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的力量|赵婷:在创新中传承 让传统曲艺焕发新生
作者:别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14 07:00:00“巫山美景观不够,碧水婉转奇峰秀。”悠扬婉约的女声响起,四川清音吟唱巫山青山绿水。
“万峰磅礴盘旋着一行沙鸥,大宁河畔千百年文墨锦绣。”铿锵动感的男声说唱,描摹大气磅礴的三峡风光。
2024年11月,第十八届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暨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开幕式上,一首融合了四川清音和流行说唱的《一江碧水向东流》惊艳四座,现场掌声雷动。
“要创新,让传统曲艺剧目更加适应现代人群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与戏剧学院院长赵婷说道,巫山红叶节上四川清音和流行说唱的创新融合表演让她很是振奋,“这样的形式,现场观众的接受度很高!”
重庆地区曲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非遗曲艺资源,国家级代表项目就有车灯、四川评书、四川竹琴、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6项。长期深耕曲艺领域,赵婷对这一艺术形式有深厚的情怀。但她关注到,当前,传统曲艺面临诸多挑战,如多项非遗曲艺品类濒临失传;曲艺人才培养资金短缺,后继乏人;缺乏创新人才力量,市场活跃度不够等。
看着老艺术家们执着坚守着各艺术门类,面对这样的困境,去年两会,赵婷提出《关于加强重庆曲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建议》。她认为,要及时开展非遗曲艺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唱演、伴奏、曲式以及口述和纸质文献等,开展全面的、系统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大曲艺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力度,针对濒危项目的具体门类情况,扩大培养人才的对应门类名额和通道,同时创新剧目剧本,开拓市场活力;加大创排资金扶持,加快新剧目投入创排,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系列演出活动。
针对赵婷提出的建议,重庆市曲艺团积极探索和借鉴各类产业发展模式,创制更多曲艺精品。“我们打造了山城曲艺场‘周周演’品牌栏目,立足旅游产业打造驻场演出《戏山城》,与长航集团合作打造《艺游三峡》驻船演出秀2.0版,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张靓丽名片。”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晓林表示,“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拓展新的形式,满足年轻人的喜好。”
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继续在传统艺术普及、传承保护非遗项目等方面加强对非遗曲艺项目的抢救与保护,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人才交流学习等方面加大对曲艺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整合资源、拓展演艺市场,加快新剧目的投入创排。
编辑:别致 吴曼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