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化中国行,读着诗词游长江——华夏西南地区响起两位新传学子的声音

作者:刘晴晴 姬沐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02 18:15:06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携手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录制了百集长江文化精品系列短视频《读着诗词游长江》最终章《千流万派归大海——读着诗词游长江》之浙江篇。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学生刘晴晴、2023级学生姬沐哲分别带来讲解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和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在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全媒体平台七一客户端、七一网首发,收获颇多好评。

刘晴晴表示,当决定参与录制本期浙江篇诗词讲解的任务时,兴奋固然,更少不了紧张情绪。“接到任务也比较突然,但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所以非常愿意尝试。”于她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个人展示的机会,更是代表学院对外展现城院学子精神风貌的机会,承担之责任明显。

短短两天的准备过程中,少不了精细打磨和重新来过。两位同学表示,最多的就是反复地斟酌讲稿,尽可能达到“烂熟于心”。指导老师刘赛更以专业视角给予两位同学悉心的指导和鼓励。“老师总是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地帮我们把握每一句的节奏、情感。”

姬沐哲表示,因为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开始录制前他十分担心自己“是否可以胜任”,而让自己能够更快上手的关键就在于老师的肯定,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大强心剂。

“有叙事感、述说感,段落之间在感情表达上有所区别,是老师教会我的很重要的一点。朗诵时,当代浙江发展的美好画卷仿佛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刘晴晴强调。

演播室中,一待就是半天。从语言表达的流畅度、情感表达的分寸感,到镜头前的姿态神情,刘赛老师带着两位同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辅导与纠正。

“视频播出,画面上只有我的顺利完成,但荧幕背后,是老师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把握。”于姬沐哲而言,这不仅仅是自己的成果,更是老师全方位悉心指导的有力见证。“感谢老师,作品的成功不当只是我的功劳。”

刘晴晴坦言,在把握机会之余,也很担心不完美的呈现。而当视频完成录制并顺利发布后,看着实打实的成果,余留感慨与庆幸。“录制中老师一直给我们很好的情绪价值,最后认真的准备得到了收获,自己也在更大的平台上打响了城院传媒人的声音,实感荣幸,特别感谢学院给予的机会和老师的鼓励。”

刘晴晴寄语学弟学妹们:“喜欢说、愿意讲述,就请勇敢表达。仔细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声’途径,大学期间最不可缺少‘寻找机会’的自我热情,咨询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就是绝佳的方式。不回避自己的短处,不畏惧经历打磨、蜕变而后成长,相信自己,有些时候机会‘很突然’,但你也能够做得很好!”

姬沐哲寄语学弟学妹们:“成功的第一步是迈出那一步。或许你还在怀疑自己的能力,还在徘徊不前,但多对自己说一句‘我可以’,或许结果就不一样。我们的老师都是难遇的伯乐,当机会来临,请你相信,你能行!”

“奋楫笃行,弦歌不辍。”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入实施OBE理念,借助各大融媒集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此次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两位学生高水平发挥新闻专业技能,品读好诗词、讲好浙江故事,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文化传播教育方面的成果,更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相信会有更多新传学子以专业之笔、才情之墨,在“声生不息”中收获更多的掌声。

近年来,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融媒矩阵建设运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联动,目前已经与多所高校协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