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守拙
作者:耿艳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2-16 11:12:14冬天像水墨画,因为那些沉静安然的树。湛蓝的天空,或灰白的天空,都宛若徐徐展开的老宣纸,落尽叶子的枝桠像画家笔下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帧帧诗意悠然的山水。
胡同里有柿子树、杨树、白蜡树、楮树、槐花树,路过的小园子里有紫丁香、鹅掌楸,地铁站口有海棠树,回家步行的那段路两边种满了悬铃木,小区里有梨树、桃树、李子树。
走路时,最喜欢看这些树。此时的它们处在四季中最安静的一段时光。看着那些如墨苍古的枝桠,心里也不禁漫上来一泓古典的静水,一缕温暖的光轻轻斜照着,又清澈又明丽。
汪曾祺在《冬天的树》中写道:“冬天的树,伸出细细的枝子,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冬天的树,像一些铜板蚀刻。冬天的树,简练,清楚。冬天的树,现出了它的全身。冬天的树,落尽了所有的叶子,为了不受风的摇撼。冬天的树,轻轻地,轻轻地呼吸着,树梢隐隐地起伏。冬天的树在静静地思索。”
看树的时候,常想起这些写树的语句。汪曾祺也一定喜欢冬天的树,他把冬日之树的美和风骨写得诗意隽永,言尽而意不尽,给人很多遐想和回味。
有时,也会在树下静站片刻,把现实的生活和忙碌的忧愁放下来,心思清澄地感受大自然的艺术之美,像站在一幅名画前,虔诚天真。那一刻,好像自己也拥有了树的风骨一般,澄净大气,苍厚高远。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看冬天的树,不仅给人静定之感,给人书画艺术之美,给人诗意之美,还给人辽阔之感,不禁想到中国古典哲学中为人处世的艺术,即守拙。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是遵守本心,活得潇洒自在,是采菊东篱,悠然南山。
《红楼梦》写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守拙是以拙自安,不用机巧与世周旋。拙,不是笨拙,而是清醒与智慧。
《菜根谭》也讲守拙,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守拙,是守着内心的朴素和清澈,正如《老子》所讲的“抱朴”,保持朴素自然的本性,保持本真,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曾国藩家书》也曾有言:“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拙是勤,是踏实,是诚恳,是活着的一种谦逊低调的态度。
沿着古典绵长的光阴慢慢回溯,再一路走过来,发现冬天的树无不拥有着这些美好而朴实的智慧。它们站立在寒风中,却保持着一身诗意静定,安稳地守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风霜雨雪中,平静淡然,成为一处美丽的风景。
在一篇散文里看到一位作家说:“我无比清楚地知道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它是疼痛,它是衰老,它是别离,它是挣扎,它是丑陋,它是奔波,它是仇恨,它是抱怨……可是,它也有另一面,它是欢喜,它是新生,它是遇见,它是融洽,它是美好,它是相聚,它是热爱,它是善良……”“我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是在于能在混浊中,找到清澈。能在石缝中,看到花开。能守得了灰暗、烟雨和不堪,等来幸福和光明。”
这也是守拙吧。守的是人世的美好和花开,内心的清澈和明媚。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是复杂的,有残酷有痛苦,更有很多无奈,但也蕴含着希望和美好。就像汪曾祺在《冬天的树》中所写:“冬天的树,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露出一点娇红。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出一朵一朵透明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火焰,飘动在天空中。”守拙,守得云开见月明。
编辑:刘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