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韵千年 “梅”力绽放——静观蜡梅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之后
作者:王婉玲 夏馨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1-31 06:51:26“香!”
1月10日,在川渝花木盆景艺术交流会暨北碚第二十二届蜡梅文化艺术活动上,众多市民、游客漫步于蜡梅间,赏花、嗅香,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的举办地,正是素有“中国蜡梅之乡”美誉的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千百年来,静观镇居民与蜡梅相生相伴,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2012年8月,静观蜡梅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此后,静观镇凭借蜡梅产业逐渐踏出了一条坚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1月1日,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的中国静观蜡梅博览园内,游客正在赏梅。图/秦廷富
古梅逸韵 千载流芳
时光仿若一位优雅的画师,在静观镇的岁月画布上,用蜡梅勾勒出千年风采。在静观镇,一棵树龄逾百年的古蜡梅树静静矗立着,就像岁月的守望者,见证着世事变迁。静观蜡梅的栽培历史已近千年,那古老的基因深深根植于静观镇的每一寸土地。
每至寒冬,霜雪为墨、寒风作毫,蜡梅凌霜傲雪,于枝头绽放金黄、浅白的花朵,馥郁香气四溢飘散,引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或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或挥毫绘就蜡梅的孤高之姿,为静观留下数不尽的墨宝珍藏。
“这蜡梅,以前在外可是‘稀罕货’。”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邓远富等人发现蜡梅在重庆乃至国内其他地方都很少售卖,由此看到了商机。
随后,邓远富等人开始尝试在重庆城区售卖蜡梅,这一卖,家里的收入从一年几百元逐渐增长到一年近万元,日子也随之红火起来。
尝到甜头后,参与到蜡梅产业的村民逐渐增多,但人数的急剧增加,加之蜡梅的花期“枷锁”,静观蜡梅传统销售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产业效益明显下滑。
转机发生在2011年。这年4月,静观蜡梅成功通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评,并于2012年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如此,2011年11月,静观镇还荣膺“中国蜡梅之乡”称号。
“中国蜡梅之乡”称号的获得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定,激发了村民的干劲。组建蜡梅种植专业合作社、钻研保鲜技术、联合高校创新蜡梅深加工……静观镇蹚出了一条独特的蜡梅致富路。
如今,漫步静观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蜡梅错落而立,宛如天然的盆景。其中,要数“素心蜡梅”最为突出,其花形硕大、花瓣如绸,色泽明艳动人,香气醇厚浓烈。每逢花期,“素心蜡梅”仿若香雪降临人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祝福。老花农雷吉广感慨道:“这‘素心蜡梅’可是我们静观的宝贝,这香味,闻了几十年都没腻!”
产业新枝 繁花盛放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渐成为静观蜡梅品质与信誉的象征,为静观蜡梅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静观镇乡村振兴的关键拼图。
越来越多的村民毅然返乡,踊跃投身静观蜡梅产业发展浪潮。其中,便有“蜡梅仙子”邓纪会。
2018年,怀着对蜡梅的深厚眷恋,邓纪会回到静观镇,成立了重庆丽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创业伊始,邓纪会逐渐意识到静观蜡梅的传统销售模式存在局限性。她希望通过推广蜡梅鲜切花、开发蜡梅衍生品等方式,结合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辐射影响力,将静观蜡梅推向全国市场,但彼时的花农长期受传统销售模式的束缚,对邓纪会的新想法疑虑重重。面对此境况,邓纪会毫不气馁,寒冬腊月,她穿梭于蜡梅园间,悉心指导花农修剪花枝、分类包装。
2024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邓纪会(中)与花农一同包装蜡梅。图/受访者
“乡亲们,我们一起努力,把蜡梅品质提上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邓纪会鼓励大家。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花农们逐渐被打动,开始积极配合。
如今,合作社已吸引120余户农户加入,农户累计增收超100万元。邓纪会妙招频出,设计出礼盒装蜡梅,并与多家物流企业达成合作,成功将蜡梅鲜切花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年销售量高达200万束,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多亏了邓妹子,以前卖花愁销路,现在跟着她干,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花农徐均笑道。
如今的静观蜡梅,不仅在国内各大花卉市场声名远扬,更是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吐露芬芳。同时,静观镇还在深挖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产业潜力,不断打破蜡梅的花期“枷锁”,巧用现代工艺,将蜡梅干花演绎出多样精彩——蜡梅花茶、蜡梅香水、精油、纯露,蜡梅面膜、手工皂,以及各种精巧的蜡梅文创产品。
静观镇成功重塑了静观蜡梅产业格局,为改善地方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带来了强劲动力,更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文旅新韵 活力四溢
清晨,阳光洒在静观镇蜡梅林,游客们穿梭其间,或沉醉于蜡梅的娇美姿态,或沉醉于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欢声笑语在林间此起彼伏。
静观镇素心湖畔,民宿与文创工坊相得益彰。游客们既能在此选购心仪的蜡梅鲜切花、盆景及文创产品,又能体验手工插花的妙趣,感受花艺、花宴的精致风情。这正是静观镇充分利用静观蜡梅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力、深挖蜡梅文化与自然风光潜力,为远道而来的游客精心编织的文旅融合体验。
民宿内,蜡梅元素遍布其间,装饰温馨雅致。“我们想要让客人一进来,就被蜡梅的韵味包围,住得舒舒服服。”邓纪会作为该民宿的老板,正精心打理着每一间客房,并将最近折下的蜡梅插入各类花瓶中,淡淡雅香沁人心脾。
“把蜡梅的美融入这些小物件,让更多人能带走这份独特的美好,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文创工坊里,手工艺人李思缘正全神贯注地雕琢蜡梅文创产品,从精巧的蜡梅胸针到充满创意的精美手账,件件精巧、款款别致。
不仅如此,每年的蜡梅文化艺术活动期间,“静观杯”传统插花大赛和川渝“匠心杯”残障人士小型组合盆栽大赛也是重头戏。在“静观杯”传统插花大赛中,各路高手齐聚一堂,以蜡梅为主材料,创作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而在川渝“匠心杯”残障人士小型组合盆栽大赛中,参赛者用灵巧的双手,将蜡梅与其他植物巧妙组合,创作出既美观又富有深意的盆栽作品。据统计,静观镇依托丰富的蜡梅文化资源,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力和活力。
如今,静观镇蜡梅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蜡梅种植户通过种植蜡梅、销售蜡梅产品,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蜡梅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繁荣,为静观镇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静观镇将凭借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优势,持续深化蜡梅产业发展,加强蜡梅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蜡梅成为一代代人的致富“铺路石”,成为一代代人对家乡最亲切、最美好的回忆。
编辑:王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