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丰盛镇:探索“丰盛12议”创新举措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作者:胡悦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16 16:47:14丰盛镇地处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部,与南川、涪陵接壤,始建于宋朝,兴于明清,被称为“长江第一旱码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辖区面积69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9341人。
近年来,丰盛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党建统领下推进基层议事协商的“丰盛12议”创新举措,把基层议事协商细分为议题征集、议题审查、确定方案、协商通知、协商会议、制定方案、召开听证、完善方案、决议旁听、方案落实、结果公示、评价总结十二个步骤。生动回答基层群众关心的“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有效议”问题,通过议事协商聚拢人心、汇集力量、达成共识,努力突破大山思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广泛征集议题,明确“议什么”
一是划定议事范围。根据上级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梳理规划建设管理类、经济社会发展类、村社区治理类、公共安全类、公共服务类、其他需要开展议事协商的事项和内容等6大类议事协商指导目录,保障议事协商严肃性,防止议事协商成为“空中楼阁”,着力体现“小问题连着大民生、小协商需要大联动”特点,防止议事协商内容“鸡毛蒜皮”。
二是拓宽征集渠道。强化“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工作导向,收集整理上级交办任务、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群众来访反映、网格员走访收集、网络渠道收集等5个方面渠道信息,采取常规征集、专题征集、建议信息员收集等3种方式,围绕关注度高、矛盾冲突多的群众诉求确定议题,经镇党委研究后形成10项“协商目录”。
三是定期对外发布。根据“协商目录”制定议事协商方案,在议事协商活动前5天通过线上线下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各界报名,收集意见建议并评估风险。2024年共收集办理问题建议43条,化解矛盾纠纷27件。
全面扩大参与,明确“谁来议”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议事协商不是乱商量,更不是每个人都参与,是有序参与、分层次参与。丰盛镇坚持参与代表的广泛性、专业性、关联性,让不同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明确议事协商主体“1+7”模式,“1”指镇党委作为议事协商活动的主导主体;“7”指村(社区)委员会、村(社区)代表、相关部门、有关专家、两代表一委员、辖区企业等市场主体代表、社会公众作为主要协商主体。
二是发挥引导作用。着力保障议事协商的参与水平,注重在议事协商中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乡贤代表本土威望,将代表委员、农村党员、专家学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乡贤代表等185人吸纳到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中,明确相关负责人为基层议事协商委员。
三是吸纳多元参与。用好丰盛镇百姓茶堂、梦想课堂、家庭厅堂、农家草堂“四堂互映”平台,立足“茶堂”抓渗透、立足“课堂”抓教育、立足“厅堂”抓养成、立足“草堂”抓融入,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学校教师、社会公益等力量,从“议题收集”到“结果落地实施”全程广泛参与民主议事协商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议事协商格局。
严密议事程序,明确“怎么议”
一是会议议事协商。采取“座谈会+民主决议”的形式推进议事协商活动的开展,分别由专家代表提出专业意见、利益群体表达主要诉求、其他代表作交流发言,按照“表态+理由”的形式组织议事协商座谈会,利益群体和其他代表发言时,专家代表补充其可行性和合理合法性,实到会人员表决超过三分之二赞成的,确定为议事协商主体达成一致意见。
二是协商方案听证。座谈会形成的议事协商意见制定为初步协商方案后,通过邀请和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有关专家和利益群体(包括政府机关、利益团体以及社会公众等)参与协商方案听证会,促进协商方案细化调整。会后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及项目目标等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向听证代表及相关利益方及时反馈并推进实施。
三是议事决议旁听。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后,如须报上级部门同意,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召开镇党委会议公布实施,通过邀请和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旁听代表列席会议,提高会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公众对重要议题有更深的了解,旁听代表有意见可于会前或会后反馈。
注重监督问效,确保“有效议”
一是督促方案落实。在召开听证、决议旁听、结果公示等环节邀请群众积极参与,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确保议事协商的各个环节透明公开。在实施方案中建立监督机制,明确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每一项资金用到实处,每一项决策符合群众利益。
二是议事成果公示。议事协商成果落实后及时反馈有关协商主体,在5个工作日内线上线下公布议事协商成果,并确保通知到全体参会人员。形成议事协商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议事协商记录员将《议事协商记录表》报送镇社会工作岗备案,同时报送相关部门单位或其他组织,建立协商成果台账。
三是群众评价反馈。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议事协商成果评价,议事协商成果实施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集群众评价,形成“协商-实施-评议-改进”的良性循环。2024年以来,群众建议转化为群众议题21件,协商落地20件,满意率100%,桥上村、街村和丰盛社区群众提出的古镇环线人居环境整治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梨坪村、石家村、桥湾村群众提出解决饮水问题得到协商办理,有力推动了“油彩花舍—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桃子、萝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推动群众人均收入从36674元增至38938元。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