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为|“方便”事,何以更方便?
作者:王雪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2-06 07:10:00“重庆洪崖洞景区无性别公厕管理落后,厕所门上到处是违法广告,厕位隔板上还有孔洞……”
近日,热心读者林莉向《当代党员》全媒体“民呼我为”栏目热线反映重庆市渝中区洪崖洞景区如厕问题。
如厕问题,人们忽视它、避讳它,却是每日“刚需”,看似是身边小事,实则是民生大事。而公共厕所,这个具有绝对私密和公共属性的空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试纸”,展现着城市发展的格调,映射着城市管理的水平。
“方便”事不方便?“方便”事何以更方便?为此,记者前往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地走访调研了近20座公厕。
窥“厕”:如厕的尊严被冒犯
到重庆游玩前,河北游客林莉通过网络做足了功课:洪崖洞景区值得一去,但切记要少喝水。
洪崖洞的绝美夜色和魔幻构造让林莉醉心不已,深觉不虚此行,直到她上了次厕所——在洪崖洞景区11楼的无性别公厕,隔板上数个被人为凿开的孔洞和厕所门上数个违法广告,让她甚是心惊胆战。实在是忍不住的她,不得不拿纸巾堵住洞口,战战兢兢地解决内急。
这下,林莉终于懂了网友们为何告诫要少喝水。
这次令人不悦的如厕体验,让林莉对重庆的印象有所保留,她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题为《请女生避雷重庆洪崖洞公厕》的帖子,收到200多条网友评论。
“洪崖洞人流量太大了,之前带外地朋友来玩,也被这个无性别公厕‘刷新认知’,希望相关部门抓紧整改一下。”
“前几天也去了这个厕所,是本地人都不敢上的程度。”
“无性别厕所设立的本意是在人流量大的景点最大化利用设施,避免排长队现象,因此更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
……
根据林莉和网友的反映,1月12日,记者来到该公厕实地探访。记者抵达时,厕所门口有1位男游客及3位女游客正排队等待。往里一看,10个厕位有4个无人使用,刚好能容纳4位游客,奇怪的是无人上前。
“怎么不去呢?”记者疑惑。
大家不约而同地指向厕所门,“隔板上有洞”。
记者一一查看,果然在厕位隔板上看见几个大小不一的孔洞,位置偏下偏后。关上门后,只见内侧门上印着数个违法广告;往后一看,孔洞刚好可以窥见隐私部位,强烈的不适感瞬间袭来。
随后记者来到洪崖洞景区4楼、3楼、2楼和1楼公厕,均有游客在排队候厕。记者环视一周,公厕卫生状况良好,但推开厕所门查看发现都不同程度印有违法广告,好在没有人为凿开的孔洞。
“听朋友说,男女厕都印有违法广告。”游客张先生直言“如厕的尊严被冒犯”。
记者随后联系重庆洪崖洞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小天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反映探访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会派人前去查看。
探“厕”:隐秘的角落藏玄机
如厕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大约如厕6—8次,人的一生大约有3年时间耗费在厕所里。
这个隐秘的角落肩负着解决人的“天大的事”的重任,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水平。
为此,记者探访了近20座一类、二类公厕。
在渝中区石板坡社区硝房沟,路边公厕标识牌指示“公共厕所100米”,不承想该“100米”为垂直距离,记者沿着陡峭的登山步道一路向上,途经多段拐弯和多个分岔路,爬了3分多钟才抵达公厕,到门口时已是气喘吁吁,不过好在厕所十分干净卫生。
“附近有居民楼、市场和学校,等到开学了每天都有上百人来上厕所,使用率还是很高的。”硝房沟公厕管理员廖师傅说,虽标记“100米”但实际上需要人爬楼梯、多次辨路,的确造成了不便,腿脚不好的居民和不熟悉路况的游客一般会中途放弃。
在渝中区鹅岭公园,外观古色古香的公厕让许多游客赞不绝口。站在厕所门口可俯瞰浩浩荡荡的嘉陵江,透过智慧公厕系统可查看男女厕使用情况及温度、湿度、人流量等信息,清新淡雅的气味让人倍感舒适,如此典雅且高科技的公厕引得不少游客拍照记录。
“公厕虽然干净整洁美丽,但是男性在小便池如厕时脸会被外面的人看到。”游客张先生尴尬地对记者说。
在南岸区江南体育中心旁的公厕,记者发现部分厕门及门把手有所损坏,环境卫生情况一般,匪夷所思的是部分厕位隔板上有切口完整、直径约4厘米的圆洞,透过圆洞可清楚看见旁边厕位的情况。
“洞太大了,得塞一整包餐巾纸才能堵住洞口。”附近居民汪女士埋怨说。
