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立峰专栏|寨上稻花香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2-25 11:23:14

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寨,晨雾袅袅升起,鸡鸣声远远传来。一米八几个头的大渝站在五号地块的田埂上,看秧苗在露水里舒展筋骨,恍然惊觉这已是驻乡的第三个年头。手里那本被汗水浸透的日记本,写满了褶皱里抖落不尽的家长里短。

刚到村里,前任干部留下一笔帮扶资金,让他仿佛捧着希望的火种。然而,随后的一句忠告,却又如同冷水从天而降——帮扶工作不容易,帮不好就帮成“仇人”。

养鸡场的教训像田埂上的蒺藜扎人——发放鸡苗时乡亲们的笑纹还没褪尽,随之而来的怨气令人手足无措。有些养殖大户三天两头往工作队跑,一会儿说修鸡舍没钱,一会儿说买鸡饲料没钱,一会儿说鸡的销路不好,一会儿又发生了鸡瘟。那时,他才明白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帮扶不是撒种,而是要在人心贫瘠处开渠引水。

转机藏在祖祖辈辈踩实的稻田里。当地盛产优质大米,但销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定从打开大米销路上想办法,真心实意帮助乡亲们得实惠。他们开发了小程序,开展在线认购活动,线下指导企业升级产品包装,举办多场消费帮扶活动。

当大米在电商平台被爱心网友们认购之时,大渝正弯腰在他认领的三分稻田里插秧。青秧刺破水面,淤泥漫过指缝,脊椎在反复折弯中发出抗议。但当包装盒印上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金色徽记,当百万斤稻谷乘着光纤飞出山坳,乘着消费扶贫的东风飞上城里的餐桌,月光下的稻田便成了流动的银箔。

大渝说,老百姓的心声,就是帮扶工作的努力方向。下乡入户时,有的老百姓说,自己没有进过县城,工作队就组织村里的老人,开展“带老人进趟城”活动。有老百姓说农闲之时,需要一个可以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工作队就募集资金,改建邻里小院,举办农民运动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有老百姓说,雨天道路泥泞,车辆行驶不便,工作队就四处“化缘”,帮忙修建了四十多里公路。路修好了,有老百姓说,晚上山里出门看不到路。工作队就动员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在山村安装了三千多盏路灯。路灯工程启动那夜,大渝跟着工作队员爬了好几里山路。他说,当三千多盏星辰次第亮起,山道蜿蜒成地上的银河,小小的山村宛如天上的街市。

驻乡三年间,工作队根据老百姓的意愿做事,顺势而为,群众对他们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在驻乡工作队办公楼前,有一块展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泛着温润的光——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意愿不强的可以引导发动干,实在不愿意干的,就先缓一缓、放一放,等想通了再干,想不通就不干。工作队沿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让昔日边远的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俏模样。

秋收时,大渝又来巡五号地块,稻浪已翻成金色海洋。插秧时腰间的隐痛突然苏醒,抬头看到田埂上竖着新制的广告牌:“最美古寨梯田”。几个年轻人远道而来打卡,他们说要用无人机给寨子拍短视频。山风掠过稻尖,捎来远处的山歌。

比起诗和远方,大渝更喜欢这朴实清淡的人间烟火。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