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三峡见证 万州蝶变

作者:尧华燕

文章来源:看万州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2-07 11:27:48

高峡出平湖,沧海变桑田。

30年前的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峡工程建设……

30年弹指一挥间。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在上海、天津、江苏、福建、南京、宁波、厦门等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支援下,在百万万州儿女的团结奋斗、勇毅拼搏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让这座城市涅槃重生。

如今,万州城市变大、交通变畅、生态变美、生活变好。

平湖之畔,一座移民新城正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城市变大

冬日的清晨,阳光从云层穿透,洒在平湖大地。

站在太白岩上远眺,从长江北岸的老城到沿江布展的城市组团,从江南片区再到高铁片区,大城之变,尽收眼底,令人惊喜又自豪。

眼下的万州,老城区在加快补齐城市功能,江南片区以“新”打造出特色新城,高铁片区则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立起门户形象。

从长江北岸一隅之地,到如今“一江两岸六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平湖万州涅槃重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旧变新,变的速度惊人,变的质量喜人。

今天的万州,新城新颜,有山有水、有形有味、有情有义。一个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优势逐渐凸显,对周边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愈加强劲的区域中心城市,正成长壮大。

在这里,万川毕汇。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必经之地,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交汇,拥有常年通行万吨江海巨轮的新田港,吞吐百万旅客的国际机场,到发千万人次的高铁枢纽,每年超亿吨的货物从这里通江达海、集散天下。

在这里,万商云集。万州城区人口突破100万、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拥有渝东北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市场主体近15万户,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外唯一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大区,常年吸引30万区外人口在万州工作生活。

在这里,万客来游。建成1800多年的万州,有着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历史底蕴,成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戏剧“万州现象”薪火相传,也是中国烤鱼之乡,4万家烤鱼门店遍布全球。天生城文旅街区成为川渝文旅新地标,一年吸引了超2000万游客来游。

交通变畅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六桥飞架,南北通畅,城市自此不再是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城市大道、入城大道、快速通道,四通八联,既拉开城市交通骨架网,又承载着城市的车水马龙,其间遍布的城市道路,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构成城市循环网。

城市向外,七高八普、二环九射多联、一空一港,“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正形成。

1小时重庆、2小时成都、3小时武汉、4小时郑州、5小时北京照进现实。

从公路到铁路,从地上到蓝天,万州以畅达东西、贯通南北、引领支撑带动渝东北和川东北发展的交通优势,成长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翻开万州交通历史事纪:

2001年10月24日,三峡库区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建成通车,万州进入了铁路时代。

2003年5月29日,总投资4.5亿元的万州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库区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

2003年12月12日,渝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通车。

万州长江大桥、万州大桥、万安大桥、万州长江二桥、牌楼长江大桥、驸马长江大桥、新田长江大桥相继建成,峡江之上,长虹卧波,桥城万州,名副其实。

……

30年变迁,万州交通变畅印痕清晰。

看铁路——全面步入高铁时代,融入国家铁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大通道。渝万城际和万达万利“一高两普”相聚于此,在建的渝西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加快推进,多条铁路汇集。

看航空——空中走廊连通世界,万州机场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旅客吞吐量稳定在百万人次以上,成为全市首个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的支线机场,正朝着4E机场迈进。

看港口——航运中心已具规模,形成了南岸以新田作业区为主、北岸以桐子园作业区为主的南北双枢纽,鞍子坝客运作业区、红溪沟和桐子园货运作业区、神华神东港电码头、江南集装箱作业区相继建成投产,万州新田港一期5个泊位全部建成投用,成为川、陕、湘、鄂、渝地区物资经长江外运最便捷的水运通道。  

看陆路——高速公路畅达周边,先后建成了万开、万云、万梁、万忠(南)、万利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8公里,融入沪蓉高速、银白高速大通道,建成城市环线高速。

生态变美

冬日的万州,南北滨江路上游人如织。北滨路上,万达广场、移民广场、音乐广场热闹非凡。南滨路上,草木葱茏,活力四射,景色宜人。

站在长江南岸的三生有幸广场远眺,万顷碧水微波荡漾,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尽收眼底。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万州肩负着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守护一江碧水,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既是万州的使命担当,又是发展所需,民心所盼。

三十年来,万州以上游担当写好“生态”篇章。通过厚植生态本底,提升全域水质,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再现。通过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巩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愿景照进现实。

看——河水清澈了。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总体稳定在Ⅱ类,21条次级河流水质稳定向好,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一江碧水东流。

空气清新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3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土壤净化了。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3.1%。

岸线葱绿了。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4.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56.8%,绿化库岸50公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4%。蓝天、白云、绿地,一个“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生态更美的城市,屹立在长江之滨。

生活变好

这是一份令人骄傲的发展成绩单!2023年,万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4亿元,比1992年的17.17亿元增长68.67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48元,比1992年的2498元增长了20.64倍。今年前三季度,万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6.86亿元,同比增长6.6%。

收入增长,经济向好。这是万州人民对生活变好最直接的感受。巨大变迁,是三峡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万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奋发前进。

三十年,万州在经济发展上牢牢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经济量质提升。如今,万州工业强区劲足势好,“5+10+X”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型。现代服务业恢复提振,以“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展现活力。农业发展量增质优,“7+5”现代化农业体系轮廓清晰,第一产业总量保持全市第1方阵,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

三十年,万州聚焦民生改善,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如今,万州教育医疗事业增效惠民,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充分,高品质生活成色更足。

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在主题《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的展览前驻足,一张张图文、一段段音视频,清晰展示着三峡工程建设后万州的沧桑巨变。展览的最后,是100多幅移民灿烂的笑脸。这些笑脸,让人看到了生活之变。

当前,万州正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快马扬鞭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一场新的蝶变跃迁,正开启新征程。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 尧华燕)


编辑:杨士达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