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丨把握发展节奏的时代智慧
作者:陈鱼乐 陈睿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2-27 12:46:14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在发展过程中,“等不得”的紧迫感与“急不得”的定力往往形成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体现了“等不得”的紧迫感;而在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又需要“急不得”的战略定力。处理好这对矛盾,就是要处理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
要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担事,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干部的价值所在。如何才能科学作为、取得实效,这就需要处理好“等不得”与“急不得”的辩证关系。
等不得——历史机遇不容错失
历史一再证明,机遇稍纵即逝。1978年,中国果断实施改革开放,抓住了全球化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当时,如果犹豫不决,等待观望,就可能错失发展良机。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正是这种“等不得”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科技创新领域,“等不得”的紧迫感更为强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就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掉队。
发展实践反复证明,机遇意识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深圳速度到浦东奇迹,从高铁建设到航天工程,无不彰显着“等不得”的紧迫感带来的巨大动能。
由此可见,“等不得”强调机会难得、时间紧迫,所以广大党员干部看准时机,就要抓紧干,不断激发活力,不等不靠,说干就干,只争朝夕,创新发展。
急不得——发展规律必须尊重
“等不得”并非盲目求成、大干快上,特别是有些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需要通盘考虑,稳中求进。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创新需要“静待花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急不得”的定力尤为重要。浙江安吉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型,历时十余年,但正是这种“急不得”的态度,造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
改革实践表明,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都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这是对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要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克服“政绩冲动”,以“等不得”的定力,久久为功,自然滴水穿石,“开花结果”。
把握节奏——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握发展节奏,关键在于处理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快不是盲目冒进,慢不是消极等待。要在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既体现了“等不得”的紧迫感,又展现了“急不得”的战略定力。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既争分夺秒,又精雕细琢,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增强机遇意识。既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又要尊重客观规律,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处理好“等不得”与“急不得”的关系,党员干部悟其精神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挥实践,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在机遇面前主动作为,在规律面前保持定力,这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发展节奏的时代智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要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陈鱼乐系石柱县司法局退休干部;陈睿系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干部)
编辑:陈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