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光明日报看重庆|“城”与“才”双向奔赴

——重庆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作者:李宏 张国圣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25-02-28 08:31:31

“山城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我读大学时就很向往,没想到研究生毕业后能如愿以偿,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工作。”说到就业,来自山西太原的王云至今仍觉得很梦幻。

2024年初,即将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王云,毅然放弃沿海城市多家企业递来的“橄榄枝”,转头来到重庆高新区,入职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开启了新事业。

当前,重庆正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许多和王云一样的有志青年选择扎根重庆,奉献青春。

undefined

“在这里,我更有用武之地”

“我研究的是应用密码学,重庆这家研究院开展的研究跟我的专业很匹配。在这里,我更有用武之地。”就这样,王云在重庆与数据打起了交道。在团队的帮助下,王云深度参与了多个项目,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能手”。

王云说:“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我们在重庆追求事业发展,生活成本并不高。”今年,大数据研究院新增了8名青年人才,高新区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补贴。

据了解,高新区出台多项人才支持政策,已引育金凤凰人才500余名,集聚新重庆各类人才1100余名,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5%。

“我是一名IT软件架构师,因‘北斗天枢计划’受邀入职长安汽车,投身到汽车的数智化转型浪潮中。”2024年夏天,贺剑怀揣梦想来到重庆,成为一名信息安全治理副总工程师。

在重庆打造的“渝才荟”应用平台上,实现了人才认定“智评”、人才服务“智办”、产才供需“智配”、人才工作“智管”。入职不久的贺剑,通过“计分认定”成为重庆市D类人才。

undefined

向下扎根,让乡亲少翻几座山

重庆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山区库区协调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核心的要素保障支撑。近年来,重庆市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支持体系,激励青年人才扎根山区库区。大量青年人才奔赴区县,在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奉献青春力量。

2月24日晚,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冯晓鹏刚端起饭碗,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冯医生,急诊来了个危重病人,需要立刻手术!”他匆匆扒了两口饭,抓起外套便冲进雨幕。这样的深夜出诊,于他而言早已是寻常。

家在甘肃省一个小县城的冯晓鹏,10多年前从兰州大学毕业后本想进一步深造,然而,一则秀山县人民医院的招聘信息让他动了心。

“秀山远离重庆主城,医疗资源紧缺,更需要医生。”想到这里,他毅然选择“逆行”。2010年,他和女友一同扎进大山深处的基层医院。

初到医院,一台开颅手术动辄五六个小时,切口长达20厘米。冯晓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翻阅资料、琢磨手法,将手术时间缩短至两三个小时,切口仅五六厘米。到秀山以来,他主刀近2000台介入手术,让许多脑卒中患者重新站起来。

有人问他图什么,冯晓鹏说:“当年选择秀山,是想让这里的老乡看病少翻几座山。”

“我们都乐意留下来”

首次来渝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一段时间;在渝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入住公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一系列强化青年安居保障措施,让更多青年人才留在重庆。

“还别说,最初,我和村民之间是有距离感的,而现在,我们都成了好朋友,我也成了这里的新村民。”行走在重庆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的柑橘基地里,郑义宝一边和村民打招呼,一边和记者交谈。

来自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郑义宝,2023年7月从红河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奔赴重庆长寿,扎进乡村振兴服务工作。

2024年,长寿区人力社保局启动“乡村合伙人”就业创业服务计划试点项目,郑义宝在保合村搭建起首个“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

“如今,服务站带动村民1000余人实现就业。我们还引入近百名青年到村里发展。”郑义宝说。

来自河南省息县的黄建辉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留在重庆巴南区仙池村当村支书助理。他道出了留乡青年人才的心声:“这里有宽松的创业环境、广阔的创业空间,我们都乐意留下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礼国说,今年,全市要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打好见习、培训、就业、创业“组合拳”,吸引40万名青年留渝来渝,倾力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

编辑:周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