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2024年市政协工作回眸 | 市政协委员白九江:让文物“活”过来 助力重庆文旅发展

作者:龙宣辰 李云霄 周尤 刘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08 10:08:15

“起猛了,梁平这个石像竟然活过来了!”  

“霸道!第一次看到文物自己走路。”

前不久,话题“如果重庆的文物都复活会怎样”登上了热搜,引发全国网友热议,甚至纷纷喊话自家文旅,要求看自家文物活过来。

在“文物活化利用”这个赛道上,重庆一直在奔跑。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以下简称“巴渝文物”)获“优秀案例”,也是重庆唯一入选的案例,巴渝文物从此有了数字“藏宝库”。

无独有偶。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数字化“身份证”,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4009件(套)的数字化采集。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轻拂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屏幕,一件件文物跃然眼前。

文物不仅是历史绝唱,也是时代回响。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利用,力争让文物“活”起来,让精神“富”起来。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政协委员,重庆知联会副会长,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白九江在去年向市两会提交提案,呼吁深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改革,促进文物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扩大到系统、全面活化的新阶段。

重庆文物活化利用“优劣并存”

冬日暖阳,长江南岸,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将历史气息与时代质感相融合,成为供市民共享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公园里的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很值得一看。

“绝美!重庆还有这样的公园,快来围观。”社交媒体上,网友发布了不少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打卡攻略。有的攻略点赞和收藏达几千个,引得网友在评论区赞叹这座公园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随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市民在许多场景中都能和巴渝文化来一次美丽邂逅。

对此,白九江感触很深。“近年来,我国文物活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故宫博物院年文创产值超10亿元,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文创产品收入近1.2亿元,三星堆2023年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我市文物活化利用也取得重要成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授权模式,红岩联线在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传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系统活化文物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白九江表示,文物活化利用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文物创意产品开发从自发起步进入到政府引导的新时代。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激励政策。2022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将“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纳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扩大到系统、全面活化的新阶段。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白九江发现了我市乃至全国文物活化利用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文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激励不足,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版权保护不够,文物活化利用与资产出租的界定不清晰等。

为此,去年1月,他向市两会提交提案,为重庆文物活化利用提思路、出点子。

精准施策,确保用得“好”用得“活”

重庆文物“家底”几何?

白九江介绍,经初步梳理,全市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4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5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6205处、各类新发现文物点近万处。有重庆市历史建筑777处,中国传统村落164处,重庆市传统村落67处、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家、国家工业遗产5处、重庆市工业遗产14处、中国重要农业遗产6处、中华老字号31家。

“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我们一定要精准施策,确保用得‘好’,用得‘活’。”深耕文物保护一线,白九江在提案中列举的建议十分具有针对性。

比如,他建议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范围。除进一步向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文物局申报扩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试点单位数量外,还应将国有考古单位、文保单位等文博事业单位纳入试点范围,推动文物单位活化利用走向纵深,促进文物创意激励机制覆盖更广。

针对文化活化利用存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白九江认为,国有文物的知识产权界定和权属识别是一个难点,在文创产品开发、传播宣传、数字产品、形象再创造、著录引述等方面存在很多法规空白,在重点文物名称保护、商标保护等方面也存在易侵犯、注册难等问题,文博单位内部以及文物单位与捐赠者间也存在文物移交前后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法制保障供给,研究制定文物知识产权保护细则。

“现在文物数字化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在提案中呼吁要加大文物数字孪生建设,将文物资源纳入统一的数字平台,形成文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素材库,搭建文物版权数字交易平台。”白九江说。

加快文物活化利用改革 让文明之光更加闪亮

如今,走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这里已然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

一座研究院,靠什么汇聚起大众的目光?

原来,该研究院创新推出了“三馆一院”系列活化项目。依托文物建筑合作排演《雾起江州》沉浸式戏剧;秉承透明库房理念,推出《重庆考古标本陈列》等3个展藏结合展览;建成全国首个“考古虚拟展示体验馆”,开放“枇杷山(考古)书院”,培育“考古咖啡”“探古咖啡”品牌首店。

“重庆文化活化利用正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态势。”包九江高兴地看到,当初自己提案中的一条条建议,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有力的举措,推动重庆文物利用工作不断向前。

白九江说,最让人振奋的是,重庆正在加快实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改革,一系列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重点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和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文件将陆续推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也将出台,这必将为重庆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起到巨大的正面促进作用。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白九江说,巴渝大地上俯拾皆是的文物资源如果都能“活”起来,必将让文明之光更加闪亮。


编辑:龙宣辰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