆婆”的故事。

原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热气腾腾的冬日温饱,全靠家庭主妇寒婆婆和雪婆婆来操持。在传说中,两位婆婆的生日就很有讲究。立冬前后天气由凉转寒,十月授衣,缝补浆衫,寒婆婆就在农历十月十六出生了;小雪前后天气由寒转雪,缸纳百味,万菜可腌,雪婆婆就在农历十月二十五应时而生。

一念雪起、岁月已晚,雪下相逢、围炉相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为与雪婆婆同月同日出生而引以为豪,还专门刻了一方印文为“雪婆婆同日生”的印章。一刻一刀、一字一笔,透露出诗书画三绝板桥先生骨子里的纯真率真。

天腾地降,山寒水瘦。天气升高而地气下潜,到处都呈一种收势,一种聚敛。灰色成了这个时候的主调。天灰灰、地灰灰,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大地在瑟缩,人心也在瑟缩。渐行渐深的乏味冬日,不免总是让人感觉有些寂寥。

这时,就连经过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深通人情世故的作家老舍先生都在热切地呼唤: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于是,在某一天的早上一觉醒来,哇,下雪了!诗人艾青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吟起了“下雪的早晨”——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

下雪了,向来严肃有加,出言犀利,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也一反很少描摹写景的常态,用他那个性很强的独特语言,情不自禁准确而又形象地先兴致勃勃状写了南方的雪——

江南的雪,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接着笔锋一转,又不厌其烦,刷刷刷描写了朔方,也就是北方的雪——

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最后,先生回归到他自己的本来面貌,用学术语言概括道: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小雪到,冬始俏。一场应景的初雪,能让灰色的天地人间立马有了生气,一时变得有意多情起来。难怪千百年来,小雪一到人们就如午夜梦回,寄托了对这个节气的特别期待。不妨让我们揣着老舍的念想,吟着艾青的诗句,读着鲁迅的文章,延颈举踵、倾耳戴目,祈盼着一场雪吧。

想着念着,吟着算着,读着走着,或许雪真就来了。那时,它去敲你的窗,我就来叩你的门。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