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相册|清香渝味

作者:《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冯驿驭 别 致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29 08:43:14

北泉银丝面

重庆面条相较于西北地区强调筋道、东南地区配料食材丰富,亦有自身特色。相传,100多年前,北温泉寺(今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一位年轻僧人在制作馒头时发面没发好,偶然发现以此种方法制得的面团制成面条后,面条中空、入口滑嫩,北泉银丝面(亦称北泉水磨手工面)因而诞生。制作该面条时,需将面粉、麻油、鸡蛋和食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上醒面、上棍、提面等工序,需10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且中途不能停工。煮制该面条时,也只能加入盐和葱花,不能放酱油、辣椒,突出其清淡咸香。新中国成立初期,贺龙元帅到北碚休养时,曾盛赞北泉银丝面为“民族遗产”。2009年,北泉水磨手工面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碚豆花

“老板,来碗豆花。”在重庆市北碚区的家常餐馆里,许多食客的桌上都有一碗豆花。刚端上来的豆花,白、嫩、绵。用筷子轻轻夹起送进口中,齿间满是醇香。但更多人会选择将豆花放入特制的蘸料里滚上几圈,让白净的豆花变得麻辣鲜香,爽辣过瘾。

据当地地方志记载,早在清末民初,北碚豆花已有盛名。“点豆花”的关键是水的品质,水好则豆花甜。素有重庆“后花园”之美誉的北碚,因其以丰富的植被涵养水源,当地人还独创出“河水豆花”。历史名人也纷纷被北碚豆花折服。1933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曾以“36道小菜”的“豆花宴”,在北碚招待中国科学社第十八次年会代表。如今,北碚豆花传统制作技艺也被列为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辑:冯驿驭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