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纯荣专栏丨爱上一座城
作者:符纯荣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2-11 15:57:05我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这里,与达州老城隔着一条清澈的州河,由于地处市区以南,很长一段时间谓之“南外”。
作为一个地级市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不取名为现代气息更浓的“南区”或“南城”呢?细细想来,一个“外”字实在绝妙——山外有山,城外有城。外,是空间、界定,更是扩张、拓展,一座城市的气度向南延伸,不受某些单一、固定、一成不变的思想禁锢,给人以辽远无际的遐想,让人产生诗意无限的回旋。
事实上,南城曾距离我很远。它并不属于我;或者说,我并不属于它。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它的繁华、喧嚣、高贵气质,与我蜗居多年的山坳小镇格格不入。在自由散漫的山坳小镇生活,那种缓慢状态带给人内心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表的。一年四季,我们被小镇温馨地守护着,人情世故也显得那么亲近与随和。出门便遇笑脸,闭门也可感受彼此温和的心跳。朋友想见就见,且举止亲和、言语坦率、酒茶随意,无须任何客套礼数用于搪塞或遮掩。
跟随时代发展,我也成为“搬来搬去”的一份子。从乡镇搬向城市,从安静搬向喧嚣,从散漫搬向紧迫。
住处位于南城万达路的一幢大楼,临街。白天,车流如织,晚上亦车水马龙。刚进城那几年,由于南城正处于大规模开发阶段,周边亦有许多高楼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成天汽车喇叭声、机器轰鸣声、人流鼎沸声此起彼伏。白天倒不觉着什么,到了晚上,这些喧闹便一点点放大,仿佛渐涨的潮水一样,将一茬茬好不容易冒头的睡意淹没。常常一觉提前醒来,窗外还是灯红酒绿,对面的美食城还在释放着人间烟火。一排排小汽车则安静地停靠于夜色之中,持续加重霓虹灯炫目的颜色。
在难得的睡眠中,我总会梦见老家徐徐的炊烟、欢快的蛙鸣,梦见穿越小镇而过的那条小河潺潺不息地流淌。尤其窗外一排高大而整齐的梧桐树,每当轻风撩动树叶,抑或鸟儿盈盈飞过,就会经久不息地荡漾着极富诗意的“涟漪”。它们与我的梦境相伴多年,装点着平凡而又安心的日子,为曾经的青春梦想插上翅膀。如果没有这些美好的事物伴随,我相信一路留下的文字将是苍白而空泛的,毫无生命力可言。
这是一个依然处于城市“虹吸效应”的时代。岁月的车轮飞速向前,依附其上的每一个人,谁都没有主动退却的机会。在南城扎下根来,转眼已过十七年。从最初的无所适从,直到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空鸟巢”生活状态达成妥协、浑然一体,仿佛一首命题诗完成的过程,终究还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自觉完成人生命运的嬗变。
在达川建区史上,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1997年6月5日,达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老城荷叶街迁至达县南外镇,拉开了达州城市扩容的序幕。2013年9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达县改为达州市达川区,因势利导,撤县设区,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没有赶上县城南迁,但我经历了达县改名为达川区这一历史时刻,见证了达川城区不断扩展、城乡经济日益繁荣、基础设施飞速提升、民生福祉巨大改善等一系列可喜蜕变,跟上了与“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节奏。
面对城市,与很多人一样,我也只是贸然的闯入者之一。在乡镇环境生长多年的自由散漫、随遇而安,终究被紧迫急促的城市生活一点点改变。从旁观者到局中人,从容替换了惶惑,自信取代了卑微,小小的喜怒哀乐也自然而然地随之生长。
当标识身份的地址从乡镇小街变为城市社区,我并未沉陷于成为一名城里人的虚荣与满足,而是努力保持乡村赋予的质朴与勤劳,去触摸一座城市跳动的脉搏,跟上时代不断奔跑的步调。
编辑: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