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城口沿河乡:多元路径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者:王巡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23 17:22:16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坚持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干部赋能、资源集聚、产业创新,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来源不稳定等发展难题,助力村集体发展上新台阶。

坚持党建统领,用好干部赋能“组合拳”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沿河乡坚持筑牢干部队伍,为推进村集体发展注入强大推力。

联坪村党总支书记刘文中与17户村民共同创办揽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发展,带动全村脱贫户92户和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就近务工,吸纳30余人稳定务工,每月增收1800-2000元。

不仅是刘文中,如今,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被沿河乡吸纳进入干部队伍。沿河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字当头,通过“走访了解”“择优内推”“人才回引”等举措,先后将2名致富带头人、14名返乡创业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

沿河乡还念好干部培养“育”字,一方面,针对当地产业技术短板,组织农委专家到乡指导产业发展30余次;另一方面,着力调整优化班子结构,鼓励村干部提升学历素质,全乡村干部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46%。同时,沿河乡着力念好“管”字,推行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管理人员报酬挂钩机制,组织后进村前往示范村学习借鉴,通过亮家底、找差距、树榜样,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化资源集聚,善弹强村富民“合奏曲”

单线不成丝,独木不成林,村集体发展只有凝聚合力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此方面,沿河乡坚持统筹资源,抱团发展,实现集体经济产业化、标准化。

为壮大村里主导产业,2022年,柏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投资28万元入股重庆溪谷粮酒业有限公司的循环农业项目。公司建设“酒厂+肉牛繁殖饲养+牧草种植基地”的循环农业,不仅每年支付集体收益3.5万元,还成功流转46户农户的100余亩土地,实现“资源”变“资金”。

类似这样的投资入股,正是沿河乡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有效尝试。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和企业投资,创建“一村一品”,助推创业、产业、就业的有效融合。

沿河乡还推出“抱团发展”新模式,由“红岩村村集体+城口县新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入股,组建乡级“强村公司——重庆西兴数字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在沿河乡政府指导下,强村公司实现年收入50余万元,分红3万元。

坚持因地制宜,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沿河乡结合资源禀赋,挖掘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绘就产业发展蓝图,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迎红村依托当选“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乡村产业与村集体紧密衔接,2024年迎红村金科巴渝民宿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以旅游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2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4.5万元。

同时,沿河乡持续夯实农业基础,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笋竹、茶叶、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寻味沿河”“辉姑娘”等本土品牌,实现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2024年全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74.0526万元,分红9352人。

据了解,沿河乡将围绕“长短结合、高低结合、与县委政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大木漆、淫羊藿、辣椒等种植产业,既看到集体经济的短期收益,又看到集体收益的长远获利,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升级。

编辑: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