北碚区阳光水库公园环境优美,但里面的公厕却臭气熏天、遍地垃圾,并且没有通水通电,进入男女厕的门也都被锁上,处于停用状态。
“公厕从2024年9月起就停用了,许多着急的人不得不找个隐蔽的地方解决内急。”附近居民温女士对此十分不满。
在江北区江北嘴财信广场,集装箱式、配备有智能显示屏的无性别公厕让人眼前一亮。走进厕所,小小空间“别有洞天”:壁上挂有装饰画,四周还配备有感应洗手池、智能镜、智能垃圾桶、残疾人扶手、手机置物架、紧急呼叫器等。
“唯一不足之处是臭味有点浓,虽然每个厕位都配备了排风扇,但还是比不上窗户。”附近上班族李先生表示。
……
理想状态下的公厕,不仅要有功能齐全的设备,也要考虑到空间设计,甚至是如何从“让人方便的空间”升级为“让人心情愉快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本次走访的绝大多数公厕都做到了设施齐全、规章制度上墙、公厕信息公示及清扫记录表公示。
走访中发现,一类公厕大多干净明亮,均配备了第三卫生间,部分一类公厕如璧山区古道湾公园公厕还配备有智慧系统,并增设了热水、洗手液等。二类公厕普遍环境卫生情况一般,基本设施齐全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部分二类公厕如渝中区大溪沟公厕位置十分隐蔽。
记者还发现,厕所清洁不及时、设施设备不同程度损坏、违法广告多等情况普遍存在,这既是管理维护不到位的结果,也有公厕频遭“黑手”的原因。
记者观察发现,各类不文明如厕行为以及故意破坏公厕设施等现象,在许多公厕内都时有发生。不少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令他们生气又无奈的是,有时造成厕所堵塞的竟是矿泉水瓶、衣物,甚至是石块,“一看就是故意干的,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最令人头疼!”
“公厕使用频率高、开放时间长,但一些人如厕后并不考虑公共卫生和设施保护,随地吐痰、垃圾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屡有发生,照明设施、水龙头、智能感应器等硬件设施被盗、遭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厕管理上,“前修后毁”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厕设施损坏、管理运行难、维护成本增加的情况。
“公厕需要管理单位精心管理,也需要大家共同爱护和维护,如此才能营造长效卫生的公厕环境。”该负责人表示。
对“厕”:体面优雅地方便
“重庆是座山城,特殊的地形地貌限制了用地条件,也正因如此,重庆公厕曾存在着分布不均、总体数量不足等问题。‘如厕难’成了城市公共服务的短板,不少市民也遇到了‘方便’事不方便的尴尬情况。”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如何让市民和游客体面优雅地方便?
针对记者的实地探访情况,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派人跟进调查,同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提高环境卫生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按照《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重庆全市公厕共计9757座。其中,环卫直管公厕3970座,乡镇(街道)管理公厕5787座。
“我们按照‘看得见、进得去、蹲得下’的建设原则,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公厕导向系统,不断提高公厕管理水平,确保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城老区补短板。”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将深化“有文化、有颜值、有内涵”的建设理念,加快公厕提档升级,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加强公厕人性化设计,合理配置男女公厕比例,提高公厕服务质量,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公厕服务需要;加强应急移动公厕建设,在大型广场、减灾避险等场所预留应急公厕供水、排污管道接口;鼓励安装化粪池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公厕和化粪池排放气体监测。
如厕细节,关系着每个人最原始的诉求,关乎城市的文明程度。重庆正以绣花功夫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