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以“四高”赋能“四新”,激活高校党建“新质生产力”

作者:康炜 师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2-12 11:11:5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要把准时代发展脉搏,深化党建统领机制,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激活高校党建“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和同题共答。

锤炼高素质党建工作队伍,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能力水平。激活高校党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锤炼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党建工作队伍。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树立敢破新局的勇气、再立新规的魄力、善解新题的底气。既要沉心静气苦练基本功,又要满怀热情对待新事物,要主动学习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将科学的方法融入日常的党建工作中去。例如,新质生产力首要特征就是因地制宜,作为文化艺术类高校的党建工作者,就要深入挖掘文化艺术类院校和师生的特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最大限度拓展党建工作的精准度和契合度。

打造高水平党建工作品牌,谋划党建发展新思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品牌化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凝练特色、借鉴推广、反思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高校已基本解决党建工作品牌“有没有”的问题,但在当前环境下,更需要解决“优不优”的问题。高校做好铸魂育人工作,要以深化党建“双创”为契机,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覆盖到教学一线、教研科研、行政服务的全过程。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把党组织建在急难险重、攻坚克难的重大任务节点上,坚持支部驱动、党员带动、全员联动。要善于凝练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掘内在共通性,从“点”的做法中形成“面”的经验,发挥品牌特色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提升育人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建设高效能党建工作阵地,点燃党建融合新引擎。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党建“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一统六化”实施路径,充分运用数智手段完善基层组织治理体系和提升管理水平。要紧紧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打造高效能、数智化线上党建工作阵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整体智治体系的互融互促。要充分使用“红岩先锋智慧党务”系统等数智化平台,实现信息的精准对接、需求的高效办理,推动党员教育、接转、监督以及党费收缴等工作线上完成,破除繁琐化、虚浮化等陈年积弊,让数据多跑路,让党员、师生群众和党务工作者少跑腿。通过数智化平台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结果互用,还能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孤岛”的问题,促进不同基层组织之间的高效协作和互鉴共进。同时,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双阵地”模式,有助于提升联动叠加效应,深度融合党建与业务工作,提升高校的整体治理水平和能级。

聚焦高品质党建工作质效,助力美好生活新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满意度,这也是我们高校党务工作者激活党建“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要义。要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基层组织生活模式,既做到增强组织活力、丰富师生群众教育形式,又能有效强化师生群众的思想武装。要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平台掌握师生群众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精准开展思想疏导和矛盾化解,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要探索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扁平化治理效能,加速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增强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要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健全党建工作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持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和提高服务水平。通过一系列思维、技术、工具层面的数字化革新,推动高校党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让党建统领更有力、组织建设更牢固、基础工作更规范、群众服务更高效。

作者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cqgj23286C)阶段性成果】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