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郝安专栏|藏在光阴里的中国故事:大佬冬至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2-21 07:00:00

古老厚重的二十四节气,两两一组,四十八字。每一组都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每一个都卓然而立、倩影芬芳,每一处都诗意盎然、天真烂漫,每一字都清脆圆润、齿颊留香。

这详备齐整的四季万物流变图式,原本众节平等,等量齐观;虽各有特性,倒也不存在什么高低贵贱。正所谓春花秋月,各擅胜场;姹紫嫣红,皆领风骚。但处事无非人心,谋局无非人性,久而久之一经创造了等级秩序的人类传统意识的浸染熏陶,竟也分出了四时八节、三六九等。

比如冬至,就不但被擢举成了一个力拔头筹的重要节气,还被过成了一个数一数二的重要节日。属妥妥的顶流头牌大佬。

冬,终也,四时尽矣;至,极致也。斯时,太阳黄经达270度。冬至至长,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其概念是阴阳流转,由阴到阳,阳气始生,叫作冬至一阳生,意即阳气要开始生发了。在很多地方称贺其仪,亚于岁朝,所以这一天又被呼为亚岁;一些地方更把冬至和岁首并重,甚或肥冬瘦年,称冬节、长至节,是大如年的大吉之日,比过年还重要,还更隆重。

排在二十四节气靠后的第二十二章冬至,一论起出身,这大佬原来还是问世最早的一个。史载,树八尺之表,立竿测影: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是说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立竿,包括木杆、竹竿、土圭,以八尺为标准;测影,影子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影子最长的日子即是冬至。立竿见影,冬至也就成了二十四节气最先制定出的一个。

遥想当年在孔子之前、黄帝之后,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周公,着手制订国家礼仪,就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而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节为岁首迎新。

社稷大事,在祀与戎。也是从周朝起,一年之终,来年之始,礼天神必于冬至。往后自西汉以降,经魏晋南北朝,盛于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相沿甚久,皇家都要顺天应时,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春分设日坛祭日,夏至设地坛祭地,秋分设月坛祭月,冬至设天坛祭天。

冬至祭的是天。天,颠也,颠者顶也,至高无上;天,又为天地君亲师五圣居首,主宰一切。祭天,这也是最高的祭祀等级了。北京天坛庄严壮丽,是明清一年一度举行冬至大礼盛典的地方。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九又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阳数。按照天圆地方原则建造的圜丘坛,其圜丘层数、台面直径、墁砌石块、四周栏板均取阳数,以彰显天体至高至大。这一天,帝王亲率众臣鼓瑟吹笙,击器而歌,拊掌而舞,致天神人鬼,祈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迎福践长、岁美人和。

日处岁末,冬至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很多朝代官府官场要贺冬拜冬,官方官员要绝事放假。至此日民间也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晚上还不能出门,必须守冬,也就是守岁,给天父地母拜节祈寿。

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致广大而尽精微,前后十五天冬至三候都是名词加动词的结构,既包含了蚯蚓、麋鹿、水泉自然而然做出的相应反响动态,展现了天寒地冻对物候变化的灵动捕捉,也描绘了一幅阳气蠢蠢萌生的画卷——

泥土里生、泥土里长,圆长柔软、雌雄同体,这就是人们熟悉又不太熟悉的无脊椎动物蚯蚓。它又俗称活犁耙,只会爬来不会跑,翻松土地立功劳,有益农事;也尊称地龙,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很重要的中药材;还戏称钓鱼虫,是高级饲料鱼饵。难怪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说它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这位最有价值的地下工作者,阴曲阳伸,对温度格外敏感。冬至阳气微生,阴气依旧十分强盛,蚯蚓虽仍蜷缩着环节躯体,但头开始转而向上,其圆条形身子像是打了结的绳索,故为蚯蚓结。

