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别让好政策卡在“转发键”上
作者:孙祥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2-27 18:56:20近日,“风正巴渝”公众号曝光某区民政局张某在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时,将上级文件“一转了之”,导致50余名困境儿童应保未保。这种“击鼓传花”式的落实方式,让惠民政策沦为“纸上福利”,暴露出典型的形式主义病灶。政策执行链条上的每个“甩锅”动作,都在群众心里划出了伤痕。要让党的政策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必须拆掉落实中的“一转了之”,推动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
拒绝“复制粘贴”,当好政策落地“解码器”
政策文件若只是机械转发,就像把生米硬塞给群众,煮不出惠民暖心的米饭。基层干部不能当政策文件的“复读机”,而要做精准落地的“翻译官”。要把政策文件里的“加强保障”“动态管理”等词语,转化成“每月发多少钱”“去哪儿领补贴”的百姓话。要绘制政策落地“流程图”,针对“认定标准”“申请流程”等问题,在公告栏张贴说明示意图,让群众看得懂。要设立“政策急诊室”,针对执行中突发的“疑难杂症”,组织相关部门现场会诊,及时拿出群众满意的方案,杜绝问题烂在文件堆里。
严防“掉扣断链”,建强责任落实“齿轮组”
责任若是“水上漂”,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政策落地成效取决于责任链条的刚性约束与执行闭环的严密咬合,必须把“人人有责”变成“人人知责、人人扛责”,让每个环节都咬死扣、不断链。要制作“责任解剖图”,将任务分解至最小颗粒度,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办理时限,避免群众被“踢皮球”。要运用政务APP实时更新工作进度,及时掌握“事在哪卡了壳”,强化动态督促调度,确保按时办结。要启动“问责回马枪”,建立“发现问题—倒查责任—限时整改—成效评估”回路,倒逼每个责任主体成为政策落地的“传动齿轮”。
戳破“数字泡沫”,设置效果评估“温度计”
报表上的达标,不如群众嘴里一句“真管用”。政策落地不能搞“办公室验收”,必须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要让群众当考官,深入群众“听音色”“看脸色”,邀请群众为工作“评星打分”,对“星级低”“得分少”的,及时查找根源,找到化解之法。要常态跟踪问效,督查部门带着进度报告、质量报告实地走访查验,对“数据对不上”“质量有差距”的叫停整改,确保群众满意。要用数据“照妖镜”,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联动职能部门建立个人数据档案,用好大数据智能比对分析等手段,及时满足群众急难愁盼。
抓政策落实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的“试金石”。根治“一转了之”形式主义顽疾,必须把责任链条焊牢在干部肩头,把效果标尺扎进民生土壤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党的好政策从“承诺”变为“成果”,让党的每一份政策善意化作滋润民心的“及时雨”。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
编辑:冯驿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