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丨聚焦进一步改善民生 完备住房保障体系

作者:向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16 16:44: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完备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的重要工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在当下经济增长多重风险交织环境下提出的重大工程,具有“保民生、稳增长、防风险”重大意义。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发展要求,保障性住房建设较之前的公共租赁住房等安居工程更加复杂。因此,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地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保交楼等工作结合起来稳妥推进,不断完备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城市居民实现安居乐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更亮更浓。

统筹租赁与售卖,协调转化促保障。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有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类,前期实施的主要为配租型的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作为现阶段的新拓展项目,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保障性住房类型、完备住房保障体系,更好更快并有梯度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但群众对于住房由租到购的需求,将随着经济条件等因素变动,如何有效满足群众对住房的变动需求,高效统筹配租型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或是破题之举。近期,重庆市开展的配租型公共租赁住房转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制度、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高效推进,充分考虑解决“租转售”后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户籍迁移等群众高度关注的公共服务事项,让民生幸福之网越织越密,给我们统筹租售房屋并予以转化方面提供有效思路。以摸清群众住房租住需求和购买需求为基础,给予地方租售转化更多灵活性,将配租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相互转化。例如,当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无法有效满足群众租房需求时,可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转化为配租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供需矛盾,反之亦然。由此将有利于满足群众需求,亦不造成资源浪费。

统筹改造与建设,顺畅转化提效率。地方政府在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时推行房屋实物安置,房屋建设以地块统筹建设并需充分覆盖拟安置对象,地方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超量建设,从而形成房屋闲置,如何有效将闲置房屋有效利用起来。顺畅转化同样是有效之举。在地方租房需求较多时,可考虑改建为配租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盘活国有资产;在地方购买需求较多时,可考虑转化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适应群众需求中高效转化,而不用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由此取得避免国有资产闲置的风险、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一举两得的效果。2024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大环境下,推行货币安置的可能性不高,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仍然会启动房屋建设项目,以上原因同样会导致安置房屋闲置。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工作高效衔接,房屋高效转化势在必行,以系统观念统筹破除处室在房屋转化上的壁垒意义重大。

统筹收购与化债,衔接转化防风险。2024年6月12日,央行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2024年6月20日,住建部专题召开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视频会议,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有序有效开展收购已建成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可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存量商品房收购统筹考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打赢保交房攻坚战,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重要举措。“以购代建”实现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但个人闲置的商品房住宅高效盘活工作现实推行仍旧缓慢。海南省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引导个人提供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但具体操作规程等并无体现,如何盘活社会闲置资源化解居民债务压力将是新的时代之问。成立国有住房租赁企业盘活社会闲置房屋,转化认定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或是一剂良药,达到缓解群众还债压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助力提振消费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