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灵专栏丨川江本草③叶子烟
作者:陶灵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1-26 13:49:21向氏是重庆万州用坪村的大姓。住在大塆的向老头儿藏有一套《向氏族谱》,民国时期竹纸石印书,小开本,共十九册,看起保存比较完好。汪兄和我翻阅时,发现其中几本里面被虫蛀了一些小孔。向老头儿心里也不安,“我们农村条件差,没得好办法保管。”汪兄教他,不要用布袋了,做个木盒子装起,里面放几匹叶子烟,你们农村容易找到的,是驱书虫的好东西,又可吸湿。向老头儿连声回答“要得、要得”。
我妻子同行,听到汪兄的介绍,说:我爸爸年轻时缝了一件毛呢大衣,平时舍不得穿,放在箱子里怕虫蛀,找乡下奶爹要了几匹叶子烟,夹在里面。我四五岁时,有一次跟大人“走人户儿”,爸爸得意地穿起了毛呢大衣。半路上,我走累了,爸爸背我。刚趴到他背上,闻到满身的叶子烟味,刺鼻,立马挣脱梭下背来。两天后,爸爸身上的叶子烟味还没散完,我仍没要他背,自己走路回家。
叶子烟,是烟草经过土法加工后的俗称,川江一带农村普遍都有栽种、加工。我姑爷自种自吃叶子烟,一般情况下是种一季,收获加工后贮藏,吃几年。我们土话叫“吃”叶子烟,不说“抽”。姑妈是女人,本身不吃烟,在蔬菜队做活路时,中途要歇气半小时,她也喊“吃烟”。
小时候听大人摆龙门阵,说是吃叶子烟有三大好处:家不遭窃;不被狗咬;永远年轻。这是反话:因长年吃叶子烟,一天到晚咳咳吐吐的,偷儿以为你醒着,不敢下手;咳嗽咳得弓起了背,狗以为你捡石头打它,跑得远远的;没到老就死了。
抽烟虽有害,烟草的作用却不少。清代名医凌奂著《本草害利》中说,烟草可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痰等症,还能驱杀农作物中的多种害虫。1975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里也介绍,烟草鲜叶熬水,每天涂拭两到三次,治头癣、白癣、秃疮;或者,用烟杆里留存下来的烟油擦抹也行。
我以前见过表姐用叶子烟治脚气。脚趾丫痒痛难忍时,她一边用手搓,一边支使我把姑爷的叶子烟拿来一匹,挼成碎粒,撒在烂趾丫上。过了一会儿,似乎好多了。有时,表姐干脆把叶子烟扯断成小节,夹在趾间,然后穿上鞋子。
盛夏时的偏涷雨来得快,停得也快,浇过大粪的土里热气上冒。这个时候出去玩,姑妈总要我穿上凉鞋,说光脚板“打粪毒”。真打了粪毒,脚板皮下红肿,表面出现很小的疙瘩,瘙痒难忍,搔久后破了皮,又非常痛,十分烦人。姑妈便挼碎叶子烟泡水,每天给我擦几次,很快就好了。
汪兄在三峡一带专门拍摄古寨堡,二十多年里听过无数的民间龙门阵。
一位姓马的老头摆,年轻时有一天赶路,右脚背遭蛇咬了,痛得站不稳不说,还直打哆嗦,多半是被吓坏的。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好路过,快步上前说:“莫慌,莫慌,我来帮你。”他跍下来,双手捉住马老头的脚,用大拇指使劲儿挤出伤口里的血,只很少一点。然后,他取下嘴衔的叶子烟杆儿,扯掉烟锅、烟嘴,顺手折断一根草茎,捅出烟管儿里黑黝黝的烟油,敷在伤口上,并慢慢揉摸,让烟油进入伤口里。一会儿工夫,马老头感觉疼痛消除。中年男人揉着马老头脚背时说,有鲜烟叶的话,把它舂茸,敷在伤口上也行。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里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姓朱的进士,起初不相信烟油能解蛇毒,后来见人捉住一条蛇,手臂粗,八九尺长。此人把烟油刺入蛇口中,它马上闭住眼、口,身子也蜷缩在一起。多次刺入烟油后,这蛇死得像一根长条条的绳子。朱进士这才信了。
过去吃叶子烟的人,因身份不同,用各种各样的烟杆儿,木、藤的,银、铜的,甚至千年乌木的,说是入药以旧竹烟杆儿中的烟油为最好。川江一带的深山里,少数游客也有吃叶子烟的习惯,唯男人烟杆儿里的烟油入药佳。不光是烟油,竹烟杆儿本身也是一味药。
清代中期,有个姓张的人,竹烟杆儿用了五十多年,表面如漆了生漆一样光亮,非常珍贵,从不借人用。后来因母亲生病无钱抓药,只好拿去典当了两千文钱。碰巧,当铺老板患气血阴津亏虚症,服了很多药没效果,听医生说老竹烟杆儿可治。于是,把张某的当物烟杆儿锯下几寸熬水喝,竟医好了病。当物被毁,老板不好交差,便送给张某一笔巨款,以示感谢。
竹烟杆儿还有另用。清光绪年间,川黔交界的四川古蔺县属偏远山区,当地人常手握叶子烟杆儿外出。这些烟杆儿的烟锅比茶杯口还大,杆儿也粗大。并不是他们嗜好吃烟,实为防身器械。因为山崖偏僻之处,常有豺狗出没,尾随行人,趁其不备,将两只前腿搭在人肩上。如果回头,一口咬住你前颈,必痛晕倒地,然后再将你吃掉。后来有人想出对付办法,遇豺狗双腿搭肩时,先冷静,将头颈缩紧,绝不后看,迅速将烟锅往后背猛砸过去。豺狗被打痛,甚至打伤,便放下前腿,落荒而逃。
编辑:古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