角芟芟、尾促促,栖息水边、角朝后生。马脸、鹿角、牛蹄、驴尾,似马非马、似鹿非鹿、似牛非牛、似驴非驴,呼麋鹿,又谓四不像,被尊为神兽,乃家喻户晓姜子牙姜太公的坐骑。此吉祥之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数度濒临灭绝,是大多数人不谙熟不太知道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鹿角朝前生,为阳,故夏至一阴生鹿角解;麋属阴兽,以参差错落朝后生,有一种特殊美感的犄角闻名。每年一到冬至时节,遂感阴气渐退,头角便开始脱落。此系阴退之象,故为麋角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地不可无水,或河或井,但最好有泉。或掬拢成一泓清潭,甘洌沁脾,叮咚有声;或转山绕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意思是用来泡茶的水,以自山中流出的泉水为最佳。值冬至时节,虽然地表仍然封冻严酷,但地下的水分明感受到了阳气的回升,料峭寒风中,山中泉水已然悄悄解冻、暗暗上涌,有温热感了。天寒地冻,天凝地闭,在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汩汩泉水竟也变得活泼动人,故为水泉动。

草摇叶响知鹿过,冬至阳生春又来。阳气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万物生长的原动力。故曰冬至为德。原来这个节气是在积德,在默默地为万物复苏做着积累与铺垫。

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万物各有其道,自有定数,是为规律。从明日起,虽然你还感觉不到,但昼开始长,夜开始短,长物将萌也。

古有四始一说,即岁始、时始、日始、月始,冬至正好是日始。始,本身是一种吉祥的预兆。无论阳气的萌芽、太阳的回归、白昼的渐长,一切虽然尚且微小,但毕竟一切都已经开始了。冬至福至,由此唤醒了人们对新春的期盼。

节气时间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时间,蕴藏有很多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既鞭辟入里,又妙趣横生。

冬日最闲,长冬难耐。为了熬过漫长的冷落寂寞,人们就创造了吃喝玩乐诸多岁时文化风俗,经几千年的沿袭相传、继承赓续,吃出了新天地,喝出了新境界,玩出了新花样,乐出了新气象。

每逢一个节气,让人兴致勃勃、兴趣盎然的头一个话题就是吃什么、怎么吃。小雪卧羊、大雪卧猪,冬至的吃,不争更丰厚丰实。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主要指的北方,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寒冷冬日,能吃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宛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也才算是称心过了这个节气。在南方,知是明朝冬至天,家家捣米做汤圆。汤圆又称冬至团、冬至圆,颜色多样,口味丰富。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寄寓了对来年阖家团团圆圆的祈福。

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无论南北,到了隆冬时节都讲究或涮或炖,或红烧或爆炒,吃上一顿味甘不腻、性温不燥,暖胃祛寒、健脾补肾的羊肉。补冬是世代相承适应自然变化而做出的自我防护和主动调整。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易吸收外来营养并使之转化为能量,是开始进补保健的最好时间。今年冬至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苦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在水冰地坼的时候,出入起居最好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冬藏,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猫冬,一家人,或三两好友,围炉向火,温酒煮茶,边喝边聊,意在收敛神气,蓄积阴精,进补助阳。

冬至进九,说冬藏瑞,数九盼春。曾记否,街巷阡陌,妇孺皆吟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寒潮持续发力,寒冷成倍放大。数九的日子难熬,于是又有了描红、染色等多种形式的九九消寒消遣。九宫格“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笔顺填充一个笔画,到九九大功告成。以梅花代替文字的图画,则绘八十一枚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日染一瓣,待八十一瓣都染尽了,也就过完了九九,春天就要到了。

从冬至开始的数九描九染九仪式,让每一个寒冬日子都得到珍视珍惜。描好一笔,点染一瓣,过完一九,由隆冬向暖春的转换就又近了一点,一天天、一笔笔、一画画,有一种太阳正一步一步走回来的那种感觉。

夏至不到不热,冬至不到不冷。在终藏之气,至此而极的冬天里的冬天,更冷的天气,更臃肿的穿着,更容易低落的情绪,相对来说日子过得会艰难一些。但无论多么艰难,都要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坚强地活着。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人类的另一个太阳。朔旦冬至,终而复始。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众里寻它千百度,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正在赶来的路上。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